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土地利用规划基础理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256239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2章 土地利用规划基础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第02章 土地利用规划基础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第02章 土地利用规划基础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第02章 土地利用规划基础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第02章 土地利用规划基础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02章 土地利用规划基础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2章 土地利用规划基础理论(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利用规划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 陆凡E-mail:Mobile:13427767768,667768QQ:9192158231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第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 论2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第一节地域分异理论 第二节区位理论 第三节人地关系理论 第四节经济理论 第五节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六节景观生态理论 第七节系统论 第八节控制论3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第一节地域分异规律一、自然地域分异规律二、劳动地域分工规律三、地域分异规律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4REC o

2、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一、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土地是自然经济综合体,构成土地的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文、植被、地貌、地质等成自然地带性分布,各有各自特性,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综合作用于土地,使土地类型及其利用也表现出地域分布特点。5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1、水平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 地球自转和绕太阳公转,导致太阳辐射能自赤道向 两极呈规律递减,由此产生土地诸要素-气候、 水文、生物、土壤等按纬度呈现带状分布规律。 经度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除受太阳能辐射影响随纬度地带 性变化外,由于大陆和海洋的位置关系影响,受 季

3、风气候和大陆干旱气候支配,降水分布有自沿 海向内陆有逐步减少的趋势,与经度相平行。 6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2、垂直地带性 指土地的温度条件随海拔高度升高而温度下降 ,湿度随之上升。每升高百米温度下降 0.5-0.6 ,降水增加20-30mm。3、区域性规律(非地带性)在地带性区域内,土地分布不符合地带性规律 ,由局部地形地貌、坡度、坡向、土壤等差 异所引起的差异,从而引起局部土地类型和 土地利用不同,称土地区域性规律(非地带 性)。 7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二、劳动地域分工规律人类社会分工表现为两种形式:部门分工和地

4、域分工。 劳动地域分工是社会分工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以商 品交换为前提的分工,生产地和消费地的分离、区际间产品交换和 贸易是其产生的必要条件,各区域间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是其产 生的客观物质基础。劳动地域分工表现为 “各个地区专门生产某种 产品,有时是某一类产品甚至是产品的某一部分”。这种表现由经 济利益决定。 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绝对利益,李嘉图-比较利益论,俄林 -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马克思-劳动地域分工的产生是历史发生的必 然结果;地域分工是提高生产率的途径。 广泛应用于经济区划和规划上,也适用于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要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综合考虑经济、资源

5、、市场 、交通、投资、政策、劳动力等条件,寻找具有相对优势的土地利 用分区。8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地域分异规律和劳动地域分工是探讨区域差异性的规律,是地域性或 区域性的核心内容。地理学认为地域性就是同质性问题和异质性问 题。某一地理要素或若干地理要素结合,区域内同质,区域间异质 。换言之,地域分异就是地区差异性。 二战以前,人们把区域理解为等质区域(区域内具有高度一致性); 战后,重视结节区域,结节区域内部存在一个或数个结节点(核心) ,它们的辐射流联系着辐射区,结节区域就是由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核心与其辐射区组成的。均质区域和结节区域可用下图表示。 9

6、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在土地利用中同样具有地域分异特征,地域性是土地利用的最基本特征。无论是空间利用还是生态利用或景观利用都具有地域性。劳动地域分工表明经济活动具有地域性,土地利用同样具有地域性。10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三、地域分异规律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 1、突出特色,寻求优势 首先从土地利用的基础-自然地理条件出发,探求 与众不同的方面-优势,突出特色是土地利用的 灵魂; 其次,从社会经济发展出发,创造特色,一方面 使有特色的土地资源越发具有吸引力,另一方 面弥补土地资源某些方面不足。 寻求自然、社会经济的优势和特

7、色的过程,是土 地资源分析评价过程-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1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2、土地利用区划 土地利用区划是在深刻理解土地资源分布的地 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地域分工的基础上作出的, 包括土地利用地域划分和土地利用区划分。区 划是寻求相对一致性区域,区别有差异性区域 。 土地利用区划具有层次性(等级系统),区域范围 越大,等级越多,分区也多;区域越小,等级 越少,分区也少。12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3、土地利用分区 是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空间布局的基础。土地利用 分区有两种:用途分区即在土地利用中,某些 地段逐渐用于某种专

8、门用途;用地管制分区即 在法律或其他条件约束下,土地用于某种固定 用途。 土地利用规划是在已有的自然分区基础上,促使 土地利用形成合理的控制分区。土地利用分区 的划分和布局与城市规划有很大不同,土地利 用规划时必须重视。13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4、制定土地利用发展战略 制定土地利用发展战略的主要依据是土地资源 、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区域 经济布局等因素。考虑影响地域分异规律和 劳动地域分工,即考虑区域特有的、与众不 同的、具有优势的方面。 5、确定土地利用规划内容 地域分异规律决定土地资源特色内容,劳动地 域分工决定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特

9、色 内容。14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第二节区位理论区位论(location)就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区位,即分布的地区或位置。19初世纪以来,出现了3个有代表性的区位理论:农业区位理论(孤立国) 工业区位理论 中心地理论15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一、区位二、区位理论三、农业区位理论(孤立国)四、工业区位论五、中心地理论(城市区位论)六、区位论与土地利用七、区位理论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 用16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一、区位区位就是从空间的观点确定地理现象位置、距

10、离、规模、结构的合理性。区位研究目的是寻求地理事物存在地域的内在规律。区位是空间区域的综合体,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17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二、区位理论 1、区位理论 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等。解释区位 对土地利用方式的作用规律。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取决于到农产 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杜能圈。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工厂区位的选择取决于原料地、劳力 和集聚三因素。最佳位置总趋向于最低成本效果。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城镇的空间布局规律。 2、理

11、论指导意义 依据区位理论,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结构,确定各项 用地的合理配置。 通过制定合理的级差地价政策,调控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及 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 18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三、农业区位理论(孤立国)最早最具代表性的学说,由德国农业经济学家( J.H.Von Thunen)杜能(经济活动空间区位模式 创始人)根据长期经营农场的经验提出。1826年 发表名著孤立国,集中阐述了农业土地利用 的布局思想。 杜能学说的假设条件(孤立国)在现实世界找不到 ,但该学说揭示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区位分布规律 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

12、 仅取决于土地的自然特性,还依赖于经济状况, 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19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1、杜能区位论的基本经济分析P=V-(E+T)P-利润 V-市场价格 E-生产成本 T-运费P+T=V-E=K K是一个常数,即利润加运费等于一个常数。意义是只有把运输费用压到最低,才能将利润增加到最大。R=E(p-a)-EfkR单位面积地租;E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p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a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f单位产品运输单位距离的费用;k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的距离。20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2、杜能圈根据假设条件

13、及基本经济分析,杜能在“孤立国”中,提出了六种耕作制度,每种耕作构成一个区域(见下图),每个区域都以城市市场为中心,围绕城市呈同心圆状分布,称“杜能圈”。 21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第一圈自由农作圈 第二圈林业圈第三圈谷物轮作圈 第四圈草田轮作圈 第五圈三圃式农作圈第六圈放牧圈 六圈以外,为没有或只有较小开发价值的荒野。22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地租收入R对同样作物而言,随距市 场距离增加的运费增多而减少。当地 租收入为零时,即使耕作技术可能, 经济上也不合理,而成为某种作物的 耕作极限。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 租收入

14、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被称为 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 线,斜率大小由运费率决定,不易运 输的农作物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 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 进行计算的结果,得出各种方式的地 租曲线的高度及斜率(图上部)。农 产品生产是追求地租收入最大的合理 活动,所以农场主选择最大的地租收 入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农业 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图下部)。 23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四、工业区位论1909年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勃(Alfred Weber)论工业区位(即区位原理的第一部分工业区位论-区位的纯理论)的发表,标志着工业区位论的问世。

15、该学说的核心是通过分析计算运输、劳动力和聚集3个区位因子的相互作用,找出工业产品最低的点,作为工业布局的最佳区位(研究各种区位因子对工业布局的吸引作用)。24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1、区位因子及其体系韦伯认为影响工业区位的因子主要是经济因子,称“区位因子”。包括:按作用程度分:一般区位因子、特殊区位因子。按作用方式分:地方因子、集聚因子、分散因子。 按区位因素的属性分:自然技术因子、社会文化因子 。25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2、运输成本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运费指向)第一阶段,孤立地研究运费因子单独起作用的情况。工厂企业的

16、位置选择,要使原料和成品二者的总运输 费用最小,即要使工业生产成本最低,首先要寻求 吨公里总和的最低点n工业原料包括常见性原料和地方性原料。 n依据原材料在生产中的特性,韦勃设计原材料系数 公式:n原材料系数=地方性原料总重量/制成品总重量26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3、劳动成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劳动费指向)第二阶段,加进劳动费因子作用时的变形。为分析劳动成本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韦勃提出了劳动成本指数、地域重量、劳动系数的概念。劳动成本指数指制造单位产品所支付的平均劳动工资;地域重量指每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运输的总量;劳动系数则是劳动成本指数与地域重量的比例。n劳动系数=劳动成本指数/地域重量n劳动系数大,表示劳动成本高、运输成本低的,工厂厂址的选择,应离开运输成本最低点偏向劳动成本较低点,最终使产品成本下降。27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4、集聚与分散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集聚指向)第三阶段,加进聚集效益因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