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然辨证法浅谈生态文明(作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268813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自然辨证法浅谈生态文明(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自然辨证法浅谈生态文明(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以自然辨证法浅谈生态文明(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以自然辨证法浅谈生态文明(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以自然辨证法浅谈生态文明(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自然辨证法浅谈生态文明(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自然辨证法浅谈生态文明(作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辩证法之浅析生态文明【摘要】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础,延续了人类社会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历史血脉,承载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成果,贯穿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本文以自然辩证的观点探讨了生态文明的建设,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系统分析了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以及自然辩证法对生态文明的启示,最后介绍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和对策。【关键字】 自然辩证法生态文明生态环境2012 年 11 月 8 日,胡锦涛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

2、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 “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十八大报告的一大亮点。这是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刻转变,是科学发展观孕育的“新生儿”,是一种更加强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我们知道当今世界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日益遭破坏,环境保护迫在眉睫。那么正确理解生态文明,对建设良好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就生态文明

3、建设强调提出了“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 “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了实现美丽中国梦而不断努力。那么我们以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和分析生态环境的发展历程,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保护环境,有助于人们更加认识环境的重要性。一、认识的钥匙自然辩证法负重奋进笃行求实自然辩证法包含了马克思、恩格斯丰富的生态

4、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其研究目的,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它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自然辨证法告诉我们,生态文明作为协调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文明,人类在改造自然时必然要遵循自然辩证法。“人是自然之子”这句话,

5、揭示了人与自然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二、生态自然观的形成及意义其实,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尊重生命和保护环境的思想,这些思想尽管带有某种朴素的直观或顿悟的性质,但都是人类生态文明智慧的一部分,具有“奇迹般深刻”,并一再被人类文明的深化所认同,值得我们今天在深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时认真分析和汲取。儒家认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自己, 爱惜其他事物的生命, 也是爱惜人自身的生命。 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知止不殆、知足不辱”是处理人与万物关系的道德法则。“知止不殆”要求人类要认清事物固有的限度,以限制和禁止那些 “极端”、 “奢侈”、“

6、过分”的行为。既然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限度,人的行为就应当有所“禁止”,人的欲望就应当有所“满足”,有所克制。“知足不辱”则要求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脱离实际情况。老子哲学中所谓的“知足”,并非消极保守、不思进取的意思,而是求进取中要讲究实际、尊重规律、尊重天极、讲究限度,不能追求虚荣、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贪得无厌。我国很早就提出了“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理念和行动准则。实际上,人与自然只有和谐共处,社会经济发展才有保障,人类生活在良好环境中,才能保障自己延续和可持续发展。但人类经济发展往往是以自然生态破坏为代价的。负重奋进笃行求实生态自然观正是在人类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恶性循环的过程

7、中,被人类发现了这种恶性循环,并通过科学分析追根溯源,最终得出生态必须得到保护的结论而形成的。生态自然观的基础是普遍联系的原理。世界上没有孤立的物质,每种物质都跟其他物质有着广泛的联系,人也一样。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关注生态环境,让人类活动符合生态运动的客观规律。拥有了生态自然观之后,人们就可以遵循这些客观规律,不让自己生存的世界因为自己的错误而日益恶化。三、现阶段生态环境的恶化正因为现代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已造成人和自然关系紧张的局面,表现为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城市拥挤、生态失衡等,使人类和大自然的生存都受到威胁。远古姑且勿论,就拿上半年“雾霾”问题来说。2014 年 2 月 22 日

8、,有这么一则报道, “北京重污染预警持续橙色 , 111家企业停产减产,从前天12 时启动黄色预警作业响应至昨天下午6 时,北京环卫集团共出动作业人员171 人次,出动机械清扫车、喷雾压尘水车、道路洗地车共计 235 车次,用水量 1198.5 吨。 ”当今环境污染和压力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首要因素。有位西方学者在研究了文明与生态环境关系后认为:“文明越是灿烂,它持续的时间越短。文明之所以会在孕育了这些文明的地方衰落,主要是由于人们糟蹋或者破坏了帮助人类发展文明的环境”。我们在经济高速增长之同时,应清醒估计到保护环境的意义。在环境污染方面,无论人类还是自然界都没有赢方。四、自然辩证法对生态

9、文明建设的启示自然辩证法告诉人类应该以辩证的思维去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生态文明的基础,“人对自然的认识过程只能是一个逐步接近的过程,所以,在生态文明时代,人类在自然面前将保持一种理智的谦卑态度。”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提到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是人类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基本思想准则,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五、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这也是认识生态文明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恩格斯说过:“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絶对分明的负重奋进笃行求实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无条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过渡,除了

10、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 ” 。人类不合理活动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促使人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论,在实践上即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转变错误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长期以来,在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中一直把自然界视为征服的对象,最典型的是所谓“人定胜天”。如果我们仍以对立的方式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必将危及自然和人类的协调关系。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应当是人与自然能达到一种平等、友善、共存的关系,人类不仅得承认自然界的外在价值,同时也得承认其自身价值,也就是自然界对生命维持系统的价值,生命和自然界持续生存的价值。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1、错误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却是消极的阻碍作用,在工业时代,人类正是由于错误的生态观念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恶化,甚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因此正确的价值观才是社会发展的正确导向,人类必须转变观念,树立起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才能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民主法制建设。我国学者俞可平曾说过“民主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政治制度” 。民主,就是让全体人民都能充分地参与到决策的过程当中,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对政府的决策进行控制。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与民主相结合,在民主的框架内公众可以表达对生态问题的态度,并且参与其中,从而影响政府的决策。只有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以及循环经济等相关法

12、律法规体系,为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法律支持,以及大力加强我国执法体系的建设,我国才能在有法可依的支持下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第三,尽快完善各种体制机制。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要建立和完善民主法制,同时还要探索多元参与机制,实现一种良性的互动。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每个人的利益,所以就必须重视公民的参与。首先,通过大力的宣传教育和举办一些全民的生态科普活动,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态保护的舆论导向和点燃全民的参与热情,在无形中提高全体公民的环保积极性和自觉性。其次,在一些健康的社会团体中,通过多元参与、对话、交流,形成一种条例大多数人利益的共识和决策。这种多元参与机制才会使得人类更好地认识到与自然、社会的

13、关系。第四,建立社会经济自然相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人类要彻底改变“自然资源负重奋进笃行求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和“环境可以无限容纳污染与废物”的旧观念。采用经济、文化、资源、人居环境和人的素质等综合指标来衡量社会的发展,从而把资源节约,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公民素质的提高都包括在发展概念中,以引导各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五,选择健康、适度消费的生活观。人类要改变过去那种追求高消费,高享受的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提倡勤俭节约,反对讲排场,摆阔气,奢侈浪费,选择健康适度的消费行为,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以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与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六、结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自然既对立又统一的论断,反映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遵循自然辨证法,不管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还是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们都应该学习自然辨证法,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和人文素质,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环境的内在自然规律。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尊重自然、珍爱生命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生态文明将展现人类与环境的共存,人类与环境在新的高层次的平衡和发展,我们的美丽中国梦也会实现!负重奋进笃行求实参考文献:1、十八大报告2、自然辩证法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3、自然辩证法概论兵器工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