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考试心理学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51205923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考试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中生考试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中生考试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中生考试心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中生考试心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考试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考试心理学(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长的烦恼(二)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我们的人生仿佛为考试而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直为分数忙 碌,后来以为上了大学我们就此可以摆脱万恶的考试制度,却发现,这 一生,我们与考试解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我们走到哪,我们都离不开考核制度。就像鱼永远也无法离开水,于是我们只能在梦中想象。不用面对老 师不用每天 按时上学也不用担 忧考试更不用害怕爸 妈随时爆发的 脾气看自己想看的漫画计划属于自己的体育明星梦买很多的玩偶听听歌,考虑进军歌坛和电视有个约会睡到太阳晒屁股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时,我们就适应环境。让我们一起直面考试吧!据调查,中学生在面对考试时,会产生很多不良的考 试心理,而这

2、则严重地影响了考生能力的发挥。所谓不良考试心理,是指由于心理上失衡而产生的对考试水平正 常发挥有消极作用的心理活动,其表现主要有紧张畏惧心理、焦虑忧郁心 理、自卑羞愧心理、投机侥幸心理、敷衍应付心理等,具体表现及心理特 点是如下。有这种心理的考生一听考试就如临大敌, 有的甚至借故逃避或拒绝考试。造成紧张 畏惧心理的原因很复杂,有的是怕考不好 老师批评,家长埋怨,同学瞧不起;有的 是怕考试失利影响到编班、分科、升学等 愿望的实现;有的是对考试的成绩、名次 等期望值很高,但又没有十足的把握。不 论上述哪种原因,他们有一点是共同的, 就是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极少数考生只 是单纯性的心理原因,他们对考

3、试严肃的 气氛、紧张的场面心理上不适应,产生了 一种不可鸣状的紧张、胆怯等的心理反应 。一紧张畏惧心理 这种心理与前述的紧张畏惧心理有许多相似 之处。有这种心理的考生把考试结果看得过 重,有的把考试当作对自己命运的“定音锤” ,有的把考试当作是对自己能力、水平评价 的唯一因素,还有的是怕“砸了锅”后“无颜见 江东父老”,等等,往往产生考前焦虑综合 症及突发性神经衰弱等现象。有这种心理的考生开始学习比较努力,但成绩 一直不好,屡考屡败,因而灰心丧气、悲观失 望,考前复习不够主动,发展到比较严重时便 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这种心理的学生平时学 习不认真,考前不作认 真全面的复习,依赖于 老师

4、考前圈重点,有的 是凭小聪明猜几个自己 认为是重点的题死记硬 背碰运气,还有的是靠 投机取巧。有这种心理的人由于平时成绩 不好,明知自己考不好,本不 愿意参加考试,但由于家长、 老师和社会的压力,不得不被 迫参加,于是走过场,敷衍了 事。不良考试心理错综复杂,以上所述只是比较常见的不良心理及其特点 。形成这些不良心理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涉及到家庭背景、学校教育 、社会环境及本人的人格特征等方方面面。预防和控制这些不良心理, 需要家长、老师及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下面仅就考生如何预防和控制 不良考试心理谈几点建议。第一、增强自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关键。增 强自信心能使人在战胜恶劣环境、摆脱不良情绪的

5、基 础上,积极地面对学习、生活上的矛盾,以欢快、乐 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它还能使人重建合理的情感结构 ,保持良好的心境,以便有效地化解生活中的忧愁烦 恼。上述种种不良心理的共同特点就是缺乏自信,怀 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缺乏信心。而自信心正是保证 考生从容应考的最根本的心理准备。要做到自信,就 要注意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并相信自己一定不会 比别人差,别人能办到的事,自己也一定能办到。即 使现在比别人差,并不意味着永远比别人差。在这种 充满自信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大脑皮层易于建立起暂 时的神经联系,复习过的知识印象深,考试时便能做 到有效再现。有一句格言说得好:“你所以感到巨人高 不可攀,只是因为自

6、己跪着,不信你站起来试试,你 一定发现自己并不比巨人矮多少。” 第二、正确对待考试。种种不良考试 心理的另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对考试缺乏正 确的态度和认识。考试作为一种学习的检测 手段,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它只是一 定社会条件下的一种特定的需要,既有一定 的合理性、公平性,又有很大的局限性。考 试的结果尤其受试题的难度、效度、信度以 及评卷人员本身素质和倾向性等因素影响。 相同的测试内容,相同的测试对象,用不同 的测试题测试,结果往往不一样,有时甚至 大相径庭。因此,不能把考试的结果作为评 价、衡量人的能力、水平的唯一依据,不能 因为考得好就沾沾自喜,自以为了不得,考 得不好就悲观丧气,自觉

7、低人三分。更不能 把考试当作是决定个人前途的“定音锤”。人 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更何况“七十二行 ,行行出状元”。要正确对待考试,就要有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两分法 、两点论,辩证地看待人生、社会,正确认 识理想和现实、顺境和逆境、升学和就业、 成功和失败等,使自己站得高一些,看得远 一些,从而保持心理平衡与稳定。所谓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或成果。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引发、导向和激励 的作用。要发挥目标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制定的目标就既要有挑战性,又要经过 努力切实可以实现,也就是常说的“跳起来能够摘到果子”。根据这一道理,考生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在正确评价自己的基础上,必须制订

8、出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没有目标,没有追求,失去进取心,也就失去了驱动力。奋斗目标确定后,还 要将总目标分解成若干较易达到的阶段性小目标,然后通过目标导向,自我定向 控制,分阶段实现小目标,最终导向总目标的实现。这就是所谓的“大目标,小 步子”。这种做法可以使人感到目标比较具体,比较切合实际,使人易看到学习 的进步和阶段性成就,有利于提高期望值,使人经常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有利于预防不良考试心理的产生。第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第四、正确地评价自己。 自我评价是一个人对自己生理 、心理特征的判断,是自我意 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对 待不足和局限性,并实事求是 地分析其原因,才会有对

9、自己 比较准确的评价,找到较为准 确的位置,对考试结果也就有 了一定的预见和心理准备,就 不致出现考前心理失衡。第五、培养和锻炼健全的人格。人格指的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 指个人在心理形成过程中较为稳定的气质、能力、兴趣、爱好、习惯和性格等心 理品质的总和,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是人格中最核心的内容,保持心理健康 的最终目标,就是调整个人的社会行为和心理活动,从而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所以,对当代青少年学生来说,牢固地树立科学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信仰, 保持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和谐一致的人格,是至关重要的。唯有这样,才能永 远地保持心理健康。要培养和锻炼健全的人格,就要注意处理好和老师、同

10、学及 亲友之间的人际关系,创造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学家可里指 出:“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中,自尊或自卑的自我评价意识有很大作用”,“如果一个 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什么都不如别人,处处低人一等,就 会丧失信心。产生厌恶自己并否定自己的自卑感,这样的人就会缺乏朝气,缺乏 积极性。”当然,要对自己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是非常困难的 ,但这并不能否认自我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人们通过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 态度,通过与社会上和自己地位、条件相类似的人的比较,通过对自己心理活动 的分析是完全可以实现自我评价并达到较高的准确性的。说完了考试心理,我们再跟 大家聊聊

11、考试技巧吧!考试也是有技巧的呀。嘿嘿考试居然 有技巧1、如入无人之境。积极地准备应试。拥有一份宁静的心境参加考试,将考试 看成表现自己的好时机。这需要抓住每一次大大小小的考试机会,让自己融入那种 环境中;不断排除因难题带来的紧张,做到积极的思考,冷静地分析,日积月累, 练就出入无人之境的心理功夫。 2、挥汗如雨,心乱如麻。适应不了考场严肃紧张的气氛、几道不会做的题。 此时,不要去想(解题的思路,欲速则不达)。做“呼吸放松”,进一步进行心理暗 示:“该复习的我都复习过了,还怕什么呢?考试无非就是这些复习过的东西。”“ 我下的工夫一点也不小,以前也没失败过,这次有什么可紧张的?没有!”“我基础 扎

12、实,只要细心点,不会有问题。”“我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着这天呢!”“胜败乃兵家 常事。只要我努力了,考上更好,考不上还有机会,人一生中怎么会永远一帆风顺 呢?不要怕。”运用自我暗示法时,暗示语要具体、肯定、简明,能鼓舞斗志。 3、“四先四后,一快一慢”:先做简单题,后做难题;先做熟悉题,后做陌生 题;先做高分题,后做低分题;先做同类型题,后做不同类型题。审题要慢,做题 要快。 4、重视第一选择。一般来说选择的第一个答案准确率较高。因为这时的思路 最清晰,所受的干扰最少。一旦产生怀疑,必然会受干扰项的影响,使选择变得越 来越难。 5、认清题型,对症下药。弄清题目的要求(简答题与分析说明题),不要留空 白试卷,它反映一个人面临困难时的心理素质。保持卷面整洁,俗语说“美味不能装 在一只邋遢的盘子里”。 末了,给给大家留一份考试试宝典吧,嘿嘿嘿传说中的江湖秘笈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