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教学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083209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教育教学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教育教学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教育教学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教育教学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教育教学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教育教学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教育教学调查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教育教学调查报告初中教育教学调查报告中学教育其实一直遵循一种模式,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被动性接受和强迫性记忆。下面为大家整理的是初中教育教学调查报告,欢迎大家阅读!初中教育教学调查报告 教育问题历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教育事业是历朝历代兴国安邦的大业,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塑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及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关键。而中学教育又是构成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作为个体,它承担着一个青少年成长期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及人生素养的培养;而作为整体,它则承担着一代代国家新生力量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公德及国民素质的塑造。为了更全面、科

2、学地了解中学教育的现状,外在假期间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对#市的中学教育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发现本市的中学教育在建国后历经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既有显著的成就,又有存在的问题。现就中学教育现状作如下分析: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市的中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的状况。政府逐年加大对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投资力度,XX 年全市为发展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财政支出为 111060 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3,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用来发展中学教育的。在学校的兴建方面,建国后也有了飞跃的发展。到 XX 年止,全市已建成普通中学 270 多所,其中完全中学 27 所,高级中学 7所,初级中学 220

3、多所,九年一贯制中学 21 所。基本上满足了本市人民接受中学教育的需求。中学教育布局也日趋合理。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的状况,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到目前,全市 12 个县区出吴堡外,都有一定数量的普通中学,各个人口众多的乡镇大都建有初级中学,在交通枢纽和经济活跃的乡镇还建有完全中学,而每个县城都有完全中学 1 到 4 所。榆阳区,横山,府谷,神木还建有高级中学 5 所。从而使学校的布局和城乡人口分布相适应。中学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匀,在调查中随处可见。首先从国家财政支出的分配上,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远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本市 XX 年财政收入计划增长,总支出增长,

4、而文教卫生广电支出的增长额只有,其中用于教育经费的饮很少。其次在各部门之间,那些如政府,电力,交通等有资源支配权利的部门,在办公室和职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学校。中学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匀还表现在城乡差距上。城市人口的教育需求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则非常有限。城里中学有漂亮的教学大楼,花园式的休闲校园,完善的体育设施和教学设备。富裕的学校校长出门还有高档的公车。而在农村中学,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中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片荒田,实验室的门上结满了蜘蛛网,室内的器材更是十分陈旧。如此的环境,乡村中学的学生怎能得到良好的前面教育。这种城乡差距严重阻碍了中学教育的发展。建

5、国初的中国中学教育是一种国家补贴式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学教育事业逐步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几乎成了一中自费教育。以本市 XX 年城市普通中学收费标准为例,初中学费 75 元/学期,借读费500/元学期,课本作业本费 140 元,代办费 95 元。高中学费 350 元/学期,借读费 800 元/学期,择校费 8000 元,课本作业本费 150 元,代办费 80 元。此外还有个别地方和学校收什么所谓的赞助费,建校费等。而补课费,考试费,资料费则是每 一所中学必收的一笔费用。教育收费的逐年上升,直接加重了家长的负担,特别是农民家长的负担。在中国二元经济体制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农民家庭

6、普遍是收入微薄而子女又多。大笔的中学教育收费就成了农民家庭的主要消费,且力不从心。如果一个家有两个孩子上中学,就可以花去一个农民或工人家庭一年的收入。如果再多一个或几个,这个家庭就难以再承受。这直接促成了低收入家庭辍学率居高不下的状况。教育收费高的问题,不仅影响低收入家庭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他们对新知识的接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新中国成立 50 年来,本市的中学教师队伍有了很大的发展,教师队伍的数量不断提高。全市有教职工近 14000人,仅榆阳区就有 2203 名,其中初中中专任教率达,高中达 93。这些人中涌现出大量的省市级教学能手,特级教师,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

7、时,我市已形成同中学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包括培养新教师和培训在职教师两大类的师范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和壮大师资队伍。近年来师资水平虽然有了不断的提高,但整体素质上还是有些偏低,既表现在知识的积累上,有表现在师德的修养上。本市的中学教师特别是初中教师,整体上存在和学历不高,专业技能偏低的问题。而且各县区普遍缺少美术、音乐等方面的专业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支教师对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祖国的几代人。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师资队伍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中国中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口号叫得很响,但课程改革的步伐总是蹒跚不前。中学教育其实一直遵循一种模式,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被动性接受

8、和强迫性记忆。典型的形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拼命地讲课本内容,学生在下面拼命地抄本书笔记。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现实工作中演变为一个万能公式,如果你不符合公式的要求,就必定是差生。她不要求张扬个性,更不赞成渡船过河,因为独木桥是教育公式的唯一解。所以老师用教鞭规范学生,学生用分数应付老师。这就是所谓的“传道受业解惑矣!”随着高考试卷标准化的不断加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及考试越来越趋向标准化、模式化。高考的电脑阅卷使试卷变得机械化、呆板化、程式化。90 年代初,作文阅卷也走上了标准化,评卷标准化体现在按某种模式来进行阅卷,即开头、中间部分、结尾“三段论”模式。有人戏称其为“三股文” ,其惨状

9、可想而知。高考的“标准化、统一化” ,呆滞了中学教育改革的南辕北辙,形成僵化的、模式化、程式化的教育和学习,磨灭了教师和学生们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十多天的调查研究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新能力,已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 创新教育要求把学生看作具有创新潜能的创新主体。教育的结果,不仅是学生对人类已有思想文化成果的接受,更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个性倾向的形成,亦即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发展。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学生消极被动地被改造,而是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亦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

10、展的能动过程。在中学大力实施创新教育,我们必须从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模式,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努力做到以下方面:1、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保守的教育观念我们要以实施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教育环境。特别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人才观 ,在教育思想上来一次彻底的革新,使全民族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2、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现行的课程结构课程改革要趋向教科书多样性,多元化,课程结构合理性。大力推行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还学生一片自由创造发挥才能的天地。教师要树立较强的课程意识,改变过去那种“重

11、教学,轻课程”的现象,从而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从整体上要真正构建“三主”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为主线。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教师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风,抛弃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一贯的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首先是完善考试制度,招生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和模式,使高考和招生制度朝着真正有利于选拔品学兼优,有创新才能的优秀学生的方向转变,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其次要形成以促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评价机制,

12、以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教育环境。【扩展阅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本次调查采用了书面问卷形式,问卷仍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 ,以了解当前语文课堂的现状。问卷分为教师卷和学生卷两种。共发放教师问卷 1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0 份。发放学生问卷 100 份,回收有效问卷100 份。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我校七、九年级在校学生。调查的背景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教师的备课、理念、精神风貌、亲和力及教学手段;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发言情况、自主学习情况等等。目的是想通过问卷了解当前我校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的现状和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为后期赏能教育法的应用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和研究方向

13、。本次调查问卷围绕着语文语文课堂的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等问题进行。从调查问卷反馈情况来看,我们现阶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既有显著地改善、可喜的成绩,也扔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情况如下:、可喜的成绩。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逐步加强。曾几何时,重理轻文现象非常普遍,但是,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我校语文教学的不断探索与改进,明显的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从此次调查问卷看,近 40%的同学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这门学科,对语文这门学科的作用认识也有很大的提升。教师教学观念开始转变。从整体上看,虽然有部分语文教师依旧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 、 “满堂灌、满堂问”的倾向,但是绝大多数教师能够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

14、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本着从语文“人文性、工具性”等功能着手进行教学设计。具体表现在:一是开始倡导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二是开始使用学案教学;三是开始关注“方法”这一目标维度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四是有了初步的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存在的问题。教学理念整体滞后,适应不了课改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宰了课堂。教师独霸课堂话语权,学生的阅读、思考、交流、讨论、书写诸种权利被严重剥夺。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角色、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师课堂讲授限时政策没有从根本上落实到位,课堂教学中仍以讲析繁琐的“填鸭式”和提问琐碎的“满堂问”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师

15、对新的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担心课堂教学改革会影响学科教学成绩,存在观望等待的思想。学校存在急功近利的教育短视行为,不重视过程管理,缺少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监督机制和制度保障,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不强,研究氛围不浓。教材研读与处理能力不够,教学有效信息把握不准。对文本的内涵与外延缺乏深度挖掘。教师对文本不作深入的研读,没有自己的原初理解和独立见解,只是照搬教学参考书进行教学。关注较多的是文本内容层面的东西,而对文本形式层面的东西研究不透,课堂教学缺少必要的深度与宽度。对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缺乏整体关照。教师对课程标准、单元目标缺少透彻的研究,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学科基本

16、思想、学科基本方法把握不准,致使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明、教材处理过全、重点难点不突出、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错位等。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缺乏整合利用。教师在处理教材和文本时,要么把语文教材和语文课程等同,对文本不加取舍地全都列入教学内容;要么把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等同,将一篇文章从头讲到尾;要么把教材内容和考试内容等同,将阅读教学异化为做阅读训练题。对教材内容没有分析、选择、重组和优化,更谈不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问题化和操作化组织;对文章插图、研讨与练习、音像资料、助读材料、师生的原初理解等教学资源缺乏利用意识。对文本的文体特点和能力要求缺乏研究。教师在处理教材和文本时,对文本特点及相应的文体阅读能力训练不作区别对待,而是按照一般文章阅读的要求和程序来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致使课堂教学或脱离文本、曲解文本,或放大人文教育、异化为非语文课。教学策划与设计的水平不高,教学目标达成度较低。课堂情境的营造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和谐。教师在进行教学策划和设计时,不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情境,教师与学生之间常常是“隔心、隔情、隔智” ,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