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西河学校“太谷经验”学习方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084130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西河学校“太谷经验”学习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下西河学校“太谷经验”学习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下西河学校“太谷经验”学习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下西河学校“太谷经验”学习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下西河学校“太谷经验”学习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西河学校“太谷经验”学习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西河学校“太谷经验”学习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西河学校“太谷经验”学习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教育局文件精神和李家山镇中心校的统一安排,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 学习借鉴太谷县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构建符合我校实际、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中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二、工作措施(一)加强领导,全员行动“小组捆绑式评价机制” 推行太谷经验必须依靠全员参与,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学习实施太谷经验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贾乃宽副组长:贺联邦成员:杨占兴张玉兰甘发寿张海萍 祁得顺(二)培植典型,示范带动在“小组捆绑式评价机制”学习、推广使用过程中,学校要着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及时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举行骨干教师“示范

2、课”活动,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为其他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学习途径。并利用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各级各类比赛等活动,加强“小组捆绑式评价”机制,确保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三)注重细节,狠抓落实一是抓好备课, 通过备课,进一步明确课标要求、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内容,修订教学环节,做到成竹在胸。二是抓好过程性培训,定期组织教师互听、互评,上公开课、研讨课,研讨交流“小组捆绑式评价机制”操作的方法步骤,推进“小组捆绑式评价机制”三是课堂要保证四到位: 教师引导点拨到位, 学生研讨交流到位,师生互动到位,巩固训练到位。三、具体要求(一)深刻理解“小组捆绑式评价机制”的含义小组捆绑式评价, 其

3、目的是要增强伙伴互助的实效性,把小组评价与学生个体的评价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捆绑评价的激励作用。这种捆绑式评价机制既可以避免大锅饭,又可以避免个人英雄主义。同时,同伴之间要讲究交流和表达技巧,多一点商讨,少一点定性,在合作交流中, 学生逐步养成尊重他人、 欣赏他人、悦纳他人的态度,使得每一次互助都是一次平等的对话、心灵的撞击与理念的升华。(二)合理分组:要进行有效地捆绑式评价, 首先要在分组上做文章。 任课教师要与班主任根据学生的思想、学习等各个方面综合考察之后确定组长,构建水平相当的小组。(三) 、组织培训:作为组长,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事都能靠得住;要有认真的好习惯,对组员的马虎行为

4、能够及时指出;要有竞争意识,具有积极进取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在各个方面能够发挥带头作用;要有为大家服务的思想,能够主动关心、帮助同伴。其次,组长在各个方面都必须走在其他同伴的前头,树立一定的威信。第三,作为组长,要有一定的管理技巧。 比如说,遇到表现比较特殊的组员,能够像老师一样因材施教, 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 而不是一味地责怪。总而言之,组长是小组活动的领头雁, 组长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小组的整体成绩。因此,对组长的选拔与任用相当重要,必须进行培训对于组员来说, 最重要的是要教育他们听从组长的正确管理,与组长团结一心,积极上进,树立为组争光的思想。(四) 、制定标准:教师要根

5、据实际情况制定小组评价的内容与实施办法,并召开了小组会议进行讨论,最后确定具体的评价内容与标准(五) 、实施评价:1、根据学生的各种表现,在评价语言的运用上多下功夫,真正让老师的话在学生的心田生根发芽,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引领学生走向有效合作的道路。2、坚持以激励性语言引导为主,注重过程的评价;坚持评价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 坚持个人与小组捆绑评价的原则,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块”式管理。四、时间安排1、启动阶段: 2013 年 1 月 10 日至 2013 年 1 月 18 日制定学习方案2、培训发动阶段: 2013 年 2 月 26日至 3 月

6、10 日修改完善实施方案理论学习3、实施阶段: 2014 年 3 月 11日至 7 月(1)3 月 11 日 4 月 10 日出台新的实施方案,组织教师交流体会。(2)4 月 11 日 6 月组织教师观课学习、请名师作课并举行教学研讨会、开展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活动、开展毕业年级复习研讨会,对复习课中“小组捆绑式评价机制”进行研讨、逐步推广“小组捆绑式评价机制”。(3)2013 年 7 月围绕太谷经验的学习与推广进行阶段总结。下西河学校2014、1、10 神舟飞船 是中国 自行 研制 ,具有完全 自主知识产权 , 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 技术的飞船。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

7、轨道舱 、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 个分系统组成。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 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的地点在内蒙古 中部的 草原 上。轨道舱“ 神舟 ” 飞船的 轨道 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 米,最大直径227 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轨道舱被称为“ 多功能厅 ” ,因为几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它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 、睡觉 和盥洗等诸多功能于一体。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

8、池 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2.0 3.4 米,轨道舱自由飞行 时,可以由它提供0.5 千瓦以上的电力。轨道舱尾部有4 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 个,为飞船提供辅助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最大直径仅65 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

9、作半年左右。 轨道舱留轨利用是中国飞船的一大特色,俄罗斯 和美国 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一般是废弃不用的。作为航天员的 “ 太空卧室 ” ,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 至 25 摄氏度之间。返回舱返回舱又称座舱,长2.00 米,直径2.40 米(不包括 防热层 )。它是航天员的“ 驾驶室 ” 。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返回舱式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设可供 3 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供航天员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乘坐。座椅前下方是仪表板、手控操纵手柄和光学瞄准镜等,显示飞船上各系统机器设备的状况。航天员通过这

10、些仪表进行监视, 并在必要时控制飞船上系统机器设备的工作。轨道舱和返回舱均是密闭的舱段,内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确保舱内充满一个大气压力的氧氮混合气体,并将温度和湿度调节到人体合适的范围 ,确保航天员在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另外,舱内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神舟号飞船的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 一个用于航天员观测窗外的情景,另一个供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测地面驾驶飞船。 返回舱的底座是金属架层密封结构,上面安装了返回舱的仪器设备,该底座重量轻便,且十分坚固,在返回舱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被炙热的大气烧毁。推进舱推进舱又叫仪器舱或设备舱。推进舱长3.0

11、5 米,直径 2.50 米,底部直径2.80 米。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它呈圆柱形,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 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两侧各有一对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太阳翼的面积为2.0 7.5 米。与前面轨道舱的电池翼加起来,产生的电力将三倍于联盟号,平均1.5 千瓦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富康AX 新浪潮汽车的电源所提供功率。这几块电池翼除了所提供的电力较大之外,它还可以绕连接点转动,这样不管飞船怎样运动,它始终可以保持最佳方向获得最大电力,免去了“ 翘向太阳 ” 所要进行的大量机动,

12、这样可以在保证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的同时进行飞船对地的不间断观测。设备舱的尾部是飞船的推进系统。主推进系统由4 个大型主发动机组成,它们在推进舱的底部正中。在推进舱侧裙内四周又分别布置了4 对纠正姿态用的小推进器,说它们小是和主推进器比, 与其他辅助推进器比它们可大很多。另外推进舱侧裙外还有辅助用的小型推进器 。附加段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他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对于附加段现阶段的设备没有官方介绍,但是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如:其中一个半环型装置,据推测是用来安装方形的仪器装置。而三个相互垂直并可伸出的0.4米

13、的探针被推测为可能是导航系统的一部分或对接系统的一部分。因为美国的 阿波罗飞船 上曾有类似的装置用来进行对接。神舟飞船轨道舱前端可能装有俄罗斯式的对接系统。但这些装置可能只是一种试验型,在将来执行与太空站对接的任务时肯定会被新型对接系统所替换。站躺睡都一样在宇宙空间最特殊的就是睡觉姿势,失重时,身体完全放松会自然形成一种弓状姿势。航天专家认为,在太空中睡眠,身体稍微弯曲成弓状,比完全伸直平躺着要舒服得多。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睡袋一般固定在飞船内的舱壁上,如果不这样,飞船内的姿态在发动机开动时,就可能跟舱壁碰撞。所以,航天员一般还是喜欢将睡袋紧贴着舱壁睡觉,这样就像睡在床上一样舒服。在失重时,反

14、正分不清上和下,站着躺着睡都一样,所以,航天员既可以靠着天花板睡,又可以笔直地站着靠墙壁睡,想怎么睡都是可以的。由于人在失重时飘浮,航天员行动起来会感到困难和不方便,动作都不像在地面上那样协调。坐立不稳摇摇晃晃,稍一抬头仰身就有可能来个大翻身,弯腰时又可能翻筋斗,所以一切动作都得小心从事。航天员在宇宙飞行中可以遥望地球景色,这也是他们太空生活的一大乐趣。自古以来,飞向太空就是人类最美好的遐想。航天员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漂亮极了,它是一个绿色的球体。白天你仔细看去时,地球大部分是浅蓝色,密密的森林带看起来更是蓝色的,惟一真正的绿色地带是中国的西藏高原 地区。一些高山湖泊看起来是明亮的并且呈鲜绿色,好像硫酸铜矿地区颜色。 温度很低又没有云彩的地区,如中国 喜马拉雅山 那样的高山区域,就能很清楚地看到那儿的地貌。航天员能看到的最令人目眩神迷的奇景,要算是伊朗的卡维尔盐渍大沙漠, 这片大沙漠看上去像木星,中间有一个红色、褐色和白色的大旋涡,这是因为盐湖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蒸发之后而留下的光辉耀眼的痕迹,它像绿宝石一般闪闪发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