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注内容转向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267810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关注内容转向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关注内容转向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关注内容转向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关注内容转向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关注内容转向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关注内容转向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国平在全国第七次阅读研讨大会上,崔峦老师提出:“语文教学必须实现华丽的转身,向内容分析说再见! ”这句朴素的口号,一直在我们的脑海里回旋。有教师认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习一篇课文,从学习字词开始,再到整体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抓住关键语句感悟课文内容,这一模式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逐步深入,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也有教师认为: “课文由语言文字组合而成,读懂内容只是第一步,还要读懂其是如何表现这一内容的,即语言形式是如何为表现中心服务的。”但是,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怎样才算是关注了语言的表达形式,在课堂教学中, 怎样又算是和 “内容分析” 说再见了呢?阅读教学中设计怎

2、样的问题才能突出“关注语言表达”这一核心?是不是关注了语言表达就不需要关注课文的内容了呢?我们教研组决定围绕“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这一主题展开研究。胡群老师的一堂公开课成为了我们研究的开始。胡老师的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 (第一课时) 。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了有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第一次授课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1齐读课题,你觉得哪个词语应该强调一下:成功。2质疑:读了这个题目后,你们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感知过渡: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精彩的问题,真了不起!

3、现在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1出示初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生字认读。分类出示词语:第一组:绳子铅锤瓶子灌水(把偏旁变成红色)仔细观察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偏旁与词语的意思有联系)你能举几个像这样的例子吗?(茶杯蹦跳挑选喝水, )第二组:系着绳子不假思索(1)读准多音字字音。(2)说说“系”字的意思(拴、绑);出示”假”宇在字典中的解释: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借用,利用。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根据词语选择意思。( 3)想想这两个字另外的读音,根据读音各组一个词。第三组:顺利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

4、一个也拉不出来。激动教育家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想想前面的词语与后面的句子有什么联系。3整体感知全文。你能用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实验的过程是怎样的?三、细读感悟1读了课文后, 有些问题同学们自己已经解决了,下面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实验为什么能成功。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实验成功的原因,并画下有关的词句。2学生默读课文。3交流反馈。板块一:出示课文第4-6 自然段。(1) 请同学们读读这三段,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体会到情况危急,从“危险、快”和三个感叹号可以体会到)(2)指导朗读。(3)在这样危急的时刻,小女孩是怎么想的呢?请你把它写下来。当教育家喊“一”的

5、时候,小女孩心里想:_,于是她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板块二:出示课文第9、10 自然段。(1)读一读这两段,说说“不假思索”的意思。(2)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不假思索的情况。当我看到教室的地上有一张纸时,我不假思索地把它捡了起来。当_时, _不假思索地 _。(3)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这样想、这样做,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先人后己)四、课外拓展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来总结一下,实验为什么会成功?2当教育家看到这样的行为,他的心情会怎样?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感人的事?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课后研讨 这一次上课,我们主要想体现三年级的年段特点:第一,在词语教学上有所创新

6、,扩大词语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第二, 对课文中小姑娘品质的体会,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比较、品析。课后,老师们普遍认为, 词语教学及关键词句的理解做得比较扎实,但是,关注语言的表达,是不是做到这些就够了呢?在区名师郎明仙的带领下,我们又一次对教材作了分析与梳理。我们发现,这篇叙事性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条理清晰。全文大部分内容介绍了实验成功的过程,但在结尾处,通过教育家的语言,点到了实验失败的经历,通过成功与失败的对比描写,说明了实验成功的原因。此外,通过教育家实验成功之后激动的神态与动作描写,突出了实验成功的不容易,从侧面烘托出了小女孩的优秀品质。文章这样的表达结构是一大特色,但如果没有教师的适时引

7、领,学生不会去关注。此外,课文虽然浅显易懂,但在遣词造句方面还是很有特点,比如“一个一个、这个词,为什么不用“一个个”?它既点出了实验很顺利,还表明了实验者的有序,团结协作。文中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应该成为学生关注的重点。此外,对于整堂课的结构上,郎老师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较为大胆的思路:三年级学生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基础,是否一定要在初读课文后,纠缠于“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的问题;在学习词语时,是否一定要出示全部的词语,一个一个地认读;讨论核心问题时,是否一定要逐段逐段地找、画,反复讲解。面对一个个接踵而来的问题,我们想,阅读教学并非只有一种模式,也不应过分侧重于课文内容的分

8、析。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大胆寻求突破,并进行了第二次尝试。第二次授课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初得“成功”的大意1出示词语:铅锤堵在瓶口获得(1)自由读,看是否能把它读正确。(2)指名读,评价正音。(3)图片展示,了解“铅锤”。(4)注意“获”的结构,写一写。2出示词语:系着绳子不假思索(1)指名读,读准多音字。(2)齐读词语。(3)说说“系”的意思(拴、绑)。结合句子来理解“不假思索”的意思。说说生活中遇到的不假思索的事情。(4)指名说这两个字另外的读音,并各组一个词。3同桌合作读课文。4读好课题,理解重点词“成功”,找反义词。(板书:失败一成功)二、对比阅读,探究“成功”的原因1默读课文,

9、找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实验的失败,哪些语句描写了实验的成功?用横线把它们画下来。2交流反馈。(1)指名学生说一说。(2)出示语段:这个实验我做过很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一个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3)指名两位学生读句子并指导把句子读通顺。(4)用自己的话说说实验失败和成功的原因各是什么?(5)你觉得这两段描写中,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了失败和成功的原因?主要探究:什么样的情况叫“争着”?“一个一个”可不可以换成“一个个”?(6)齐读这两段。3小组讨论:既然课文

10、是写一次成功的实验,那我们可不可以把描写失败的部分去掉,为什么?三、想象体会,分享“成功”的激动出示: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1.读一读句子,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教育家十分激动?2这时候教育家心里也许会想些什么呢?3想象之前实验失败的时候,教育家当时的神态、动作,然后仿照课文来写一写。实验又一次失败了,教育家_。4展示交流。四、小结延伸,引出“成功”的内涵教育家的激动不仅仅是因为实验的成功,还因为通过实验的成功感受到了孩子们美好的心灵,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课后研讨 一次全新的教学,突破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听课后教师们觉得很兴奋。我们认为本节课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可能在这几方面可以

11、为以后的教学起借鉴作用。一、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点上课伊始,直接从检查预习入手。因为是公开课,学生的预习工作肯定做得比较充分,再加上课文较为浅显,难读的句子不多,而且文章条理清楚,没必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上花费过多的时间。所以检查预习这个环节,我们主要做了下列几件事:对难读、难写、难理解的字词进行点拨指导,如“铅锤”的“锤”是翘舌音,不易读准,“系”和“假”是多音字,需重点提醒; “获得”的“获”易写成左右结构,引导观察并书写;“不假思索”是个四字成语,理解有一定难度, 让学生联系课文情境进行理解。通过同桌互读的形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好课题,通过找反义词的形式理解重点词“成功”,进行课文重点的

12、聚焦。二、关注文章的表达结构从“成功一失败”这组反义词人手,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段落,通过找关键词语体会、探究实验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这里主要采用了对比阅读的方法,如:重点词语的比较;课文朗读的比较; 实验过程的比较等。 然后让学生充分讨论:既然课文是写一次成功的实验,那可不可以把描写失败的部分去掉呢?让学生领会文章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突出这个实验要做成功是多么不容易。三、关注遣词造句的妙处文章遣词造句方面有很多精妙之处,比如“一个一个” 这个词, 它既点出了实验很顺利,还表明了实验者的有序。笔者通过让学生和“一个个”进行比较加以体会。描写实验失败时“争着” 一词,让学生联系实验过程,体会失

13、败的原因。 在写教育家实验成功激动的心情时,采用了动作和神态等描写,学生先找出能表现激动的词语,再通过仿写失败时的动作和神态,学以致用,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领悟语言表达的规律。活动收获 一次围绕主题的课例研究,让教师们感觉收获很大。通过这次活动,大家在“阅读教学要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这一问题上取得了一些共识:语文教学要聚焦于语言形式,即始终着眼于语言文字是怎样把人的情和意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语言内容的理解、感悟上,还必须凭借语言的内容去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形式。也就是说,要站在写作的角度来指导学生阅读,在读中学习精美的语言、精妙的构思、精致的布局,学习表达运用。要努力让学生把读中的体会、体验到的东西外化为语言文字,这就是认识、情感向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转化,内容向形式的延伸,也是理解向表达的迁移,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最终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说会道,能写善文,发展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