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行走在逆境中的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370608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读行走在逆境中的苏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品读行走在逆境中的苏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品读行走在逆境中的苏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品读行走在逆境中的苏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品读行走在逆境中的苏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读行走在逆境中的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读行走在逆境中的苏(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品读行走在逆境中的苏轼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轼生平经历及其写作的背景心态。 2过程与方法品读诗文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作者虽身处逆境而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2)学会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教学重点品读诗文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探究诗人在逆境中保持乐观旷达的内在原因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学习知识了解背景1、关于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眉州眉山 (即今四川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 黄庭坚、米芾合称“宋

2、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出身于地主 之家自幼受到良的文化教育 , 具有远大的志向和过人的才识。20 出头即以才 学名重京师。嘉佑元年1056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 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 嘉佑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 签书凤 翔府判官。自此以后历经宦海沉浮多次卷入新旧党争的政治漩涡屡遭贬谪 成为北宋王朝党争的牺牲者。 熙宁二年1069初还朝任职。元丰二年

3、1079 因“乌台诗案”下狱。 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团练副使。 黄州住了四年改贬 汝州。元佑元年1086旧党执政。 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知制诰等职。 但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元佑四年出知杭州。 六 年召回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知颍州、 扬州、定州。这 期间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 内不断进行某些兴革。 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佑旧臣苏轼被一 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直到 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7 月 28 日病逝常州。终年 65 岁追谥“文忠”。苏轼(1037 年1101年),字子

4、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 县)人,生于北宋中期,即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世称“三苏”,苏东坡在政治上恪守2 传统礼法,而又有改革弊政的抱负,故在仕途上多经坎坷。他性格豪迈,诗词汪 洋恣肆,清新豪健,开创豪放一派。他心胸坦荡,在书法上虽取法古人,却又能 自创新意,充满了天真烂漫的趣味。同时,他善绘画,喜作枯木怪石。 苏东坡自宋哲宗亲政,新党再度上台后,对“元祐党人”进行报复迫害,苏 轼又成了打击的对象,被一贬再贬,从惠州直到遥远偏僻的儋州(今海南)。 苏轼从主张改革、反对改革到维护某些新法的变化使他得不到新旧两党任

5、何 一方面的同情和支持,仕途坎坷和悲剧命运便不可避免。 称平生有三不如人的事隋,即喝酒,下棋及唱曲子,但他的诗文、书、画却名垂 后世。 青年时代的苏轼,由于得到欧阳修的提携,春风得意,意气风发。但随着王 安石变法的推行,苏轼的厄运也就接踵而来,屡遭贬滴,越贬越远。去世前两个 月,苏轼在画家李公麟为他作的画像上题诗一首: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檐州。 真是沉痛之极。 虽然苏轼在历次党争中都是处于 被排挤、受打击的处境,2、关于“乌台诗案”乌台,汉书朱博传记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数千栖居其上,因称御史台为“乌台”。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 变法动向发生逆转, 一些

6、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 倾轧报复, 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突然遭到逮捕, 罪证是苏轼的诗文。 苏轼在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奸佞的小人诬蔑他愚弄朝廷”,“指斥乘舆”(皇帝的代称)。“无尊君之意,亏大忠之节”。宋神宗随即下令御史台审理。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乌台诗案。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金山题像一诗,是苏轼赴常州时写下的,可说是他对自己一生作的一个最好的总结:“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试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 赤壁成就了苏轼, 此处指湖北黄州的赤鼻矶,

7、 俗称文赤壁。作为三国古战场的武赤壁到底在哪里,说法不一。苏轼在此期间写下了光耀千古的前后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二)、品读经典把握思想赤壁赋北宋苏轼3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

8、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9、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1、朗读赤壁赋诗经国风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译文:多么皎洁的月光,照见你娇美的脸庞,你娴雅苗条的倩影,牵动我深情的愁肠!多么素净的月光,照见你妩媚的脸庞你娴雅婀娜的倩影,牵动我纷乱的愁肠!多么明朗的月光,照见你亮丽的脸庞,你娴雅轻盈的倩影,牵

10、动我焦盼的愁肠!2、找出文中情感的变化过程及原因乐悲喜乐:月下长江秋景悲: 1、怀才不遇,壮志难酬。2、 年华易逝,功业未就。世事变迁,人生无常。3、时光易逝,生命短暂。喜: 参透“变”与“不变”的哲理,以智慧、通透的思想和旷达、乐观的胸襟看待苦难,超越苦难。在他的散文赤壁赋中我们仿佛可以听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歌声和箫声“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何其悲苦,何其失望。 苏轼认为连曹操这样“一世枭雄”“而今安在”?何况“吾与子”不过是“天地间之蜉游、沧海之一粟”!因此更是4 悲从中来,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面对悠远的历史,无限的江山,作者向我们倾诉:人生是

11、多么短暂,是多么可悲。(三)、研读典故触类旁通1 比较阅读,分析苏轼在诗文中用典的作用(1)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 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 只因报功时少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 右臂擎着苍鹰, 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

12、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 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密州:今山东诸城。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狂:豪情。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令许多尚气节之士义愤难平。想到国事,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于是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词人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也要

13、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以西汉魏尚自况,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这首词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2、5 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14、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注释 周郎: 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酹:以酒洒地,用以敬月。作者通过对当年周瑜赤壁之战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对周瑜少年英雄,建功立业的赞赏和仰慕,反衬出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白发早生的悲愤。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

15、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遥想当年周瑜、曹操,借古人已逝,表达自己年华易逝,功业未就的痛苦。并抒发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悲哀。(四)、追本溯源探究原因探究诗人在逆境中保持乐观旷达的内在原因1、从心理学上讲 , 苏轼天生就是个乐观主义者。2、苏轼的思想融合佛、 道、 儒等各家思想之精髓, 以外儒内道的形式表现出来。对现实人生的热爱,在顺境中的淡泊,在逆境中的从容,面对境遇变化时的通达。 儒家的入世和有为,引导他热爱生活和人生; 道家的无为特别是庄子的齐物论,又使他淡泊名利,在逆境中显得从容自如; 佛家的静达圆通,则启迪他走向圆融和通达3、诗人对审美的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达到对人生功利境界

16、的超越,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身处逆境,都是如此。6 东坡词所作的人生思考超出凡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汲取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积极因素。儒家的入世和有为,引导他热爱生活和人生;道家的无为特别是庄子的齐物论,又使他淡泊名利, 在逆境中显得从容自如;佛家的静达圆通,则启迪他走向圆融和通达。另一个重要原因, 是作者对审美的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企图达到对人生功利境界的超越: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身处逆境,都是如此。2. 苏轼的思想融合佛、道、儒等各家思想之精髓,以外儒内道的形式表现出来。苏轼一生受儒家 “入世” 思想影响非常大, 渴望积极进取, 建功立业,“奋厉有当世志” 。但险恶的政治环境和坎坷的政治命运使他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政治打击后,他一度悲观、 消沉。 这种悲观的情绪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流露。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苏轼借缅怀周瑜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从历史缅怀中回到冷酷现实的一种深沉思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