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柏权-企业要当儿子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271544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3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柏权-企业要当儿子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何柏权-企业要当儿子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何柏权-企业要当儿子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何柏权-企业要当儿子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何柏权-企业要当儿子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何柏权-企业要当儿子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柏权-企业要当儿子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15企业要当儿子养,要当猪卖-记何柏权的第二人生何伯权展示了另一种可能,一种有舍有得的新创业家人生。他视没有激情的创业为一种苦难,并决定把这种苦难结束在自己41 岁的时候几年后,不会再有人记得何伯权七年前的2001 年,当何伯权选择用消失来诀别他一手打造的乐百氏时,他这样期望,也这样认定。从那一刻起,他成了一个隐形人,行踪难觅,恪守沉默,有所作为,不露痕迹,享受被遗忘的自由与从容。但何伯权从未被彻底忘记。七年来,他被舆论定格为一个悲情人物,一个被外资驱逐的企业创始人。人们臆测: 当年被迫出局, 他情何以堪?在达能之手,曾经红遍中国的乐百氏日渐衰落,他怎能甘心?有一天,他会不会伺机重来?

2、这些问题注定不会有答案,因为它们并不存在。人们猜测中的无奈、悔恨、惋惜从不曾在那个隐形人心中有过一丝闪烁。某种意义上,正是这个人导演了这一切。何伯权预见过一种可能,一种他吐露内心真正渴望后所招致的可能:激辩、质疑、指责、非议。他不认为他的内心已经强大到足以置若罔闻。今年9 月,汇源创始人朱新礼以他的行动验证了这种预见。创办企业,卖掉企业;做创业家,而非企业家,这是何伯权在十几年前就想定了的事情。他知道,说与不说,都无法改变不被理解的事实。他能做的,就是掌握自己的命运,巧妙地避免心灵因时代的不解而受到伤害,背上负担。“当时我为什么不说?我觉得卖掉企业的话,5 年内中国商业社会不会理解。但让我吃惊

3、的是,现在8年了,还是不理解。 ”2008 年, 11 月 5 日,何伯权对创业家说。何伯权是中国第一代创业家,是与柳传志、张瑞敏、褚时建、李经纬、宗庆后、黄宏生同时代的创业明星。二十多年过去, 他们的命运悲喜不一:有的人与企业人我合一,成为创业教父, 始终享受做企业的快乐;有的无法寻得付出与所得的平衡,因经济犯罪,锒铛入狱;更多的人则在苦苦支撑,欲罢不能。何伯权展示了另一种可能,一种有舍有得的新创业家人生。他视没有激情的创业为一种苦难,并决定把这种苦难结束在自己41 岁的时候。他没有把企业当成儿子养,没有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要照顾它一生一世。创业,不一定守业,否则苦了自己,也苦了企业,不是创造价

4、值,而是毁灭价值。他认为,要有自己的第二人生,而且越早开始越好,那样你的学习能力会更强,而不是凭经验去做事。他全身而退,重新成为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和亲人在异国享受创富后的快意人生。今天的何伯权,皮肤被阳光晒得黝黑,脸上看不到愁苦的皱纹,牙齿洁白,笑声洪亮。在加拿大,他为拍一张猫头鹰眨下眼睛的照片,可以在郊外的草地上趴上两个小时。他有一大半的时间用来陪伴家人和发展个人爱好,真正用在投资企业的时间只有1/4 罢了。他依然是乐百氏的副董事长,但与他联系在一起的,是十多个朝气蓬勃的年轻公司:7 天酒店连锁、久2 / 15久丫、 OFFICEBOX 、诺亚财富、爱康国宾、九钻网、万乘金融等等现

5、在的何伯权成了一名不在任何压力下做事的天使投资人,他追求质而非追求量,用实业家的眼光找机会,用投资家的手段来整合资源,并总结出一套何氏独门的投资功夫:第一,只投与终端消费者相关的产业;第二,这个模式在国外要有成熟的样板,而在国内还没有先例;第三,要找一个合作伙伴来当CEO ,他必须也要投钱进来;第四,关注企业的原则、底线和价值观。中国的第一代创始人有钱,有经验,有号召力。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有一天也会卖掉企业,扔掉烦恼。这一天何时到来?就要看他们对进退取舍和人生目标的态度与认知。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他们够不够胆!别忘了,这是在中国。舍与得“中国的第一代创业家,到一定时候都会走上这条路,这条路

6、会比他们现在的更好,这有可能是他们的第二人生,但这得看他们是不是够胆。”2008 年 11 月 5 日下午 2 点,广州天河广场,今日投资有限公司。正是上班时间,但这个公司却有点特别。门口立着烫有六祖坛经字句的金色屏风,里面装修雅致,却只有一位前台秘书。几十个办公桌椅空在那里,无人使用。最大的办公室在最里间。“整个公司只有2.5 个人,我就是那半个人,这个月是第一次回公司。”站在门口的何伯权笑着解释。他穿着一件橘红色短袖T 恤,这是他喜欢的颜色。戴一块很普通的日本精工表,用的是价值1000 多元的诺基亚手机,据说是用通话积分换的。办公桌旁边还放着一个双肩旅行包,像是刚刚外出回来。除了偶尔犀利的

7、眼神,你很难再在他的脸上找出10 年前那位穿双排扣西装、留着港式大分头、意气奋发的青年企业家的痕迹。挤在下班高峰的电梯里,也没有人会认出来他是这个城市里最富有的人之一。这个人已经在公众视野里消失了整整7 年,48 岁的他似乎很享受这种安静的生活。但直到最近,人们才惊讶地发现,他并没有安于在加拿大过一个舒服的寓公生活。事实上,他的商业故事依然精彩无比,并且从未真正离开过中国。但要理解他今天的状态,你就得回到7 年前, 12 年前,甚至14 年前。买家什么时候是卖掉股权的最佳时期?应该是在双方曲线的交汇点上,至少是在这个点的附近卖掉乐百氏,这可能吗?1994 年,任职于高盛集团投资银行部的王兟找到

8、何伯权。何第一次听别人很系统地讲,企业不是只有永远做下去这一条路,还可以有很多种安排,可以上市,可以出售变现。从 1989 年做到那会儿,乐百氏已经是一个年销售收入超过10 亿元的公司,在乳制品、饮料领域风光无3 / 15限,何伯权刚刚又以今日集团的名义,同“神奇教头”马俊仁签约,斥资千万拿下了“生命核能”保健品的专利。王兟提出过上市,何伯权不敢想。因为乐百氏的身份是镇办集体企业。正是靠着镇政府的95 万元起家,才有了日后的规模。当时,健力宝做的那么好都上不了,可见上市不是容易的事。自从1989 年在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创办乐百氏以来,何伯权很少主动和政府官员打交道。他更愿意琢磨消费者的心思,只

9、要每天卖800 万瓶产品,谁都不用求。王兟亦提出过买乐百氏的股权。据说,王兟开价7 千 8 千万元人民币,买乐百氏30%的股份,但不包括今日从马俊仁手中拍得的“生命核能”的业务。何伯权婉拒了。直到 2000 年王兟离开高盛加盟TOM.COM 前的两个月, 他还对何伯权说, 老何你卖不卖, 如果现在不卖,我走了之后,可能就要重新谈价。何伯权还是没有同意。准确地说,何伯权不是拒绝高盛,而是不准备卖给投行。在他看来,卖给财务投资者,是卖批发价,因为这些人迟早还要把股权再卖出去。他要卖就卖一个零售价,直接卖给行业巨头,战略投资者。1995 年夏,无人引荐,瑞士雀巢集团市场拓展部的人士找到何伯权,提出合

10、资的建议。雀巢是何伯权高度关注、经常研究的公司,他读过不少有关这家瑞士食品巨头的书籍。当时,乐百氏的价值还在稳步提升。乳酸奶居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瓶装水占全国近30%的市场份额,仅次于娃哈哈。雀巢谈判的底线是控股,但何伯权觉得对方的开价太低。从 1996 年开始,何伯权每年都会和雀巢中国区总裁坐在一起,找一张白纸,勾勒一个坐标系,再画两条交集的曲线,然后双方互相点一下估计的位置。这两条线对双方意义重大。一条是乐百氏的价值成长线,另一条是外资同行在华的发展曲线。何伯权解释说,外资的曲线起点高,中国公司起点低,但成长速度快;卖早了,乐百氏的价值得不到认同,价格低;卖晚了,外资在中国日益成熟,可能不再

11、需要乐百氏。什么时候是卖掉股权的最佳时期?应该是在双方的交汇点上,至少是在这个点的附近。就在何伯权与雀巢讨论股价的问题时,市场上传来了娃哈哈与达能合资的消息。但这并没有干扰何伯权的判断,他与雀巢保持着每年谈一次的频率。这边谈着,那边乐百氏也开始建立科学的制度流程。引进麦肯锡做咨询,SAP搞 ERP管理平台,所有这一切,目的都是让乐百氏从一个草莽企业变成一个职业化、规范化的现代公司。很快,达能来了。1999 年初的一天,何伯权应约来到香港半岛酒店,发出约会邀请的人是宗庆后,和宗庆后一起来的,还有秦鹏法国达能集团中国区总裁,一个1987 年从广州达能酸奶公司总经理一路晋升上来的法籍华人。宗庆后建议

12、,乐百氏与达能合资。他例举了娃哈哈与达能合资后的变化:不断获得投资,引入世界先进4 / 15的纯净水、牛奶、茶饮料生产线,做成了“非常可乐”。如果乐百氏能与娃哈哈拥有同一个大股东,两家企业也许能在市场上多一些协同和默契,少一些恶性竞争,比如联合提价,别比着砸广告费等等。然而,他拒绝了达能。何伯权并非不想与达能合作,但他担心,一旦双方谈不成,乐百氏的核心机密可能会暴露给娃哈哈,他不能冒这个风险,何况达能并非是他的惟一选择。几个月后,一份乐百氏与雀巢合资的合同起草完毕,但由于欧洲发生口蹄疫,雀巢放慢了审批速度。一天,一个中间人告诉何伯权,有一家外国公司想和乐百氏做果汁生意。何伯权说可以来谈谈。待双

13、方见面坐定,来访者开口表明身份:我是达能的代表。何伯权这才得知,为解除他的担忧,达能总部决定绕过中国区,派亚太区负责人与他谈判,以表诚意。2000 年 3 月,乐百氏与法国达能签订协议,共同投资组建“乐百氏(广东 )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然而,一个从来未曾向外界公开的信息是,双方组建的是一家外商独资企业,而非合资公司。何伯权通过安基投资有限公司持有新公司8%的股权,达能通过在新加坡的全资子公司Calvon Private Ltd 持有另外92%。知情人士透露,这一次双方没有讨价还价,而是根据何的一口价成交。何伯权不肯透露价格,但后来媒体报道称,达能出了23.8 亿人民币。从 1996 年到 1

14、999 年, 乐百氏的销售额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增长。 何伯权在曲线的交汇点完成了交易。背船?沉船从高盛、雀巢到达能,何伯权去意已定,他想通了什么?何伯权后来曾在长江商学院CEO班给他的同学们讲过一个故事。金刚经 有云: “汝等比丘, 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大意是说,佛法是帮你渡到彼岸的船,你上了岸就应该把船抛弃。佛法都应该抛弃,何况那些非佛法的东西。何伯权由此引申,企业就象是渡人过河的船。中国的第一代创业者大多出身穷苦,因为机遇、运气和个人的能力创办了企业,披荆斩棘,艰难前行。当企业做大了,取得一定的成功,你抵达一个彼岸,岸上阳光明媚,道路平坦,鸟语花香。很多人上了岸,

15、但却舍不得扔下船,一路背着企业很辛苦地走,日子甚至比原来在河对岸还难过。为什么不能把船放下呢?何伯权做过一个测试,筛选个人成功的要素。先是20 个选 10 个,然后10 个中选 5 个,一直到2 选 1,最后,他选的是激情。“我们创业时的环境没有现在好,都是做牛做马干过来的,不回家,不吃饭,不睡觉,只有疯子才会这样投入,正常一点的人都不会。但我们不觉得累,因为有激情在。可3-5 年你有激情, 5-7 年还可以继续做,7-10 年呢?做企业已经成了你的一种责任。原来应对危机,留住高管,让你觉得有成就感,到后来所有的事情都在不断的重复。没有激情很痛苦。办公条件好了,睡的时间多了,但你觉得比以前更累

16、,心累。每天早上醒来会问自己,唉,为什么还要起来。”何伯权日后回忆。1990 年代后期的乐百氏,既面临着与娃哈哈的激烈竞争,又处在商标权争夺的漩涡之中,保健品业务也5 / 15被叫停。长于策划营销的何伯权发现,企业需要上到一个制度化的平台,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我做乐百氏,很难再走上另一个高峰了,继续和娃哈哈打又怎么样,只是第一、第二的区别。在一件事上,人不可能永远在自己最好的状态,在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经历,要有第二人生,而且越早开始越好,那样你的学习能力会更强,而不是凭经验去做事。”何自述。创业的日子很艰辛,创业者最苦, 而且要求企业上下同甘共苦,艰苦奋斗。 但当企业做的越来越成功了,创业者能不能选择创业前所向往的生活呢?当初创业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永远不停地做下去吗?但很多创业者不敢选择,不敢光明正大地去享受自己创造的财富,他们觉得无法向员工、向社会交代。你去享受了,难道也要大家丢掉艰苦奋斗吗?何况,继续做下去,会有更多的财富、名誉、地位。有几个人能接受从大热闹到大冷清的落差?从何伯权给雀巢画的乐百氏呈抛物线状的曲线中可以看到,他觉得企业要遵循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