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政治系列课件--们的民族精神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238253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考政治系列课件--们的民族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1届高考政治系列课件--们的民族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1届高考政治系列课件--们的民族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1届高考政治系列课件--们的民族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1届高考政治系列课件--们的民族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考政治系列课件--们的民族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考政治系列课件--们的民族精神(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师大讲堂 文化生活新课题 新高考 新理念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我 们 的 民 族 精 神名师大讲堂 文化生活新课题 新高考 新理念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集 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 之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 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 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名师大讲堂 文化生

2、活新课题 新高考 新理念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3)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中华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 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 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中华民族精神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原因:第一:根本原因: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凝聚、支撑和 推动用。第二:重要原因: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永不泯灭。2什么是民族精神(1)含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 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2)地位: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 面,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一个民 族独有的精神特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

3、区别的重要 特征,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名师大讲堂 文化生活新课题 新高考 新理念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基本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的伟大民族精神。(2)全面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第一,含义: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 的最深厚感情。第二,重要性。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 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 息的精神支柱。第三,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表现在实际行 动中。第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

4、共同的要求,也有 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 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 主义的主题。团结统一精神名师大讲堂 文化生活新课题 新高考 新理念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 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 发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 逞。爱好和平精神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 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在当代国际社会,中国坚持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赢得了世界人 民的广泛赞誉。勤劳勇敢精神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

5、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 强暴、英勇顽强视为重要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的 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精神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 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 永恒的精神力量。名师大讲堂 文化生活新课题 新高考 新理念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010惠州调研)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惠州,随着城市建设的 发展,越来越多的雕塑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些优秀的城市雕塑标 识了惠州的文化内涵,描绘着惠州的历史与未来,凝聚着惠州人 民的精神。这说明城市雕塑( ) 可作为人们精神活动及产品的物质载体 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播作用 对

6、提高人们文化修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体现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多样性 A B C D 【解析】题目对城市雕塑的文化内涵的观点是从精神活动与物质载 体、文化传播、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多样性以及中华文化博 大精深区域性与民族性等方面考查,四个观点均表达准确,且切中 题意。 【答案】C 【点评】本题结合实际生活,考查考生对城市雕塑的文化内涵的全面 理解。名师大讲堂 文化生活新课题 新高考 新理念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A博大精深 B具有包容性 C源远流长 D具有继性

7、 【解析】“以各国人民为师”体现了其包容性。 【答案】B名师大讲堂 文化生活新课题 新高考 新理念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 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 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 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 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 进性。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突出表现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弘杨中华

8、民族精神第二框 弘杨中华民族精神名师大讲堂 文化生活新课题 新高考 新理念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 期,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 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这个时期的民族精神突 出表现为: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 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名师大讲堂 文化生活新课题 新高考 新理念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重要性: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 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 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

9、的任务。(2)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一 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 素质。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民 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 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要面对霸 权主义的挑战,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 更为重要和迫切。名师大讲堂 文化生活新课题 新高考 新理念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3)措

10、施(综合探究)民族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在当代中 国,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亿万中华儿女责无旁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有了“主心 骨”,才有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 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 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

11、响。既要注 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 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提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于吸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二者并不矛盾。名师大讲堂 文化生活新课题 新高考 新理念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 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 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名师大讲堂 文化生活新课题 新高考 新理念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09福建卷33)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 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劳动光荣、知识崇

12、高、人才宝贵、 创造伟大。”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 表彰劳模能够( ) 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A. B. C. D. 【解析】劳模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表彰劳模实 际上更注重表彰劳动模范的精神价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奏 响时代的主旋律,故说法正确;表彰劳动模范更重要的是发 扬他们的精神,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故的说法错误;表 彰劳模有利于引导人们热爱劳动,但不可能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 意识,故的说法错误。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考查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 力以及理论联

13、系实际的能力。名师大讲堂 文化生活新课题 新高考 新理念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09天津卷11)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 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 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 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 萨尔王传。上述材料说明(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 的瑰宝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特征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有效 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

14、较易题。从题干的主题看,因为藏 族人民的作品格萨尔王传流传千年,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 博大精深,而各民族文化又属于中华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党和 政府需要抢救并整理,保护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材料中并未得到体现。 而由于各族文化的差异性很大,所以是不准确的。 【答案】D 名师大讲堂 文化生活新课题 新高考 新理念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就是著名电视剧亮剑塑造的“亮剑”精神。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亮剑”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亮剑”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亮剑”精神是鼓舞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亮剑”精神继承了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前仆后继的民 族精神A B C D【解析】说法有误,爱国主义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