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复习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085315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复习 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人教版必修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复习 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人教版必修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复习 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人教版必修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复习 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人教版必修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复习 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复习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复习 (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单元综述: 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开 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 四运动近八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两 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 给清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拥有独立主权的 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二 是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 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 ,为维护国家起而抗争,使中国避免了沦为殖 民地的厄运,并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民主主义 革命阶段直至胜利。 2单元综述: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首先 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提 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妙构想

2、,但由 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 势力的镇压而宣告失败。农民阶 级不可能完成就中国的任务。3单元综述: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 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胜利果 实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没有完成反 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 社会的性质。资产界共和国的道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也行不通 。4单元综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找 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 国胜利的道路。经过28年的艰苦斗 争,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 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胜利。实践证明,只有中国 共产党才能救中

3、国。 5重难突破: 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 部的独立自主权,在政治上表现为外国 侵略者逐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中 国主权部分丧失,但在形式上保留了中 国的政府;在经济上表现为中国社会经 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 体系,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 商品市场。 6重难突破: 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封建”性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 展了资本主义,表现为中国的封建势力 与外国侵略者相勾结,继续维持在中国 的反动统治,以封建地主经济为代表的 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同时,中国的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 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的

4、政治制度和思 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 7 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点:19世纪至60年代:列强侵华开始的 阶段,主要侵华国家是英、法,其 次是美、俄;侵略范围局限于东南 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以武 力侵略,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 特权,加紧商品输出,掠夺原料。重难突破:8 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点: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侵 华逐步增强;在继续发动军事侵略 的同时,加紧资本输出;政治侵略 从“中外和好”到瓜分再到“以华治 华”。9 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点:一战至二战期间:美日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先是日本独霸中国,后美国逐步确立在中国的优势地位。侵华

5、的主要手段都是扶植代理人。10 鸦片战争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 场 重要原因: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中国处于衰落期,成为列强侵略目标;政治上 ,阶级矛盾尖锐、闭关锁国;经济上,自然经 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夜郎自大、愚昧无知 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走私 鸦片,中国禁烟重难突破:11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相继完成,列 强要求扩大国外市场,掠夺殖民地 。他们根据已取得的特权,向清政 府提出“修约”要求,企图进一步打 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借口:“修约”遭到拒绝重难突破:12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原因: 日本:蓄意发动。明

6、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 主义,国力强盛。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有军国 主义传统。国内市场狭小。统治集团急需从对 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 中心的“大陆政策”。 国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对外争夺更加激烈,为了各自利益,列强对 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态度,助长了日本 的侵略气焰。 中国:19世纪晚期,列强加紧侵略中国,边 疆危机加深。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内 各种矛盾激化。13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天津条约增开的10个商埠沿中国海岸线 南北展开,又沿长江向内地延伸,比南京 条约限于东南沿海的五口通商口岸是个明 显的突破

7、;北京条约则把商埠开到清政 府统治的心脏地区。天津条约准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 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满足了列 强盼望已久的侵略权益重难突破:14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司地方 一区;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 ,割占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中国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北京条约首先规定准许华工出国,使得 列强掠夺中国的劳动力合法化,中国劳工大 批地被输往国外。重难突破:15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失败、作用 和局限性: 兴起:鸦片战争之后,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根本原因),洪秀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 动爆发

8、。 发展:永安建制,定都天京,西征和东征后 ,太平天国达到军事上的全盛。 失败:由于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定都天京 后出现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太平 天国转入后期防御战。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 绞杀下,天京失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重难突破:16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失败 、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太平天国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 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 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 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 影响。 局限性:农民阶级的局限、时代的局 限。 重难突破:17 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相 同点: 从性质上看,都是列强强迫中国签订 的不平等条约 从内容上看,都有割地、赔款

9、和开放 通商口岸的规定 从危害上看,都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列强对 华进行经济侵略重难突破:18 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不同 点: 从内容看 马割地、赔款都超多南 南所开放的通商口岸都是在东南沿海, 马所开商埠已深入中国内地 南的关税商定是为了向中国进行商品输 马在通商口岸允许日本投资设厂,适应 了帝国主义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要求重难突破:19 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不 同点: 从特点看,南体现了列强要求打 开中国大门,开辟中国市场的要求。 马体现了列强分割世界、资本输 出的新要求。 从影响看,南的签订使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的 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10、程 度大大加深。20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日本蓄谋已久,清政府未做认真准备 。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大大增强,而 中国洋务运动并未改变积弱积贫的局 面,实力对比相差悬殊。日本侵华得到了列强的默许和支持。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是失败的主要原 因。重难突破:21 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认识: “扶清灭洋”这一口号具有爱国的性质,反映 了中国民族危机和加深的事实,帝国主义与 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打击对象是外国侵略者,因而得到广大 民众和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使义和团运 动迅速发展。 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员,却容易让 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 广大群众参

11、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排外性 质。重难突破:22 简要分析列强侵华的影响: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 的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客观上列强在侵略的同时,也把西方的科学 技术和思想文化带入中国,给中国旧制度、 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促进了中国 自然经济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发展创造条件,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 化进程。重难突破:23 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清朝统治的过程爆发和过程: 历史背景:民族、阶级矛盾激化,民族危机的加 深,清末新政、宪政失败,民族资本发展 酝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三民主义创立 ;中国同盟会创立,

12、有了公认的领袖、纲领、组 织;武装起义的发动,积累了军事经验。 爆发: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三镇胜利,湖北军 政府成立;各省独立,南北和谈。 高潮:民国创立,临时约法颁布;袁世凯强 迫清帝退位,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重难突破:24 辛亥革命失败之处的表现:政权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窃取。 民国初年,袁世凯政权以北洋军阀为统治基 础,是旧势力的代表。在它的统治下,中国 在政治制度上仍是专制主义。同盟会纲领中 的民权主义没有得到完整全面地实行。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 统治并没有结束,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 半封建国家。 失败原因: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25 如何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

13、法该约法的指导思想是孙中山的民权学说。约 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制度和资产 阶级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反映了革命党人 用议会民主制限制袁世凯、维护辛亥革命果 实的正义愿望。这些内容吸取了近代西方国 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起码原则,在中国第 一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肯定下来,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 建制度的进步意义,是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中的一块光辉里程碑。26 国共合作的原因、方式及其教训: 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领导工人运动 中逐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敌人力量的强大, 力量弱小的工人阶级难以完成中国革命的任 务,必须联合其他革命阶级,建立革命统一 战线;而当时的国民党

14、长期从事资产阶级革 命斗争,是中共民主革命的同盟军;根据共 产国际的建议,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 方式: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 教训:工人阶级应该坚持对于革命、尤其是 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重难突破:27 五四运动的爆发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 响 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前,中国处在北洋 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内专制独裁、长期 混战,对外卖国,给人民带来灾难,激化了社 会矛盾,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政治根源;同时 ,中国的民族工业利用战争间隙得到发展,促 使产业工人队伍壮大,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经 济根源;苏俄十月革命后,中国一些先进的知 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爆 发的

15、思想根源;而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成 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重难突破:28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运动(性质)。在运动中,工人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 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青年学生起到 了先锋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 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 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 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重难突破:29 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的一条正确的革 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权 1927年10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 据地井冈山

16、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革命 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领导经济建设,进 行武装斗争使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并 且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工农武 装割据”思想的指引下,红军和根据地迅速 发展壮大。 重难突破:30 抗日战争的特点: (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 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即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 放战争。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 是显著特点之一。两个战场互相配合, 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 性的不同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重难突破:31重难突破: 抗日战争的特点: (4)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 共倡导并做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路线和持久 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