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交往心理学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024688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交往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社会交往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社会交往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社会交往心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社会交往心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交往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交往心理学(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交往心理学-人际心理与交往技巧主讲教师:徐建军内容简介v人一来到社会,就一天也离不开社会交往;涉世不 深的青年,更需要了解交往的知识与经验;即使是 经验丰富的成人,也会为交往活动中的问题和矛盾 困惑。本课程对社会交往中的心理、行为技巧、礼 仪伦理等问题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对交往中的印象与观察、知己知彼、情感及其调节 ,以及择友、择偶、空间与距离、口语与表情、文 字交往、家庭交往、网络交往、求职与再就业交往 、公关交往等都进行了研究与介绍。v“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交往是人类的必然 伴侣.”(马克思)。进入大学校园,大学生面对 一个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寻求友情(爱情)、渴

2、望关爱、呼唤理解和认同的需要与日俱增,可是 ,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一些同学又深切地感 受到了“知音难觅”、“苦于和陌生人打交道”、“不 想与不喜欢的人交往但又不得不交往”等问题的困 扰。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开放融合、信息繁杂 ,给本已经非常复杂的人际关系又涂上了神秘色 彩。如何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已经 成为当代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不得不思考的现实 问题。教 学 大 纲 v绪论1为什么社会交往及其心理被视为需要 研究的学问?2 人类社会发展交往史3 社会交往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及 其 相关学科4研究和学习社会交往心理学的意义v第一章 社会交往的心理学基础及其交 往类型1 心理的实质2 社

3、会交往心理学的基本轮廓3 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4 个性心理与民族性心理5 社会交往的种类划分 第二章 社会交往中的印象与观察1 总体印象与中心特质2 印象纠偏与观察v第三章 社会交往中的知己与知彼v 1 对他人的认知v 2 对自我的认知v 3 对人际环境的认知v第四章 社会交往中的情感与调节v 1情感、情感分类与特点v 2情感的作用与情感成熟v 3 社会交往中的情绪困扰与情感调节v第五章 社会交往与择友v 1择友始于交往亲近v 2友谊的特点与交往v 3中国传统文化与交友v第六章 社会交往与择偶v 1爱情及其特点v 2爱情交往与心理障碍v 3爱情锻炼与事业v第七章 社会交往中的行为与互动v 1从众

4、与离众v 2攻击与援助v 3竞争与合作v 4影响社会行为的其它因素v第八章 社会交往中的行为与距离v 1社交的空间距离与座位v 2人际空间制约因素及受侵后的态度v 3中国古代有关人际空间的理论v第九章 口语交往与表情交往v 1口语沟通v 2非语言沟通v 3中国传统文化与语言沟通v第十章 文字交往与交际礼仪v 1文字书写与信函类文字v 2中华礼仪与日常交际礼仪v 3公共场合礼仪与文明用语v第十一章 网络交往v 1. 网络的类型、网络交往的常用手段与特点v 2. 网络交往基本技巧v 3.网络交往的心理疾病与预防治疗v 4网络交往的道德规范与礼仪v第十二章 求职与再就业交往v 1青年求职与求职误区v

5、 2求职心理调整与求职备战v 3求职技巧v 4下岗与再就业采 用 教 材v社会交往心理学第2版 霍有 光编著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v交往心理与交往技巧修订版 杜江先等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绪 论v为什么社会交往及其心理被视为需要研究的 学问?v人类社会交往简史v我国古代社会心理与社会交往理论v现代西方社会交往理论的一些主要观点v社会交往心理学的对象、内容v研究和学习社会交往心理学的意义一.为什么社会交往及其心理被视为需要研究的学问?v1、交往的含义什么是交往?从词源上看,交往一词源于拉丁 语的Communis,原意是指共同的、通常的,现在 人们一般把它理解为分享思想与感觉,交流情感、 观念与信息。英

6、语中的Communication,德语中的 Kommunikation都是由此而来。在汉语中,与交往 通用的还有交际。交往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v 在心理学上,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接触或直接 沟通,由此达到一定的认知;在社会学上,交往是指人们特意完成的交往行为,或 通过交往行为而形成的特定社会联系;在语言学上,交往概念表示人与人之间按照一定规则 进行的语言符号的交流;在信息科学和传播学中,交往是指一个特有信息由信 源经过信道到信宿并不断反馈,从而实现相互沟通目的的 传播过程。在哲学上,交往是指人所特有的相互来往关系的一种 方式,即一个人在与其他人的相互联系中的一种存在方式 ,它蕴涵了其他学科

7、所理解的各种意思。v交往是人类活动得一种基本形式.交往,简单地 说,就是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来往.具体地说,它 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需要而进行的 信息交流或联系。v交往既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活动形式,又是人 类共同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v所谓高级活动形式是指同自然界的一切动物 的活动相比较而言的;所谓特殊活动形式是交 往活动必须有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参加才能进 行,还必须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沟通或发生信息 交流。v2、交往的分类v人际交往是交往的一个层面,也是我们集中探讨的问题。 所谓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 而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v 由于认识的角度不同,对人际交往类

8、型有不同的划分 方式。v 根据交往的内容不同,划分为物质交往、精神交往和 信息交往。v物质交往是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既包括人们在改造自然 界中的物质转换,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其他特定的物质交换 、往来。v精神交往则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包括思想、观念、科 学、文化、制度模式等等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启 发的过程。信息交往是人们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中,语 言、文字、图像、动作、表情等信息源的输送传递和反馈 。v 根据交往的媒介不同,划分为直接交往与间接交 往。v直接交往是交往双方借助于语言、表情等本身固 有的属性进行的面对面的交往;间接交往是指交 往双方借助某种身体之外的媒介进行的不见面交 往。

9、v 根据联结交往主客体中介的性质不同,划分为 正式交往与非正式交往。v正式交往是在社会群体内部的个体之间的交往或 群体代表之间的交往;非正式交往则是既不代表 群体利益也不代表他人的私人间的交往。v 根据交往主客体的层次划分为横向交往与纵向 交往。横向交往指同辈、同级等同一层次的交往 ;纵向交往则是指上下级或代际之间的不同层次 的交往。v 根据交往的目的和心理不同,划分为道义性 交往、实用性交往和利己性交往。道义性交往是一种基于共同理想、共同志趣 和共同道义基础上的交往。古人说:道义相抵, 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生死可托,密友 也。这是对道义而交的精彩概括。实用性交往是一种以是否对自我有利

10、的判断 标准为出发点的交往方式。持这种交往方式的人 信奉有用就是真理,把实惠作为人生的信条。利己性交往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以自我 为目的的交往方式。在这样的人看来,人与人之 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之外,再没有别的任何 关系了,人生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惜一切代 价获得更多利己的东西。v3人际交往的特点v 人际交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其显著的特 点。v 第一,社会性。所谓社会性,指人际交往本质 上是社会的,是人通过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属性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际交往的社会性。一个 人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一个多维度的关系系统 之中,而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社会关系扩展的过 程。既有从血缘关系、地缘

11、关系到业缘关系、趣 缘关系、志缘关系,再到情缘关系、偶缘关系等 等的纵向发展,也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 关系、伦理关系等的横向展开。在一个人的一生 中,没有也不可能有“无社会性”的人际交往。v 第二,主观性。人际交往的主观性主要是指人际交往是以交 往主体的心理需要为前提,以交往主客体是否获 得满足的主观感受为尺度。主观性首先表现为选择性,也就是说,人际 交往通常是基于人们的某种需要或为了满足某种 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交往的需要和目的 决定了人际交往具有选择性的特点。人们在交往 过程中由于需要满足的程度产生的态度和体验就 是情感。情感一般可以分为结合性情感和分离性 情感。结合性情感表现

12、为热情、友谊、喜欢、亲 密、爱恋等,程度不同地带有相互吸引的特质。 分离性情感表现为冷漠、嫌弃、厌恶、憎恨、敌 对等,程度不同地带有相互排斥的特质。当然, 肯定人际交往的主观性并不排斥它的其客观性。v 第三,复杂性。人际交往的复杂性首先表现为人际角色的复杂性。所谓人际角色,是指在个性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产 生的与某一特殊位置有关联的行为模式。 不同的关系 主体分属不同的人际角色。不同的人际角色有不同的人 际关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关系主体,会表现出 不同的人际角色,从而形成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关于这一点,美国社会心理学家J霍姆斯的研究很有 说服力。他曾描述了两个人组合交往的情境,如一个人 叫

13、约翰,另一个叫亨利。表面上看来,是约翰和亨利两 个人在交往,实际是6个人在交往。即实际中的约翰(或 亨利)、自我意识的约翰(或亨利)、亨利(或约翰) 印象中的约翰(或亨利)。如果3个人、4个人或更多的人进行交往,那么人际 关系就会变得更加复杂了。 法国管理学家格兰库纳斯提出了一个计算群体中人际 关系的公式: 人际关系=n(2n-1+n-1), (其中n指一个群体 的人数)。按照这个公式计算,2个人交往时是6种关系,3个人 时是18种关系,4个人时是44种关系,5个人时是100种关 系;当群体人数增加到10个人时,则人际关系变成5210种 。 人际交往的复杂性还表现在人际交往的动态性。在一 定意

14、义上,人际交往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同人类发展 的过程相似。一个人从出生开始,要经历少年、青年、成 年等阶段,直到死亡。在此期间,人的社会关系处于变化 之中,人们的交往环境也在变化。人们在变化中不断地结 识新的交往对象,扮演新的交往角色,从而导致人际交往 越来越复杂。为什么社会交往及其心理被视为需要研究的学 问?v1.交往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社会现象.v2.社会交往以及由此建立的人际关系是人类 社会生活的基础.v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 业技术,而85%是要靠人际关系和他做人处 世能力。”_卡耐基v人际交往的功能所谓人际交往的功能就是人际交往在现实生 活中所显示出来的作用。从影响的

15、范围分析,人际 交往具有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两个方面。v 人际交往的个体性功能是指人际交往对个人生 存和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v 第一,人际交往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所谓个体的社会化,是指个人通过加入社会 环境、社会关系以及同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的相互 作用,由单纯的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一个 人社会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其成熟程度的尺度之一 。v个体社会化的途径包括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两个方 面。社会教化就是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诱导 个体去做那些保证使社会正常延续而必须做的事情 。个体内化是个体接受社会影响并形成内在素质 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讲,社会化就是人们借以获 得个性并学会其社会的生活方式的社会相互作用过 程。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社会教 化就谈不上个体内化;没有个体内化,社会教化也 不可能实现。v人际交往是个体学习社会文化、掌握社会 生存技能的必经途径。 “三人行必有吾师,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 善者而改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