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沾益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1020190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沾益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云南省沾益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云南省沾益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云南省沾益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云南省沾益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沾益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沾益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沾益区一中沾益区一中 20202020 届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届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说明:1.考试范围为必修二专题三专题四。2.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525 小题小题, ,每小题每小题 2 2 分分, ,共共 50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只有一项是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中国成立之初,为疏导社会游资,平稳市场物价,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但是到了 1952 年 7 月和 8 月,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关闭。造成证券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证券交

2、易不利于经济发展 B.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C.政府强化计划经济的结果 D.“左”倾错误严重泛滥2.宣传画是时代主题的特殊表达。下面的宣传画出现在农民纷纷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3.据不完全统计,1958 年全国有 345 万个公共食堂,而在这里头吃饭的人,占了全国农村总人口的 90%以上,也就是说当时有 5 亿中国农民都在公共食堂吃饭。该现象A.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 B.过分强调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C.体现了计划经济的弊端 D.说明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24.1961 年,我国规定:对粮、棉、油等一类产品坚持统购统销

3、的政策;对猪、牛、羊、鸡、蛋等二类产品,通过合同进行洽购,完成任务后可上市自由销售;对一、二类以外的农副产品,则允许上市出售,自由定价。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国民经济的统一管理 B.使农民拥有经营的自主权C.缓解市场供应的紧张局面 D.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三十年,经济发展总体上速度很快,但发展趋势并不平缓,而是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甚至出现失衡发展的态势。 “失衡”主要表现在A.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B.轻工业的发展快于重工业C.加速城市化破坏了农业发展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6.“批林整风”开始后,周恩来针对无政府主义思潮对经济工作的破坏,指示国

4、务院提出整顿企业的措施,恢复被破坏的各种规章制度。周恩来采取的这些措施A.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国民经济下滑的局面B.标志着中共中央开始放弃“文革”以来的政策C.一直延续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D.使“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7.青岛啤酒是于 1903 年创建的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名牌厂商。1976 年,其在深圳库存的 4 万多箱啤酒中,发生爆炸的竟有 2 万多箱。1978 年,青岛啤酒出口到香港的啤酒中有一瓶里有毛刷。这从实质上说明A.体制僵化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失去出口市场C.企业发展缺乏先进科学技术 D.企业尚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8.有学者说,1982 年中央

5、一号文件的发出正式给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上了社会主义“户口” 。材料中“户口”的含义是A.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B.明确了农村生产责任制C.扩大了农民经营自主权 D.实行了人民公社制度9.1984 年,中央提出延长土地承包期,一般在 15 年以上,同时允许承包土地的有偿转让。这一举措A.有利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 B.鼓励农民投资土地以加速土地流转C.有利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D.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10.下面是 19811984 年我国工业增长情况表,这一表格能够说明3A.工业增长的速度低于农业 B.城市改革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C.国有工业的发展速度最快 D.农村改革推动乡镇

6、企业快速发展11.1984 年 7 月,全国利改税工作会议决定:将国营企业应当上缴的收入,按国家设置的税种以向国家缴税的方式上缴,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这次利税改革A.使国家的财政经济开始好转 B.加速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C.有利于国有企业自主权扩大 D.有利于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12.1987 年 5 月,谷牧专程前往广东,与有关同志仔细研究和讨论,提出了关于海南岛进一步开放的一些初步设想,建议将海南全省办成经济特区,在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上更放开一些。这一建议在第二年的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获得通过。这意味着A.海南岛将成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B.海南岛将在经济活动上实现

7、完全自主C.我国对外开放向更深更广方向发展 D.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和放开经营。19911993 年,外贸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流程的新一轮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措施A.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 B.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C.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14.1990 年,邓小平说:“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 ”这说明邓小平A.深入探索社会主义经

8、济理论 B.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C.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主张中国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15.面对众多经济门类、生产企业以及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和经济联系,在企业劳动不具有直接的社会性,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社会联系不够透明,信息掌握不充分的条件下,计划体制无能为力,政府不可能也不应采用行政干预、计划命令的方式去配置资源,为千千万万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决策。这意在说明4A.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有其必要性B.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各有优劣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结果D.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6.1992 年 10 月,中共十四大召开,邓小平在

9、家中看了有关报道后高兴地说:真是群情振奋!邓小平给予高度评价,是因为这次大会A.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 B.实现了商品资源的完全市场配置C.强调了市场在商品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D.强调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17.2014 年 110 月,中国与 18 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共 40 多起、涉及近 100 亿美元总额的贸易摩擦,这客观上体现出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及市场化经营的现实。与中国“走向世界”及“市场化经营”相对应的时间分别是A.1978、1992 B.1978、1984 C.1984、1997 D.1984、200118.梁实秋在衣裳中写道:“李鸿章出使外国的时候,袍褂顶戴,完全是满大

10、人的服装但对于他的不穿西装,确实是很佩服的。可是西装的势力毕竟太大了,到如今理发匠都是穿西装的居多。 ”这说明A.穿西装成为一种时尚 B.李鸿章具有很强的排外性C.下层民众普遍穿西装 D.传统服饰已经被西装取代19.“不缠足会”是清朝末年反对妇女缠足的民间组织,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媚外心理的驱使 B.近代文明的影响C.攀比世风的结果 D.男女平等的实现20.1924 年,丧偶的瞿秋白与感情破裂但尚未离婚的杨之华相爱,瞿秋白亲自到杨家去求亲,杨家将杨之华的丈夫沈剑龙请到一起商议,最终成事。于是在当时的民国日报上登出三则启示:一是瞿秋白与杨之华结婚

11、;二是沈剑龙与杨之华离婚;三是瞿秋白与沈剑龙结为好友。由此可以看出A.“三纲五常”的观念开始被打破 B.婚姻自由在当时蔚然成风C.知识女性可以主宰自己的婚姻 D.思想观念影响婚姻观变化21.当筑造铁路的权利收回来以后,国人便跃跃欲试了。在民众的呼吁声中,1898 年,清政府主导建成了淞沪铁路。这些资料说明了A.民国成立后,上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B.受西方影响,中国交通走向近代化5C.受西方影响,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D.民国时期铁路建设有了较大进展22.在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广州、中山、新会等地相继沦陷,新会一家规模不大的李香兰烟厂,生产了这个叫“大胜利”的香烟(见下图)。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12、.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B.广告成为企业的营销策略C.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D.广告形式已经被普遍接受23.某史学家认为,国人办报刊高潮的真正兴起是在戊戌变法时期。这一时期,维新派和支持维新运动的知识分子共创办了 30 多种宣传变法的报刊。国人办报刊高潮的真正兴起A.是民族危机意识普遍觉醒的结果 B.是新闻舆论自由发展的体现C.反映了报刊成为政治改革的手段 D.揭开了传播民主思想的序幕24.它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这项技术传入中国后A.使民众摆脱了封建

13、思想束缚 B.便利了人们更好地接受时政资讯C.取代了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 D.刺激了近代中国影视事业的兴起25.现代信息技术为外交公开化提供了技术可行性,“秘密外交”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外交事务的透明度大大加强。所以决策者和政治领袖采取何种路线、方针、政策,要充分考虑到大众传媒、民间舆论表现出来的民意,传统的舆论构成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表明A.政治领袖的全球影响力增强 B.传统舆论已退出历史的舞台C.现代信息技术影响外交理念 D.报刊、电视与互联网的更替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3 3 小题小题, ,共共 5050 分分) )6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材料

14、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 “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材料三 1958 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 “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15、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原因。说明农业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8 分)(2)根据材料二及当时历史背景,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4 分)7(3)材料三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6 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材料一 广义地说,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到陌生。摘编自梁治平市场国家公共领域材料二 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 。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施工蓝图,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摘编自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从清末新政到当代改革开放 材料三 西方史学家认为,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指出材料一中“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