工业统计报表制度-工业统计年报培训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382778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统计报表制度-工业统计年报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工业统计报表制度-工业统计年报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工业统计报表制度-工业统计年报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工业统计报表制度-工业统计年报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工业统计报表制度-工业统计年报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统计报表制度-工业统计年报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统计报表制度-工业统计年报培训(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统计年报培训海珠区统计局l一、报表目录l二、报表制度修订说明l三、年报、定报报表解释一、报表目录l具体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9年年报及 2010年定报报送要求二、报表制度修订说明l1、取消“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产品销售去向”( B307表) l2、2009年年报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 查正式纳入制度,即将“工业企业财务状况”( B103表)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表” (B703表)整合成一张“工业企业财务状况”( B1031表),称为长表,限成本费用调查企业 填报。非成本费用调查企业填报“工业企业财务状 况” (B1032表),即短表。 l3、取消“工业企业财务状况”(B1

2、03-1表) (成本费用调查企业填报)和“工业企业财 务状况”(B103-2表)(非成本费用调查企 业填报)中的“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和“固 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两项指标,增加“固 定资产净值”指标。l4、取消“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B202表 )中的“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和“固定资产净 值平均余额“两项指标,增加“流动资产合计 ”和“固定资产净值”两项指标。三、年报、定报报表解释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 生产能力l1.生产能力:企业填报年末生产能力,一般指产 品的综合生产能力,但也有些产品指其主要设备 的能力。在填报时分为两种情况:l(1)产品年末生产能力:指在一个企业范围内生产 某种产品的综

3、合平衡能力,是生产某种产品的全 部设备(包括主要生产设备、辅助生产设备、起重 运输设备、动力设备及有关的厂房和生产用建筑 物等)在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充分,劳动力配备 合理,设备正常运转的条件下,可能达到的年生 产量。 l(2)设备能力:指某种设备的单位时间内可 能生产的产品数量,也就是说,某种设备 在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即一般所称的设 备效率,或设备生产率,它不考虑与其他 设备的平衡问题。l2.l09年“年初生产能力”填08年年末生产能力;l“产品产量”填12月份产量表的本年累计数。 l3.企业在具体填报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l(1)以生产能力表的产品为基准填报。以 水泥生产设备为例,如果企

4、业的设备既能 生产水泥,也能生产水泥熟料,而报告期 企业只生产熟料,没有生产水泥,则企业 不能填报水泥的生产能力。l(2)停产企业要继续填报生产能力。l(3)破产企业不需填报生产能力。 工业企业财务状况B103-2表l一、框架结构l二、指标的数据来源l三、注意事项一、框架结构l1.资产负债类指标l2.损益及分配类指标l3.工资、福利费、增值税指标l4.生产、销售总值及从业人员指标二、指标的数据来源l1.直接从财务报表取数的指标l从代码01到代码27的指标数据均取自的“资 产负债表”的对应指标l从代码22到代码27的指标数据均取自会计 的“实收资本”科目l从代码28到代码46以及代码81的指标数

5、据 均取自 “利润表”的对应指标l代码52、53、54、55的指标数据根据会计“ 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归纳填列l代码57、58两项指标根据会计“应上交应弥 补款项表”科目中对应项目填列。l2.需要计算的指标l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l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的计算依然要以 12个月作平均,即各月平均人数之和除以 12。l本年应交增值税(56)=销项税额-(进项税 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 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年初未抵扣数- 年末未抵扣数l3.工业统计指标l代码71到76的指标数据均根据12月工业 生产、销售产值(B201表)中相应指标 填报,必须一致。

6、三、注意事项l1.各企业上报本表时,要同时附报会计报表中的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生产成本表 、制造费用表、管理费用表、营业费 用表、财务费用表、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见会审通知l2.执行2006年会计准则的企业,“长期负债合计” 用“非流动负债合计”代替,“主营业务收入”、“主 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分别用“营业 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代替,“营 业费用”用“销售费用”代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l1.调查内容l调查的内容是工业企业制造成本、营业费 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的明细项目。l2.调查范围 l调查范围为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部分小 型工业企业,调查

7、企业名单由国家、省统计 局工交处以2009年8月份“工业企业主要经 济指标”(B202表)名录库为基础确定。 二、B103-1表表式、指标变动情况l1.表头增加“本企业是否执行2006年企业 会计准则1.是 2 .否 ”l2.取消“直接材料消耗(002)”的各项细分 指标。l3.“水电费(020)”下的细分为“其中:上缴 的各项税费(021)”(上年为“其中:水费” )。(管理费用中的“其中:上缴的各项税 费(071)”变化类似)l4.制造费用中增加指标“社保费(028)”l5.将上年的“利息支出”和“利息收入”合并成“ 利息支出(净额)(099)”。l6.将上年的“汇兑损失”改成“汇兑损失(

8、净额 )(100)”。l7.增加指标:“资产减值损失(106)”、“公 允价值变动收益(107)”、“投资收益( 108)”三、填报原则l1.“产品制造成本跟着产值走”。即只要计算 工业总产值,就要计算相应的产品制造成 本。l2.“不重不漏”。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不重 复,二是不遗漏。l不重复:由于企业的会计明细科目设置不 尽相同,被调查企业可按照会计核算中实 际使用的费用划分方法和核算方法进行填 报,但要注意指标填报不要重复,主要有 以下几种情况: 见制度P60l不遗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见制度 P60。l1.本表所列指标不可能将企业的费用明细项目列 全,为避免费用遗漏,在制造费用、营业

9、费用、 管理费用项下都设置了其他项,其他项是指制造 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中扣除已列出的费用 项目后的余额,因此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 费用各项的分项相加应等于该费用总计。需要特 别注意的是,在各个其他费用项下又设置了“其中 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该指标的目的是 为了区分其他费用中属于增加值的部分,在企业 会计核算中没有现成的科目,需要填表人员根据 各种费用性质计算填报。 l2.避免直接材料消耗与直接人工、其他直接 费用等遗漏填报。即如果企业产品生产中 使用了自产自耗产品,应将自产自耗产品 分解还原成直接材料消耗、直接人工以及 其他直接费用等填报。l3.凡是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

10、的费用没 有在本表所列的指标范围核算,但费用含 义与本表所列的指标相同,则企业要进行 调整填报。如有的企业没有将出口退税放 在应交增值税中,而是与应交增值税并列 ,或转入流动负债中,造成遗漏。在填报 本表时,要将出口退税调整到应交增值税 中。有的地区征收地方教育费,在营业外 支出中,在填报本表时,可将地方教育费 放在管理费用中的“税金及上交的各种专项 费用”中,同时调整管理费用的总数,而不 能遗漏地方教育费 l4.对于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小型企业 ,如果将“原材料”、“包装物”、“自制半成品 ”等科目合并,只设置“材料”科目,则将“材 料”消耗填在“直接材料消耗”。l5.关于“资产减值损失”(

11、106)、“公允价值 变动收益”(107)l这两个指标是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 的企业填报的指标,尚未执行2006年 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不填报这两项指标 。同时,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 企业免填管理费用中的“坏账准备”和“存货 跌价准备”两个指标。 l6.关于“投资收益”(108)指标l“投资收益”包含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 的“营业利润”中,而旧会计制度的“营业利 润”则不包括“投资收益”。企业填报时,无 论是否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都 要填报“投资收益”指标,“营业利润”也按会 计“利润表”的数据填报,不需要调整。l注意两点:l(1) “制造费用”下面的细分科目只列出“社

12、 保费”没有列出“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 ,如果企业的的制造费用表有这个科目, 要将它加入“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 ” (030)和“其他制造费用”(029)。l(2) “营业费用”下面的细分科目只列出“社 保费”没有列出“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 处理类似第一点。l 四、指标解释l劳务费(025):见教材P56l其他制造费用(029):见教材P56l利息支出(净额) (099)、汇兑损失(净 额)(100):见教材P59l资产减值损失(106)、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107)、投资收益”(108) :见教材P5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表审核要 点 l一、与工业增加值计算有关的财务指

13、标l1制造成本中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l(1)全部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直接人 工、其他直接费用中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 政府部分及制造费用中的工资、福利费、 折旧费、保健补贴和洗理费、劳务费、社 保费、其他制造费用中支付给个人和上交 给政府部分(如:制造(生产)成本表中 的税费)。 l(2)部分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差旅费 ,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6.4%。l2营业费用中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l(1)全部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工资、 福利费、折旧费、社保费、其他营业费用 中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l(2)部分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差旅费 ,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6.4%。l3管理费用中计入工

14、业增加值的指标。l(1)全部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工资、 福利费、折旧费、工会经费、保健补贴和 洗理费、上交管理费、职工取暖费和防暑 降温费、劳务费、社保费、住房公积金和 住房补贴、税金及上交的各种专项费用、 支付科研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排污费、 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其他制造费用 中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 l(2)部分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差旅费 ,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6.4%;董事会 费,计入的比重是53.2%。 4财务费用中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利息 支出(净额)、汇兑损失(净额)。l5损益及分配中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利润、本年应 交增值税。 三、工

15、业增加值的确定原则 l在企业会计生产成本表、制造费用 表、管理费用表、营业费用表 等明细表中,确定各种费用、支出是否属 于工业增加值,一般以下三项原则:l1企业提取的各种经费。包括固定资产折 旧、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提取的坏帐准备 、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工会经费等。 l2直接或间接支付给个人的部分。包括工资、福 利费、社保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临工工 资、民工工资、保健费、劳务费、加班费、伙食 费、职工上下班交通费等。l3上缴国家和地方的各种规费。包括房产税、车 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矿山资源补偿 费、排污费、排污费、进出口关税、环境保护费 、上缴绿化费、教育专项基金、防洪费、养路费

16、 、水电费附加、滞纳金、行政性收费、上交管理 费、土地租金等l符合以上原则其中的一项的费用、支出,就属于 增加值;否则就属于中间投入。 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表审核 方法 l1检查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部分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是按成本价计算, 造成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的数值偏低 。可通过比较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 发现这类错误。(1)工业总产值比主营业 务收入小,有可能是按成本价计算工业总 产值。(2)些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不是按生 产量计算,而是按销售量计算,有可能造 成工业总产值的数值偏低。l(3)凡是工业总产值小于主营业务收入的 企业都要检查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是否有误 ,如果工业总产值与主营业务收入-非工业 收入年末产成品存货-年初产成品存货 年末自制半成品价值-年初自制半成品价值 相差较大,则工业总产值计算都会存在问 题。l2检查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数据是否有 误。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都是根据会计的 生产成本表相应的明细科目填报。如 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