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的五个切入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358630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鉴赏的五个切入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诗词鉴赏的五个切入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诗词鉴赏的五个切入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诗词鉴赏的五个切入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诗词鉴赏的五个切入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鉴赏的五个切入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的五个切入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鉴赏的五个切入点为文缘由 我今天和老师们交流的论文题目是古诗词鉴赏的五个切入点。为什么要 写这篇文章?教完一轮高中课程之后,无论是平时的教学也好, 高考也好, 给我 最显明的印象莫过于难懂的古诗词。从大纲的要求看,“鉴赏浅显的古诗文”的 要求不高,但“鉴赏” ,不是大而化之的分析,不是不着边际的评价,而是有的 放矢的鉴别、欣赏。“鉴别”的是古诗词不同于其他的特别之处, “欣赏”的是古 诗词“美”的地方。为此,经过听课,翻阅资料,并结合自己深切的体会,我试 图通过对各年高考试卷中古诗词鉴赏试题的分析、梳理、归纳,发现一些规律。 由于带高二,可以多花一些时间,结果,在分析、梳理、归纳中还真发

2、现了一点 规律。这样之后,我有了整理成文的想法。这便是本文的由来。 为文思路 在具体的成文过程中, 我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 先从总的方面简明扼要地 写明鉴赏古诗词需要寻找切入点,从高考的考查规律来明确,从古典诗歌主观性 的赏析题显明的切入点切入, 明确思考问题的方向。 接着,从五个方面具体分析 切入点。 论文全貌古诗词鉴赏的五个切入点从近几年的考查规律看, 古典诗歌主观性的赏析题往往有显明的切入点。把 握了鉴赏古诗词的切入点, 就等于明确了问题的思考方向。思考方向明确了, 作 答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入点一:情与景关系【例题】 (04 年上海卷18 题)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

3、(如景和情的关系 )写一段鉴赏文字(80 字左右 )。 (5分) 赤壁杜庠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注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曹瞒:即曹操。【问难】 从情和景的关系上怎么鉴赏古诗歌?【说难】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诗歌显著的特点是抒情性强。通过什么抒情?古典诗词的抒情方式很多。例如, 在简短对话的叙述之中可以抒情,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此诗寓三问三答于四句诗中,表达一种寻隐者不遇的淡淡失落。 还有“

4、托物言志” 、 “借古讽今”这些方式等, 通过写物, 咏史抒发作者的情感。而“写景”乃古典诗词中第一位的抒情方式。就“写景” 而言, 除写景的层次之外,所写之景还有实景、虚景之分,乐景、悲景之别,远景、近景之异。就“抒情”而言,方式也多。是触景生情,还是借景抒情?是情景交融,还是以景结情?所以,从情与景的角度鉴赏诗歌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写了何景、如何去写、抒发何情诸问题。【点津】从情与景的关系上鉴赏诗歌,出发点是分析写景方法与抒情方式,落脚点却是感知诗词内容,感受所抒情感,鉴赏表达技巧。【例解】 例题以括号提示的形式暗示了欣赏本诗的切入角度情、景关系。以情、景关系为切入点鉴赏此诗,我们就要思考:划

5、线句子所写之景乃实景还是虚景?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在抒情方式上,是直抒胸臆,还是融情于景?是触景生情,还是以景结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联系本诗内容,曹操的水军浩浩荡荡顺水而下,千里长江因江面布满船只而显得狭窄难行。但是,来势凶猛的曹军由于曹操的轻敌而在东风猛吹的炬火中“兵销”于一时。就这样,象美梦断于凄凄惨惨的萧声一样,孤零零的夜月之下落荒而逃的结局使曹操“雄图”“梦断” 。 “过此不堪回首处” ,诗人身经此地,往事不堪回首。 眼前江山,似乎仍然弥漫着历史的烟云。“荒矾鸥鸟满烟芜” ,荒芜之景时时 勾起作者的满腔愁绪。此时此地,情何以堪 !这一写景之句以景结情,意蕴深厚。作者在叙写史实之中,融

6、入自身感慨,仅用一句 “过此不堪回首处”明写,而把更加 耐人寻味的 深沉感慨都寄寓在 “荒矾鸥鸟满烟芜”这一写景句中,真可谓景语情语。【练习】1、 (04 年全国甲卷16 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 寻常 ” 的细节 ?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解析】 此题举出了王安石的评价,也算是一种提示。第一问中的“细节”之说,想来并不陌生。在五种表达方式之一的“描写”中就有我们学习过的“细节描写”。它一般是通过人物的动

7、作描写来实现的。体现在该诗词中,实际上是指后两句“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中的心理活动“恐” 和具体动作 “ 又开封 ” 又一次开启封口。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平常”的细节?就是为了抒情。从细节描写与抒情的关系上,联系全诗内容我们就会明白:作者重开封口, 显然是查看这封将要托行人捎转的书信中是否因为时间“ 匆匆 ” 而遗漏下该写的内容,以便再次补写上。千言万语,惟恐漏掉了一句,从而显示出了作者对这封“ 意万重 ” 的“ 家书 ” 的重视以及在“洛阳城里见秋风”时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深切的思念之情。【答案】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寻常的)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 “ 又开

8、封 ”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小结】 可见, 从情景关系切入只是从表达方式上鉴赏诗歌的一个切入点。但是,这是一个最起码的切入点。另外,托对“物”的描写来言“志”, 寓具体的慨叹于叙事 (史)之中,象靠细节描写来抒情一样,都是从表达方式上鉴赏诗歌的切入点。切入点二:字、词、句涵义【例题】 (02 年全国卷17 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 折柳 ” 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 “ 折柳 ” 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 “

9、关键 ” 之说?为什么?【问难】从字、词、句涵义上如何鉴赏古诗词?【说难】 在有些诗歌中,往往有那么一个“字”(或“词”或“句” )对理解诗歌所包蕴的意义或表达的思想情感相当重要,因为它们往往具有深层的含义。对这一“字”(或“词”或“句” )涵义的理解关键之处还在于对全诗词内容的理解。只有置“字”(或“词”或“句” )于整体的语境理解之中,理解“字” (或“词”或“句” )所包蕴的意义或表达的思想情感才有基础。为此,对关键“字”(或“词”或“句” )所含寓意或所起作用的理解前提是全面理解诗词内容。【点津】 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就在抓住题目、诗句、注释、题干中透露内容信息的字眼从整体上理解所写内容。

10、所写内容清楚了,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清楚了,作答也就容易了。【例解】要搞清“ 折柳 ” 的寓意,还需从分析全诗内容入手。在玉笛声随春风飞遍洛城的情况下, 作者听到的是曲子。是什么曲子让作者油然而生“故园”之“情”呢?由“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知,作者听到的使他油然而生“故园”之“情”的正是“ 折柳 ”这首曲子。可见,“ 折柳 ” 首先指的是一首曲子。那么,这首曲子为什么使人能起“故园情”?联系古文化知识,“柳” “留”谐音,折“柳”往往有惜别留恋之意。可见,“ 折柳” 还有惜别之意。正因为听了抒发惜别留恋之意的曲子,作者才萌生了思乡之情。【练习】1、 (04 年天津卷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

11、问题。 (6 分)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绿绮:古代名琴。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点拨】 结合题目、 诗句及注释感知该诗内容为作者了听蜀僧弹琴的感受。首联写蜀僧下山,颔联写为我弹琴,颈联进一步夸张琴声的“洗” “客心”“响” “霜钟”。尾联“不觉” 一词写出了作者对 “碧山” 已“暮”的浑然不觉,更连天气的变化也毫无知觉;以此烘托琴声

12、的无穷魅力。【答案】(1) “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小结】对诗词中“字”(或“词”或“句”)的理解必须置于整体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之上。 如果是对写景句子的理解,还要具体分析情、景关系。如练习2。2、 (04 年全国丁卷16 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 分)江城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

13、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 、 “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点拨】搞清“水无情” 、 “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所含的深意首先要分析全词内容。结合题干提示, 词中有明写的眼前实景,即“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时间在傍晚,地点是金陵城外长江岸边,落日的余辉映照大地。 面对如此的美景, 作者却感慨 “水无情” 。为什么? “六代繁华, 暗逐逝波声”,原来,再美的余辉也是落日的余辉呀!那 “六代”的“繁华”不也是这样吗?悄悄地随着波涛声逝去了。 “姑苏台”空有,昔日的繁华不再, 而只有皎洁的月亮照着江城。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慨叹六代帝王“姑苏台”上“长夜作乐”的荒淫生活使得

14、六朝繁华成为过去。 从而警示后人切不可步六朝之后尘。这样,“水无情”、 “空有姑苏台上月”明写什么暗写什么就不难回答了。【答案】 “ 水无情 ” 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 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 空有 ” 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情景相融,妙合无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历诵不衰。切入点三:炼字炼句【例题】 ( 04 年全国乙卷16(2)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

15、向花间留晚照。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对词中 “ 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问难】 从炼字炼句的角度怎样鉴赏古诗词?【说难】 从炼字炼句的角度鉴赏古诗词重点在于分析用字用句的凝练传神,显然赏析的是诗歌语言的形象性与表现力。【点津】 赏析语言的形象性与表现力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在基本理解诗词内容的情况下,联系该字该句在整个诗句中所表达的丰富意义, 并分析其作用上的涵盖力与手法上的艺术性,是赏析的目标或归宿。【例解】分析“闹”字用得好,其实就是分析“闹”的形象性与表现力。“闹”字为什么用得形象?联系所写内容,“渐觉风光”一“好”, 游客便划棹在水。 这时候

16、, “绿杨烟外”还是轻度的“晓寒”,而“红杏枝头”却已“春意”盎然。写春意的盎然用一“闹”字, 一下子使人联想到围着杏花上下翻飞的蜂儿蝶儿, 可想而知杏花开放的多么艳丽芬芳! 可见一个 “闹”字,表现力之强,使我们感受到的是一派早春的生机勃勃景象。【练习】1、 (03 年全国卷17 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 诗眼 ” 的说法,所谓“ 诗眼 ” 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 诗眼 ”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点拨】 既然是精练传神,这个字一定含义丰富,而且耐人寻味。看第三联,只有“咽” ” 与“冷” 字。 “咽” 本人所发出之声,怎么用来写“泉声”?“冷”乃人的一种感觉,怎么用来写“日色”?由此分析内容,挖掘 “ 咽” 、“ 冷” 在表达上的意义与作用,此题的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