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分类赏析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357502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36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歌分类赏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古典诗歌分类赏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古典诗歌分类赏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古典诗歌分类赏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古典诗歌分类赏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分类赏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歌分类赏析教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典诗歌赏析唐诗宋词选读题材分类教学学习目标:1、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基础。2、通过分析鉴赏,把握不同题材诗歌的主题。重点难点:1、运用一定的方法,把握不同题材诗歌的主题。(重点)2、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难点)学习方法设计:1、朗读吟诵。通过吟诵感受诗歌,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2、意境再现。发挥创造性想象,再现诗歌的情境。3、情感领悟。通过诗歌中意象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诗中抒发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学习时数:七学时学习过程: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了解古典诗歌的几种常见的题材。2、鉴赏归纳山水田园诗的主题。学习步骤:一、课前预习1、依据题材的不同,给唐诗分类。2、从

2、教材中找出几首山水田园诗,试着分析它们的主题。二、检查预习1、依据题材的不同,诗歌可以划分哪几种常见的类型?山水田园诗、送别惜别诗、军旅边塞诗、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和思乡怀远诗等等。2、山水田园诗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 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三、学法指导鉴赏这类诗歌,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景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景与情、

3、物与志的“契合点 “。四、诵读,初步感知山居秋暝王维空山 / 新雨 /后,天气 /晚来 /秋。明月 / 松间 /照,清泉 /石上 /流。竹喧 / 归/浣女,莲动 /下/渔舟。随意 / 春芳 /歇,王孙 /自/可留。这是一副以什么为题的画呢?诗题中 “山居 “ 、“秋暝 “分别是什么意思?“山居 “:山中的居所。“秋暝 “:秋天的傍晚。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五、课堂讨论1、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美在哪里?诗句中蕴含了哪几组对比?动静、声音、上下、远近、色彩、刚柔等相对、对比中,景是和谐的,主要特点:幽清、明净。2、为何先写 “竹喧 “再写 “归浣女 “,先写 “莲动 “再写 “下渔舟 “?

4、 景是和谐的。3、那么写人的活动又如何呢?景、人的组合,是完整的田园生活图景,景、人和谐统一。(天人合一)山村的自然美:明月、青松、清泉、白石、翠竹、青莲- 清新、宁静。村民的生活美:淳厚朴实、勤劳善良、和平安乐这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风景清幽、民风淳厚。4、 由诗中所写景与人来看,诗人追求的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景清幽、明净,以物芳而明志洁;人淳厚、朴实,广人相而望政通。王维追求的是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六、拓展探究分析下面这首诗的画面美。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分析: A、这首诗写了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 B

5、、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C、也表现作者陶醉在春光中的怡然之情。七、学习小结:山水田园诗常见的主题有哪些?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八、当堂练习阅读鉴赏,回答问题。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种怎样的

6、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理想?诗人通过山雨初霁、月下青松、淙淙清泉、翠竹成林、水中碧莲等意象塑造出一种秋天傍晚空山幽美恬静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安静纯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也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和理想境界的烘托。九、预习作业找出教材中的惜别送别诗,选一两首试着分析它们的主题。第二学时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送魏万之京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等了解惜别送别题材诗歌的特点,读懂诗歌,学会鉴赏。2、鉴赏归纳惜别送别诗歌的主题。学习内容:一、检查预习二、送别惜别诗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

7、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歌,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三、学法指导鉴赏此类诗歌首先需掌握诗歌的结构: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第二、 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 须有次第。 末句要有理警, 意味隽永为佳。 其次,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如:杨柳,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 “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 “ 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长亭、短亭、劳劳

8、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南浦, 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如: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酒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四、诵读,初步感知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找出诗中分别写“夜“、“别“、“时间 “、“空间 “的语句。五、课堂讨论1、首联、颔

9、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微霜 “ 鸿雁 “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六、拓展探究阅读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回答问题。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1、首联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 “吐“字写出了有人怎样的神情?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

10、烛青烟。2、说说颈联中 “隐“ 没“的表达效果。“隐“字写出高高的树荫遮蔽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七、学习小结送别惜别诗的主题有哪些?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此外: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 八、当堂练习鉴赏诗歌,回答问题。送杜十四之江南孟

11、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这首诗中的 “渺茫 “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渺茫 “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2、诗歌的第三句在表达上有转折之势,试加分析。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由眼前景进而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九、预习作业从教材一、二两单元中找出一两首军旅边塞诗,读一读品一品,试着分析其主题。第三学时学习目标:1、学习从军行了解军旅边塞题材诗歌的特点

12、,读懂诗歌,学会鉴赏。2、鉴赏归纳军旅边塞诗歌的主题。学习内容:一、检查预习二、军旅边塞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 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三、学法指导军旅边塞诗的鉴赏,应该注意三个方面:首先,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其次, 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

13、同的思想感情。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再次,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一样,有的豪迈旷达,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等等。四、诵读,初步感知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根据注释,初探诗意。从军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烽火 “句:化用汉书?匈奴传 “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数月“语意。西京,指长安。牙璋:调兵的符信

14、,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 “,分别掌握在朝廷与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凤阙:指长安宫阙。史记?封禅书: “(建章宫)其东二十余丈。 “ 龙城:匈奴的名城,借指敌方要地。凋:此处意为“使脱色 “。旗画:军旗上的彩画。百夫长:指下级军官。五、课堂讨论1、这首诗的颈联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的?描写的内容是什么?是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的。表现了出征战士冒雪与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宁愿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六、拓展探究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5、。注:故园:指诗人在长安的家。漫漫:遥远。龙钟:泪流的样子,袖被泪湿。解说 岑参( 717 770 )江陵(今属湖北省)人,郡望南阳(今属河南省),其诗多描写边地风光及戎马生涯,颇具奇情壮采, 与高适并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人物。其七言歌行雄奇豪纵,五言山水诗清峻奇逸。此诗作于天宝八年(749 ),时诗人首次出塞,途中遇入京的使者, 就此作诗。诗中写初次离乡远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全诗立马而吟,肆口而成,纯为本色语,极平常而极亲切感人。1、诗人 “双袖龙钟泪不干“的原因是什么?因为诗人离开长安已多日,回首东望,长路漫漫,引起了对家乡亲人的强烈思念,因而潸然泪下,沾湿双袖。2、诗人刘熙载曾说“诗能

16、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请结合本诗的最后两句,谈谈你的看法。最后两句,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这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不假雕琢,信口而成,却又感情真挚。在平易之中显出丰富的韵味,这是该诗的最大特色。七、学习小结军旅边塞诗的主题有哪些?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八、当堂练习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凶奴不顾身,五千貂裘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注:陇西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陇西,指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匈奴:此处借指当时入侵西北边境的少数民族。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陕西北部。解说 陈陶( 803 ? 879 ?)字嵩伯,长江以北人。此诗作年不详。前二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