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分配与消费(新)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51274254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收入分配与消费(新)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国民收入分配与消费(新)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国民收入分配与消费(新)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国民收入分配与消费(新)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国民收入分配与消费(新)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民收入分配与消费(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收入分配与消费(新)(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分配与消费国民收入分配与消费 主讲:林学军 T 暨南大学 在课堂上实践“忠信笃敬”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分配与消费国民收入分配与消费 第一节 国民收入第二节 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第三节 居民消费第一节第一节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 一、 国民收入及其相关概念二、 决定国民收入量的因素三、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和核算体系四、国民收入的分配五、居民收入与储蓄一、国民收入及其相关概念一、国民收入及其相关概念MPSMPS社会总产品:社会的所有社会总产品:社会的所有物质生产物质生产部门部门 的的劳动者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物质产品物质产品 C+V+MC+V+M国民

2、收入:社会总产品扣除用来补偿已 经消耗的生产资料之后的余额而形成的 收入V+MMPS: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国民生产总值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在一年内生产一年内生产的全部的全部 最终最终产品和劳务产品和劳务的的价值价值总和总和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 既定时期既定时期一国领土范围一国领土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 劳务的价值总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NNP(Net

3、national product)NNP(Net national product) =GNP-=GNP-折旧折旧(depreciation)(depreciation)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又称国民收入核 算体系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DPI(Disposable personal DPI(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income) )=PI-=PI-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个人收入PI(personal incomePI(personal income) )=NI-=NI-未分利润未分利润- - 所得税所得税- -保险保险+ +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国民收入国

4、民收入NI(National incomeNI(National income) )=NNP-=NNP-间接间接 税税- -转移支付转移支付+ +政府补贴政府补贴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衡量一国商品和服务产出总 量的最综合的指标。 如:衡量美国的经济大萧条 1929年美国GDP为1,040亿美元 1933年美国GDP下降到560亿美元二、决定国民收入的因素二、决定国民收入的因素1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生产劳动的投入量3、科学技术、管理水平和社会分工的发展4、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三、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和体系三、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和体系最终产品法:

5、最终产品最终产品法:最终产品=C+I+G+X -M =C+I+G+X -M 增加值法:将社会所有经济部门的增加值增加值法:将社会所有经济部门的增加值 加总加总 收入法:要素报酬收入法:要素报酬+ +非公司收入非公司收入+ +税前利润税前利润 + +企业的转移支付企业的转移支付+ +折旧折旧 SNASNA核算核算西方经济学GDP的计算方法一、产品流量法:将大众消费的最终产品的货 币价值加总。 如:橘子的价格 橘子的数量+苹果的价格苹 果的数量+直到计入所有的最终产品。二、收入或成本法:将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各 种成本加总,包括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付给 土地所有者的租金、付给资本的利润,等等 。 两种

6、计算方法结果相等 产出=工资+租金+利息+利润西方经济学GDP的计算方法 为避免重复计算最终产品引入附加值法 面包生产的附加值 生产阶产阶 段销销售收入中间间成本附加价值值 小麦24-024面粉33-249烘烤的生面 60-3327面包90(总值总值 )-6030207-11790(总值总值 )西方经济学GDP的计算方法 更进一步的精确计算生产法收入法 GDP的组成部分GDP来源的收入或成本 消费费(C)工资资或其他劳动劳动 收入 +国内私人的总总投资资(I) +利息、租金、其他财产财产 收入 +政府(G)+间间接税 +净净出口(X-M)+折旧 +利润润 等于: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1

7、.概念不同2.内容不同3. 税收处理不同 MPSMPS(NINI)=SNA=SNA(NINI)+ +生产部生产部 门间接税门间接税- -(政府部门(政府部门+ +劳务部门劳务部门 )收入)收入SNASNA(NINI)= MPS= MPS(NINI)- -生产生产 部门间接税部门间接税+ +(劳务部门(劳务部门+ +政府部政府部 门)收入门)收入 两个核算体系的区别两个核算体系的区别三、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和体系三、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和体系1、逻辑问题:应该计算的没算,不该计算的 算了;重复计算问题。2、伦理与道德问题:军火与赌博;3、SNA体系强调效益而非公平;4、SNA体系不能反映可持续发展;

8、5、SNA体系合理的方面是:把非物质生产的 劳动的价值计入GDP;GDP考虑了物价因素 。SNASNA合理性与缺陷合理性与缺陷四、国民收入的分配四、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创造国民收入的企业内部中进行在创造国民收入的企业内部中进行 初初 次次 分分 配配范范 围围结结 果果税金利润工资企业基金四、国民收入的分配四、国民收入的分配必要性:必要性:发展非物质生产部门 ,建立社 会保障和后备金范围:范围:全社会途径:途径:国家财政预算再再 分分 配配国民收入分配的制衡机制国民收入分配的制衡机制价格:价格高于价值,卖者就通过不等价交 换占有了买者的一部分收入。反之亦然。财政:通过不同的支出项目及转移支付调节

9、投资方向和资源配置。税收:实行不同的税率或补贴,调节生产资 料在不同行业的流动。银行信贷:利率高低调节消费和积累。五、居民收入与储蓄五、居民收入与储蓄居民居民 收入收入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居民从各种不 同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包括以货币计 算的收入和以实物计量的收入q劳动收入q个人资产收入 q福利收入 q经营收入 q其他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收入五、居民收入与储蓄五、居民收入与储蓄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体制国民收入总量投入劳动量和其他生产要素数量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方式和制度影响影响 个人个人 可支可支 配收配收 入的入的 因素因素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个人所得税 +政府、企业转移支

10、付五、居民收入与储蓄五、居民收入与储蓄储蓄储蓄: :居民收入未被消费的部分q保险动机q个人负担动机 q提高生活水平动机 q盈利动机储蓄动机储蓄动机储蓄形式储蓄形式银行存款 购买证券五、居民收入与储蓄五、居民收入与储蓄经济因素:收入 利率 价格 供求心理因素:消费偏好和未来预期社会因素:居民自然情况 储蓄机构设置社会安定影影 响响 储储 蓄蓄 因因 素素第二节第二节 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 一、 市场型按劳分配二、 按资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三、 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关系一、市场型按劳分配一、市场型按劳分配产产 品品 型型 按按 劳劳 分分 配配概念:概念: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

11、社会对劳动者 创造的社会总产品 进行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剩 下的部分作为个人消费品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 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条件:条件:1 1、生产资料公有制;2、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一定的 发展;3、社会分工存在以及劳动是人类的谋生手段特点:特点: 1 1、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具有社会统一性 ; 2、社会依据社会平均劳动确定劳动者在社会总 产品中的所得的份额 ;3、 按劳分配是实物不存在货币;4、 按劳分配是社会唯一的消费品分配方式 一、市场型按劳分配一、市场型按劳分配市市 场场 型型 按按 劳劳 分分 配配条件:条件:商品经济;除公有制还有其他所有制;社 会不是统一的生产单位,企业是

12、独立的生产者特点:特点:1 1、 按劳分配不是社会统一和唯一的分配原 则,仅局限在公有制经济内部;2、 分配主体不是社会,而是企业; 在企 业内部进行分配;3、 分配与企业的效益相联系;4、分配借助货币进行。二、按资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二、按资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按资分配:按资分配:是依据所有权和投入经济活动的资本数是依据所有权和投入经济活动的资本数 量,按一定比例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量,按一定比例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资本所有者把货资本所有者把货 币存入银行,购币存入银行,购 买股票和证券取买股票和证券取 所得的利息、股所得的利息、股 息和红利等息和红利等职能资本所有者依法职能资本所有者依法 获得的收入,

13、是对剩获得的收入,是对剩 余价值的分割,表现余价值的分割,表现 为利润、利息和地租为利润、利息和地租形式二、按资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二、按资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按按要素分配要素分配 :是社会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是社会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 生产服务过程中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生产服务过程中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 给予的报酬给予的报酬。依据多种所有制形式相适应多种所有制形式相适应由生产要素所有权引起的由生产要素所有权引起的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生产要素是社会产品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生产要素是社会产品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意义与原则意义与原则西方经济学的公平和效率效率的含义 帕累托最优

14、:资源配置正处于不减少其它 人的福利就无法增进任何一个人福利的 状态,该状态即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 状态。 帕累托改进 :资源重新配置后,可以增加一 个人的福利而不减少其它任何人福利的 状态 。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是表示收入分配平 均程度的图像。洛伦斯曲线:越弯曲,越不平等O人口累计百分比(%)收入累计百 分比 (%)2040608010020406080100PFAB绝对平等线绝对不平等线基尼系数如果用A表示绝对平等曲线和洛伦茨曲线之间的 面积,用B表示洛伦茨曲线和绝对不平等曲线 之间的面积,那么表示分配平均程度的基尼系 数(Gini coefficient)的计算公式是:

15、 G=A/(A+B)。 越大表示分配越不平等 劳动报酬占GDP比例22年连降20% 已影响社会 稳定 新京报 2010年05月12日02:20 http:/ 富士康“九连跳”:什么导致“死亡魔咒”三、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关系三、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关系公平的涵义:公平的涵义:指有关经济活动的制度、权利、机 会和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经济学意义的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经济学意义的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配 置和产出状态置和产出状态我国公平与效率原则:我国公平与效率原则:效率优先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兼顾公平公平或平等不等于收入均等或收入平均效率的涵义效率的涵义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相互矛

16、盾相互矛盾相互促进相互促进第三节第三节 居民消费居民消费一、 居民消费及其性质二、 消费水平三、 消费结构四、 消费方式第三节 居民消费一、消费的性质 生产消费 生活消费 消费的重要性 二、消费水平 人均价值消费量 人均实物消费量 人均服务消费量第三节 居民消费三、消费结构 低档的消费结构 中档的消费结构 高档的消费结构 恩格尔定律:以食物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 例,判断消费的档次。 四、消费方式: 团体、个体消费Conclusion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is the sum of money value of commodity and service in 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