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法律法规》PPT课件.ppt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70456857 上传时间:2024-08-04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法律法规》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传染病法律法规》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传染病法律法规》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传染病法律法规》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传染病法律法规》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法律法规》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法律法规》PPT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法律法规传染病法律法规现行现行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法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法律规范律规范法律法律p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2004年年8 8月月2828日修订)日修订)p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医师法法规法规p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p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p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062006年版)年版)p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

2、20052005试行版)试行版)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解读解读重点传染病监测重点传染病监测传染病监测与报告管理传染病监测与报告管理法定传染病种类法定传染病种类甲类甲类2种:种:鼠疫、霍乱鼠疫、霍乱乙类乙类26种: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

3、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脑炎、登革热、炭疽、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体病、血吸虫病、疟疾、梅毒、钩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人感染H7N9禽流感禽流感丙类丙类11种: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包括甲型(包括甲型H1N1流感)、流感)、流行性腮腺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4、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的其他感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v对乙类传染病中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炭疽中的肺炭肺炭疽疽,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

5、、实施。实施。 传染病监测与报告管理传染病监测与报告管理网络直报网络直报v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于于20042004年年4 4月月1 1日日正式上线运行正式上线运行。传染病报告方式及时限传染病传染病报告方式报告方式报告时限报告时限甲类和乙类中的传染性非甲类和乙类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和人感典型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或者其他传者疑似病人,或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 2小时内以最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电话

6、、传真)向当快的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地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并于2 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卡2 2小时内小时内乙类传染病(除按甲类管乙类传染病(除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丙类和其理的传染病)、丙类和其它传染病它传染病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24小时内向小时内向当地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寄当地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区县疾病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卡后,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卡后,应于应于2 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2424

7、小时内小时内传染病暴染病暴发、流行、流行时,接到疫情,接到疫情报告的各区告的各区(县)疾控中心,根据)疾控中心,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染病防治法应以以最快的通最快的通讯方式方式报告告当地当地卫生行政部生行政部门和和上上级疾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控制中心。根据根据突突发公共公共卫生事件与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染病疫情监测信信息息报告管理告管理办法法,应于于2小小时内上内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v第七条第七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制工作。

8、v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v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

9、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第二章第二章传染病预防传染病预防v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v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传染病病人、病原携

10、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第三章第三章疫情报告、通报和公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布v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

11、原则,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v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v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依照本法的规定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依照本法的规定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职责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

12、、采供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第四章第四章疫情控制疫情控制v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

13、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v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施。 v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v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

14、、法规的规定实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v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即时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即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上级人民政府作出不予批准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上级人民政府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解除隔决定的,实施隔离措

15、施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解除隔离措施。离措施。 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工作报酬。 隔离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隔离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v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

16、时,报经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活动; (二)停工、停业、停课;(二)停工、停业、停课; (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五)封闭可

17、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v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患其他传染病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患其他传染病死亡的,必要时,应当将尸体进行卫生处理后火化死亡的,必要时,应当将尸体进行卫生处理后火化或者按照规定深埋。或者按照规定深埋。 v为了查找传染病病因,医疗机构在必要时可以按为了查找传染病病因,医疗机构在必要时可以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尸体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尸体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查验,并应当告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查验,并应当告知死者家属。知

18、死者家属。 第五章第五章医疗救治医疗救治v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务流程,应当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 v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在使用毒;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在使用后予以销毁。后予以销毁。 v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

19、能力。染病医疗救治能力。 v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v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的,应

20、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行政部门规定。第八章第八章法律责任法律责任v第六十九条第六十九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

21、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v(一)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一)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 v(二)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二)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传染病疫情的; v(三)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三)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

22、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拒绝接受转诊的; v(四)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四)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 v(五)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五)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 v(六)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资料的;(六)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

23、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资料的; v(七)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七)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 (一一)责任任报告告单位及位及报告人告人p各各级各各类医医疗机构、疾病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构均为责任任报告告单位;其位;其执行行职务的人的人员和和乡村医村医生、个体开生、个体开业医生均医生均为责任疫情任疫情报告人。告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二二)报告病种告病种 p1、法定、法定传染病染病p2、其他、其他传染病染

24、病p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疾病。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三三)填填报要求要求传染病染病报告卡填写告卡填写p报报卡卡类别类别:订订正正诊诊断或断或发发生死亡生死亡时时,须进须进行行订订正正报报告,并告,并标标注注“订订正正报报告告”。p家家长姓名: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姓名。p出生日期出生日期/实足年足年龄:只:只选择填写其中一填写其中一项。出生日。出生日期不期不详时才填写才填写实足年足年龄并并选择年年龄单位。位。p工作工作单位:工人、干部位:工人、干部职

25、员必必须填写患者填写患者发病病时所所在工作在工作单位的名称,学生、托幼儿童位的名称,学生、托幼儿童详填填发病病时所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及班在学校(托幼机构)及班级名称。名称。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染病报告告传染病染病报告告实行行属地化管理。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染病报告卡由告卡由首首诊医生或其他医生或其他执行行职务的人的人员负责填写。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防控制机构的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人员填写填写报告卡告卡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

26、办法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v第二条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传染病防治法、应急条例和本办法适用于传染病防治法、应急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v第七条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v第十条第十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

27、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具体职责为: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具体职责为:v(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奖惩。v(二)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二)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v(三)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

28、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三)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v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设与诊治传染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设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病疫情登记簿。v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指定的部门和人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指定的部门和人员,负责本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卡负责本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发和核对,设立传染病报告登记簿,统一填报的收

29、发和核对,设立传染病报告登记簿,统一填报有关报表。有关报表。v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会同有关部门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的,会同有关部门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它严重危害后果,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它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30、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v(一)未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的;(一)未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的;v(二)未指定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二)未指定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作的;v(三)瞒报、缓报、谎报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三)瞒报、缓报、谎报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疑似病人的。v第四十条第四十条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瞒报、缓报、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

31、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证书。执业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证书。霍乱监测霍乱监测v病例报告病例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5-11月设立规范的肠道门诊专册登记,逢泻必登,逢泻必检逢泻必检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同时具备以下同时具备以下4 4条的病例:条的病例:p发热发热( (腋下体温腋下体温38)38);p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p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 ,或淋巴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细胞分类计数减少;p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的肺炎。原所致的肺炎。不明原因肺炎监测不明原因肺

32、炎监测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肺炎聚集性病例聚集性病例 在两周内发现的两例或以上具有流行病学相关性在两周内发现的两例或以上具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例,其中至少一例是不明原因的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例,其中至少一例是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肺炎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监测(AFPAFP监测监测)病例定义病例定义 脊髓灰质炎是脊髓灰质炎是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肠道传染病,通过粪口途径在人间传播,多发传染病,通过粪口途径在人间传播,多发于婴幼儿,俗称于婴幼儿,俗称“小儿麻痹症小儿麻痹症”,是致残的主,是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要疾病之一

33、。 肢体不对称弛缓肢体不对称弛缓性麻痹性麻痹急性弛缓性麻痹(急性弛缓性麻痹(AFPAFP)病例)病例 所有所有1515岁以下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均作为为AFPAFP病例。病例。 AFP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见的常见的AFP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 1)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 (2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

34、(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GBS);); (3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根脊髓炎; (4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 5)神经根炎;)神经根炎; (6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后引发的神经炎);炎); (7 7)单神经炎;)单神经炎;(8 8)神经丛炎;)神经丛炎;(9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周期性麻痹

35、(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麻痹); (10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肌病);(1111)急性多发性肌炎;)急性多发性肌炎;(1212)肉毒中毒;)肉毒中毒;(13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14)短暂性肢体麻痹。)短暂性肢体麻痹。监测内容监测内容 各级医疗单位各级医疗单位和相关人员和相关人员发现发现AFPAFP病例病例后,城市在后,城市在1212小时内小时内,农村在,农村在2424小时内通过登录小时内通过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国疾病预

36、防控制信息系统”(即大疫情网)(即大疫情网)的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按按“传染病报传染病报告卡告卡”网络报告方式进行网络直报,疾病名称选网络报告方式进行网络直报,疾病名称选择择“其它疾病其它疾病”里面的里面的“AFPAFP”。( (报告报告) )实验室监测实验室监测 1 1AFPAFP病例标本的采集病例标本的采集 对所有对所有AFPAFP病例应采集病例应采集双份双份大便标本用于病毒大便标本用于病毒分离。标本的采集要求是:在麻痹出现后分离。标本的采集要求是:在麻痹出现后1414天内采天内采集;两份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集;两份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间隔2424小时小时;每份标本;每份标本重量重量5 5克克(约为成人的大拇指末节大小)。(约为成人的大拇指末节大小)。原始标本运送原始标本运送v(1 1)标本采集后要在)标本采集后要在7 7天内天内送达省级脊灰实验室,送达省级脊灰实验室,标本应冷藏运送,在送达省脊灰实验室时带冰且包标本应冷藏运送,在送达省脊灰实验室时带冰且包装完整。装完整。v(2 2)采集的标本应有完整的登记资料,一并送达)采集的标本应有完整的登记资料,一并送达省脊灰实验室。标本标签登记要清楚,标本省脊灰实验室。标本标签登记要清楚,标本送检表送检表项目要填写完整项目要填写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