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陶瓷工艺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241469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陶瓷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国古代陶瓷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中国古代陶瓷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中国古代陶瓷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中国古代陶瓷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陶瓷工艺(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陶瓷工艺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制作人:陈志航.贺子阳.陈伟.孙拥.赵梦菲历史小论文: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2007级高二(9)班我国的陶瓷工艺,经过宋代的普遍发展,到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如果说,在明代以前,我国陶瓷的釉色,是以青瓷为主,明代以后 ,则主要是白瓷。白瓷的发展,为陶瓷工艺的装饰,开辟了广阔的新 天地。唐宋时期流行的普遍采用的刻花、划花、印花等方法,已经渐 渐衰落。画花的装饰方法,主要是青花、五彩等,成了陶瓷的主要装 饰方法。 明代以来,景德镇已形成全国制瓷的中心。常量最多,规模也最宏大 ,最盛时有官窑五十多个,民窑达九百多。所谓“工匠来四方,器成 天下走”。法人曾记

2、述当时制瓷的盛况:“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 天。” 明代官窑器,开始用年号作款,一直延续明清两代,达五、六百年。 陶瓷生产分工很细,技术提高,以吹釉代替蘸釉,以陶车旋坯代替竹 刀旋坯。陶瓷品种繁多,大如龙缸,薄如卵幕,陶瓷工艺进入又一个 发展高潮。 明代的陶瓷工艺,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并有新的创造!明朝时期,陈设品,高45.8 厘米、口径8.1厘米、足径 14.8厘米此瓶是由景德镇御窑 厂制造的。它圆口、长颈、扁 圆腹、平底,腹的两面饰满青 花海水,各有一条白龙,扬爪 腾身,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 颈部用青花饰以卷草纹、缠枝 莲纹各一道。这是宣德年间( 公元l426l435年)青花瓷器

3、 中的典型产品。明永乐、宣德 年间是中国青花瓷器生产的成 熟阶段,其产品以造型清秀典 雅,胎体薄,纹饰凝重,青花 颜色鲜艳而著称于世。青花海水云龙扁瓶青花海水云龙扁瓶明朝时期陈设品高19厘米、 口径6.3厘米、底9.5厘米石榴尊是宣德窑的新品种, 它以胎体精细,釉色鲜明而浓艳, 造型新颖,装饰生动而影响后代 。此瓶的纹饰以灵芝和石榴为主 ,灵芝代表长寿,石榴代表喜庆 ,喻意吉祥长寿。永乐、宣德年 间郑和从波斯带回制造青花瓷的 上等釉料“苏勃泥青“从而官窑 青花釉料则多以进口料为主。人 们发现,使用进口釉料烧制的成 品,其色彩更为鲜畅明快,对比 性极强。宣德青花灵芝石榴樽宣德青花灵芝石榴樽明朝时

4、期,盛器,高9.4厘米、口径10.3厘米、底径14.3厘米这是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的白瓷产品。“甜白釉”实是“ 白釉”,在“白釉”的生产过程中把铁的含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又在脱胎 、半脱胎的洁白胎体上施纯净的透明釉,经高温烧制就能使“白釉”更加 诱人,被称之为“甜白釉”。明代的“甜白釉”受到后代的极高评价,被 称为“甜白”、“堆蜡美玉”、“纯净无杂”、“透亮明快”等等。甜白釉暗花三系罐甜白釉暗花三系罐明朝时期,陈设品,高36.3厘 米、口径10.5厘米、足径11.5厘 米素三彩是明代新出现的瓷釉 新品种,它以黄、绿、紫三种釉 色为主,不用红色,在白瓷胎体 上直接加彩或刻绘,然后罩一

5、层 “雪白”,再次入炉经低温烧制 而成。其中以三色中某一色为地 ,则被称为某色地三彩,如黄地 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素 三彩成器后明净优雅素三彩菊花耳瓶素三彩菊花耳瓶明朝时期,陈设品,罐高9.3厘 米、口径7.4厘米、足径9.4厘米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影色 相结合的影色资工艺。在明代一 般称为青花五彩,其制法是在器物 上先勾画出青花花纹轮廓,青花 烧成后再上五彩釉,再次入炉用 700800的低温烘烤而成。特点 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釉争奇斗明, 故后人称为“斗彩“。斗彩在明朝 宣德时开始出现、成化年|同(公 元14651487年)成就最突出,是影 怪的新成就。这件花蝶纹罐,色 彩明快鲜艳、青花

6、与彩釉交相辉 映,艺术效果非凡。天工开物 中详尽地介绍了当时烧造瓷器的 过程与工艺,并且配有图示。成化斗彩花蝶纹罐及成化斗彩花蝶纹罐及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制瓷图制瓷图明朝时期,陈设品,通高46厘米、 底径24.8厘米这件大罐的肩部绘莲瓣纹一周,腹 下部绘蕉叶一周,腹部绘荷花、水藻、 游鱼,整体图绘疏密有致。底部用青花 楷书“大明嘉靖年制“。明代继各种单 色釉成功之后,斗彩、五彩相继大放异 彩,嘉靖五影较前代更加光影夺目。五 彩纹饰多以青在为底色,再加红、黄、 蓝、绿、紫五色。不过根据图纹需要, 五色不定俱全。五彩瓷可分为釉上五 彩和青花五彩,前者亦称之为斗彩,是 经两次烧制而成;后一种则是青花和五

7、 彩同时上釉, 一次成器。这件五影鱼 藻纹罐届青花五彩工艺,是明代影瓷中 的精品。嘉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靖五彩鱼藻纹盖罐明朝时期通高62.6厘米阿弥陀佛又称接引佛,是净土宗的主要供 奉神,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接引信徒前 往西方净土。他有十三个名号,如无量寿 佛、无量光佛、无边光佛、超日月光佛等 。这尊阿弥陀佛像、头顶螺髻,双目微闭 ,面目和蔼慈祥、身披袈裟,坦胸露臂, 双手叠加腹前,掌中握一宝珠、跏趺坐在 莲花座上。这尊佛像造型端庄秀雅、表情 生动,把慈祥大度、超度众生的神态表现 得栩栩如生。明朝皇帝及后妃多信奉佛教 和道教,全国各地寺庙道观也很多、供奉 的佛像有泥塑、金属铸造、三彩、瓷塑、 木

8、雕等多种形式。米黄釉阿弥陀佛瓷像米黄釉阿弥陀佛瓷像明朝时期,陈设品1966年江苏省苏州市虎丘王锡爵墓 出土,高58厘米、口径6.4厘米、足轻 19.2厘米葫芦是中国道教的用品,既可装水, 也可装药。此瓶小口、束腰、平底,上 部呈困形,下部呈四面形。上部纹饰除 飞行的仙鹤外,还有八卦符号。下部四 面有八仙形象:张果老手持鱼鼓、吕洞 宾手持宝剑、汉钟离手持扇子、铁拐李 手持葫芦、曹国舅手持阴阳鼓、蓝采和 手持横筒、韩湘子手持花笼、何仙姑手 持笊篱。国风生动活泼,有浓郁的生活 气,息。明中后期,皇帝多信奉道教,尤 以嘉靖和万历皇帝最为迷恋。从而,与 道教内容有关的器物和织绣用品层出不 穷。青花八仙葫

9、芦瓶青花八仙葫芦瓶白釉刻花玉兰纹尊,高 33.5cm,口径12cm,底径16.2cm 。尊广口,圆唇,短颈,丰肩 ,肩下渐收敛,圈足浅而宽,略 向外撇。通体施乳白色釉,俗称 猪油白。外壁暗刻玉兰两枝,或 含苞,或怒放。此尊造型古雅,釉质如象牙 般温润,纹饰构图别致,玉兰素 雅俏丽,增添了纯白釉瓷的风韵 。德化窑白瓷一般均小巧玲珑, 如此大件琢器是明德化白瓷中罕 见的精品。白釉白釉刻花刻花玉兰纹玉兰纹尊尊 釉里红牡丹纹军持,高 14cm,口径2.3cm,足径 7.1cm。军持直口,长颈,颈中间 出沿,扁圆腹,肩部一侧有 一短流,无柄。器身绘釉里 红缠枝牡丹纹,花叶布满器 身,釉里红发色红艳纯正。

10、明初洪武时,景德镇窑 烧造釉里红瓷器已很盛行, 这件釉里红牡丹纹军持为佛 教僧侣用以饮水或净手的器 皿。其造型独特,纹饰色彩 纯正,堪称洪武釉里红制品 中的珍品。釉里红牡丹纹军持釉里红牡丹纹军持 青花折枝花卉纹大盘, 高8.5cm,口径45.7cm,足 径26.9cm。盘敞口,折沿,弧腹, 圈足,细砂底呈火石红色。 通体施白釉,里外绘青花纹 样。折沿处绘缠枝菊纹一周 ,共18朵。内腹绘缠枝石榴 、菊花及牡丹纹。盘心绘折 枝莲花一枝,周围绘4组如 意头云纹,云纹内各绘一折 枝菊花纹,云纹间由缠枝纹 相连。盘外腹绘缠枝菊花8 朵及莲瓣纹。此盘胎重体大,形制完整,反映出洪武时期制瓷的风格与水平。所绘

11、 花卉纹饰笔法流畅,充满活力,特别是盘心的折枝莲花,别具清淡高雅之韵 味。这种豪放潇洒、疏密有致的装饰风格充分显示出明初青花艺术的特色。青花折枝花卉纹大盘青花折枝花卉纹大盘青花折枝菊纹执壶,高27.8cm ,口径7.7cm,足径11.7cm。壶撇口,细长颈,斜肩,丰腹 ,下部饱满,圈足,一侧有长流, 流与颈肩连以横片,另一侧有曲柄 ,连于颈腹之间。通体青花纹饰: 口沿下饰回纹,再下为蕉叶纹、回 纹、缠枝纹、灵芝纹各一周,腹部 饰折枝菊纹和牡丹纹;近足处饰变 形蕉叶纹,流及柄均绘缠枝花卉纹 。壶有系,系面绘缠枝花纹。此器是洪武青花瓷器中的佳作 ,造型优美,纹饰布局繁密,描绘 细致。青花折枝菊纹执

12、壶青花折枝菊纹执壶釉里红折枝牡丹纹花口盘,高8.6cm, 口径45cm,足径22.1cm。盘菱花形口折沿,瓣形的弧壁与 花口对应,圈足呈梯形,细砂底,泛 火石红色。盘胎体厚重。图案采用釉 里红线绘装饰技法,颜色鲜亮。盘心 为主题纹饰,内绘折枝牡丹纹,盘心 与内壁转折处绘两两对称的花卉图案 ,装饰繁缛,勾绘娴熟。明洪武釉里红器装饰以植物题材 为主,其植物种类之繁多,内容之新 奇,是以前各时期所无法比拟的。这 件洪武釉里红大盘纹饰富丽多彩,釉 面发色纯正鲜艳,较好地体现了明初 釉里红的烧制成就,在品种、数量都 不甚多的明初釉里红器中堪称珍品。釉里红折枝牡丹纹花口盘釉里红折枝牡丹纹花口盘釉里红松竹梅

13、纹玉壶春瓶,高33cm ,口径8.8cm,足径11.3cm。瓶撇口,细颈,圆腹,平底,圈足 。通体釉里红纹饰:里口沿绘卷枝纹一 周,颈部绘蕉叶纹,颈、腹之间绘变形 海水、卷枝纹各一周,腹部主题纹饰为 松竹梅,衬以山石、芭蕉、灵芝纹。近 足处绘莲瓣纹一周,圈足上亦绘卷枝纹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个 品种,烧成难度大。此件玉壶春瓶继承 元代釉里红的烧制技术,红呈色较纯正 ,纹饰清晰,是明初景德镇釉里红之佳 作。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釉里红四季花卉纹尊,高53cm,口径 26.5cm,足径23.2cm。尊石榴形,撇口,短颈,丰肩,肩下 渐敛,通体起瓜棱。外壁釉里红纹饰,

14、共 10层。口沿饰回纹一周,其下饰如意头纹 。肩部纹饰顺序为变形莲瓣纹内绘折枝花 ,变形云头纹,如意头纹内绘折枝花。腹 部绘四季花卉12组,均配以湖石。腹下饰 变形莲瓣纹内绘朵花,胫部饰回纹一周。 足上饰变形莲瓣纹内绘折枝花,足边饰卷 草纹。底无釉无款。国内传世或出土的元末明初之釉里红 器极少,成功者更为少见。此尊不仅釉下 铜红色纯正,釉面匀净,且造型高大规整 ,四季花的描绘更是细腻精致,自然生动 ,其纹饰繁密但层次清晰,体现了元末明 初瓷器粗犷豪放的艺术特色。釉里红四季花卉纹尊釉里红四季花卉纹尊青花压手杯,高4.9cm,口径 9.2cm,足径3.9cm。压手杯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 窑厂创制

15、的新型瓷杯。杯体如小碗状 ,口微撇,直壁,丰底,圈足。此杯 制作精细,形体古朴敦厚。内外均绘 青花纹饰,青花色调深翠。杯心有葵 花一朵,花中心青花篆书“永乐年制 ”四字款。外壁口沿下绘朵梅一周, 腹部饰缠枝莲纹。压手杯的特点为胎 厚体重,重心在杯的底部,口沿微微 外撇,手握杯时,正压合于手的虎口 处,给人以稳重贴合之感,故有“压 手杯”之称。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是明代瓷器中能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一种实物,具有重要的历史 研究价值。明人谷应泰撰写的博物要览一书中特别提到了这种杯:“永乐年造压手杯 ,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中心画有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细 若米粒,此为上品,鸳鸯心者

16、次之,花心者又次之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可 久,价亦甚高。”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有双狮绣球内书年款和花心内书年款的压手杯 ,另有杯心为鸳鸯卧莲图案者,系万历时期仿制。此种精致高雅且带有永乐年款的压手杯 ,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仅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三件。青花压手杯青花压手杯青花双耳葫芦式扁瓶,明永 乐,高25.2cm,口径3.3cm,足 径6cm。瓶葫芦式,收口,束颈,圆 形扁腹,浅圈足。中部两节葫芦 间有如意形双耳。瓶上部饰缠枝 花纹,下腹部两面各绘轮花一朵 ,周围环绕花叶纹一周。无款识 。明永乐青花呈色浓艳,可见 结晶斑。此瓶应是受西亚器物风 格的影响而烧制的。青花双耳葫芦式扁瓶青花双耳葫芦式扁瓶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明永乐, 高41cm,底径12.2cm。瓶小口,带盖,盖上有宝珠形纽 ,圆肩,肩下渐收,平底。盖纽及盖 面中央饰莲瓣纹,盖之立壁上绘折枝 花卉。梅瓶肩饰正反连贯的如意云纹 ,如意云纹内绘折枝花卉。腹部主题 纹饰绘竹石芭蕉,衬以坡地、花草, 宛如园中小景。足部绘莲瓣纹及卷枝 纹各一周,莲瓣内绘各种折枝花卉。此梅瓶造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