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诗阅读训练四十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372691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9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宋诗阅读训练四十首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唐诗、宋诗阅读训练四十首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唐诗、宋诗阅读训练四十首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唐诗、宋诗阅读训练四十首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唐诗、宋诗阅读训练四十首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诗阅读训练四十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宋诗阅读训练四十首(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诗、宋诗阅读训练四十首第1 页 共 34 页唐诗、宋诗阅读训练四十首一. 塞下曲六首 (其一) 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等曲 ( 属横吹曲 ) ,为唐代新乐府题,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李白所作共六首,此其第一首。作者天才豪纵,作为律诗亦逸气凌云,独辟一境。像这首诗,几乎完全突破律诗通常以联为单位作起承转合的常式,大致讲来, 前四句起,五六句为承,末二句作转合,直是别开生面。起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极写边地苦寒。 “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这里的雪不是飞雪,而是积雪。虽

2、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 “无花” ) ,却只觉寒气逼人。 仲夏五月 “无花” 尚且如此, 其余三时 ( 尤其冬季 ) 寒如之何就可以想见了。所以,这两句是举轻而见重,举隅而反三,语淡意浑。同时,“无花”二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三句 “笛中闻折柳” 。 “折柳” 即折杨柳 曲的省称。 这句表面看是写边地闻笛,实话外有音,意谓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花明柳暗乃春色的表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这四句意脉贯通,“一气直下,不就羁缚”( 沈德潜说诗晬语),措语天然,结意深婉,不拘格律,如古诗之开篇,前人未具此格。五六句紧承前意,极写军旅生活的紧张。古代行军

3、鸣金( 錞、镯之类 ) 击鼓,以整齐步伐,节止进退。 写出“金鼓”,则烘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 只言“晓战”,则整日之行军、战斗俱在不言之中。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本来,宵眠枕玉鞍也许更合军中习惯,不言“枕”而言“抱”,一字之易,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便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起四句写“五月”以概四时;此二句则只就“晓”肃之内容配合,增强了表达效果。以上六句全写边塞生活之艰苦,若有怨思,末二句却急作转语,音情突变。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楼兰 ( 西域国名 ) 王贪财, 屡遮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此

4、诗末二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愿”字与“直为” ,语气砍截,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这是一诗点睛结穴之处。这结尾的雄快有力,与前六句的反面烘托之功是分不开的。没有那样一个艰苦的背景,则不足以显如此卓绝之精神。“总为末二语作前六句”( 王夫之 ) ,此诗所以极苍凉而极雄壮,意境浑成。如开口便作豪语,转觉无力。这写法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语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诗不但篇法独造,对仗亦不拘常格,“于律体中以飞动票姚之势,运旷远奇逸之思”(姚鼐 ) ,自是五律别调佳作。 二、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

5、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天宝十五载 (756) 六月, 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 今陕西富县 ),寄居羌村。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 今属宁夏 ) 。杜甫便于八月回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 ),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题为月夜 ,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 。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透过唐诗、宋诗阅

6、读训练四十首第2 页 共 34 页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 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在一二两联中, “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 “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中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 ,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7、。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 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 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

8、“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冷”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 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 诗中说

9、: “去年潼关破, 妻子隔绝久” ; “寄书问三川 ( 鄜州的属县, 羌村所在 ) ,不知家在否” ; “几人全性命 ?尽室岂相偶 ! ”两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 “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题为月夜 ,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 “双照”为一诗之眼。 “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 “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 (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词旨婉切,章

10、法紧密。 如黄生所说:“五律至此, 无忝诗圣矣! ” (这种写法叫 “悬想反托” ,也称“对写法”)三、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开元二十五年(737) 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单车欲问边” ,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 ,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 、 “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

11、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 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唐诗、宋诗阅读训练四十首第3 页 共 34 页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将官正在燕然前线。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 恰在春天, 途中见效行;归雁北翔, 诗人即景设喻, 用归雁自比, 既叙事, 又写景, 一笔两到, 贴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

12、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她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 “大漠孤烟直

13、,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拽不出两个字来。 ”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注) 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本为秦汉时官名,这里代指使臣,是王维自指。孤烟直:直上的烽烟。宋陆佃埤雅: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都护: 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这里指河西节度使。燕然;即爱抗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后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匈

14、奴北单于,曾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这里借指最前线,并非实指。 四、杭州春望白居易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自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此诗为长庆三年(823) 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作。诗对杭州春日景色作了全面的描写,前六句都是一句一景,最后两句为一景。七处景色都靠“望”字把它们联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首句写登楼远望海天瑰丽的景色,有笼住全篇之势。作者原注云:城东楼名望海楼。”太平寰宇记 中望海楼作望潮楼,高十丈。 次句护江堤指杭州东南钱塘江岸筑以防备海潮的长堤。 清晨登临海楼, 极目远眺, 旭日东升, 霞光万道,

15、 钱塘江水, 奔流人海, 护江长堤,闪着银光。此联把城东南的景色,写得极其雄伟壮丽。次联诗人把目光转到城内。杭州城内吴山( 又称胥山 ) 上有“伍员庙” 。伍员,字子胥,春秋对楚国人。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辗转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先后打败了楚国、越国,后因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而见疏,终被杀害。 据民间传说: 他因怨恨吴王, 死后驱水为涛,故钱塘江潮又称“子胥涛”。此诗通首所写均为白日眺望情景,“夜入”是想象之词,是说看见眼前的钱塘江和伍员庙,想到夜里万籁俱寂之时,涛声传人庙中,特别清晰。“苏小”,即南齐时钱塘名鼓苏小小。“苏小家” 代指歌妓舞女所居的秦楼楚馆。这句正写题面的“春”字,点

16、明季节,并以歌榭,写出杭州的繁华景象。应当注意的是,句中之柳非门前屋后之柳,而是极目远望到的院中之柳。唐宋诗醇评这两句说“入字、藏字极写望中之景。 ”两句均引用典故写景,不但展现了眼前景物,而且使人联想到伍员的壮烈。昔日杭州的繁华,上句气象雄浑,下句旖旎动人,富有诗情画意。上两联主要是写自然景色,下一联则把重点移在风物人情上。“红袖”指织绫女子。 “柿蒂”指绫的花作者原注云:“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 “酒旗”即酒招,代指酒店。“梨花”唐诗、宋诗阅读训练四十首第4 页 共 34 页语意双关。作者原注: “其俗酿酒趁梨花时成熟,号为梨花春” 。趁梨花,是说正好赶在梨花开时饮梨花春酒。此联一句写游人沽饮,一句写妇女织绫。“梨花春”, “酒旗相招,红袖翻飞。”缓纹绮绮丽意之浓,色彩之美,读之令人心醉。末联又把目光移到远处,写最能代表杭州山水之美的西湖,结足春意。“湖寺”指孤山寺;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南通往期中到孤山的长堤,即白沙堤, 简称自堤。 作者原注云:“孤山寺路在湖洲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