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1235420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国际贸易理论(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相互需求原理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的欧洲,1617世纪进入全盛时期。重商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代表的是新兴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首次从国家财富增长的角度讨论了国际贸易的作用和国家应当采取的政策。 一、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只有货币或金银才是真正的财富。获取财富的途径是对外贸易顺差。国家应鼓励商品出口、限制商品进口,以增加货币的流入从而增加社会财富。1. 早期的重商主义称为“货币差额论”或“重金主义”,认为商品不是财富,金银才是财富。主张通过国家立法,绝对禁止金

2、银出口。保证对每一国的每一笔贸易都是顺差。2. 晚期的重商主义称为“贸易差额论” 。 反对限制货币输出。不要求对每一国的贸易都是顺差,只要保持总体贸易顺差。二、对重商主义的评价带有强烈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并把国际贸易看成是一种零和博弈。把货币与财富等同是错误的。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中的许多主张和措施虽然具有较大的片面性,但对当今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仍具有一定的影响。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Absolute Advantage TheoryAbsolute Advantage Theory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一书中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

3、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基础。Adam Smith 财富并不由货币或金银构成,而由货币所购买的商品构成。 重商主义所主张的奖出限入政策是错误的。 一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的大小不取决于贸易差额。 国际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双赢”。一、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1.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2. 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3. 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和后天条件二、主要观点主要结论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自己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并进行贸易,会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物质财富不断增加,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首次明确地肯定了国际贸易可以为参与双方带来经济上的利益。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无法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 三、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 。 David RicardoDavid Ricardo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异,从而使两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互利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1. 只有劳动一种要素且劳动在一国内是同质的2. 劳动力在国内可以自由

5、流动,国际间不能流动3. 规模收益不变4. 商品和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 5. 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6. 两国生产函数不同7. 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一、理论的假设生产函数为:二、比较优势分析n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定义n如果n则称A国在X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n如果n则称B国在Y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n如果n则称A国在X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n同理,B国在Y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三、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1. 生产可能性边界假定XOYBABA2.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XOYBABAA国出口X,进口YB国出口Y,进口X结论: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异完全是由劳动生产率的差异造成的,因此国际贸易

6、完全是因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3. 国际均衡价格XOYAAOOOB国的过剩需求曲线A国的过剩供给曲线X的过剩供给或需求4. 贸易后的一般均衡XOYAAXOYBB F5. 贸易利益n 根据贸易前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移动 判断。n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判断贸易利益的存在 。n结论:n 国际贸易可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从 而提高各国福利水平。四、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把国际际分工和交换换的领领域扩扩展到了各种 类类型的、经济发经济发 展水平各异国家的更广泛 的范围围,从而论证论证 了国际际分工和贸贸易的普 遍适用性和合理性。完全的专业专业 化在现实现实 中是不存在的。未能解决各国劳动劳动 生产产率差

7、异的原因 、贸贸易利益的分配等问题问题 。 第四节 相互需求理论 Reciprocal Demand TheoryReciprocal Demand Theory约翰穆勒在李嘉图理论的基础上,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阐述了相互需求理论。John Stuart MillJohn Stuart Mill一、互惠贸易的范围1:2/31:2AA国非贸易区国非贸易区BB国非贸易区国非贸易区互惠贸易区互惠贸易区OXYn 两国在各自国内市场有各自的交换 比例,在世界市场上,两国商品的交换 形成一个国际交换比例(即贸易条件) ,这一比例只有介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 例之间,才对贸易双方都有利。二、贸易利益的分配OXY1:2/31:11:4/31:5/31:2n 国际贸易带来的利益大小取决于两国 国内交换比例之间范围的大小。而贸易利 益的分配则决定于具体的国际交换比例。n 国际交换比例越接近于本国国内交换 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本国分得的贸易利 益越少。反之,国际交换比例越接近于对 方国家,对本国越有利,本国分得的贸易 利益越多。三、相互需求法则n 在两国互惠贸易范围内,贸易是由两 国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强度决定的。n 一国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越强, 贸易条件对该国越不利,该国的贸易利益 越小;一国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越弱 ,贸易条件对该国越有利,该国的贸易利 益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