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牙周病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1011857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4.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预防牙周病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如何预防牙周病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如何预防牙周病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如何预防牙周病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如何预防牙周病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预防牙周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预防牙周病(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瓦齿科 口腔知识普及第1节牙周病的发病因素与临 床表现一、牙周病的发病因素二、主要临床表现 第2节 牙周病的三级预防一、一级预防 二、二级预防 三、三级预防 四、社区牙周保健第3节 菌斑控制一、菌斑显示二、菌斑控制的临床评估三、菌斑控制的方法第4节 控制相关局部因素 一、改善食物嵌塞 二、纠正不良习惯 三、预防、矫治错he畸形 四、咬合调整 五、修复缺失牙 六、正畸矫治 七、松牙固定术 八、牙周洁治术 第5节 提高宿主抵抗力一、概述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 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牙周病是口腔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世界大多数人 口中广泛流行。牙周病早期常无自觉症状或症状不明

2、显,容易被忽 视;症状明显时,往往已进入晚期,有的甚至不能治疗而 拔除。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一)始动因子牙菌斑 新概念认为: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为基质包裹的互 相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 未矿化的细菌群体,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一)始动因子牙菌斑 牙菌斑的分类及特点 菌斑按其附着部位,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 龈上菌斑: 附着在龈缘以上的临床牙冠上,包括光 滑面菌斑、he面点隙裂沟菌斑、邻面菌斑和颈缘菌斑。 龈上菌斑的细菌主要为革兰阳性需氧菌和兼性菌, 它们与龋病的发生、龈上牙石的形成有关;颈缘菌斑和 邻面菌斑主要为

3、革兰阳性球菌与丝状菌,与牙龈炎关系 密切。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一)始动因子牙菌斑龈下菌斑: 位于龈沟或牙周袋内的根面上,可分为附着 性龈下菌斑和非附着性龈下菌斑。附着性龈下菌斑位于牙根面和龈下牙石表面,主要为 革兰阳性球菌及少量革兰阴性杆菌,与根面龋、根面吸收 、牙周病、龈下牙石形成有关;非附着性龈下菌斑位于附着性龈下菌斑的表面,以革 兰阴性厌氧菌为主,与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一)始动因子牙菌斑菌斑与牙周病的关系 健康的牙周组织:龈上、龈下菌斑大致相似,菌 斑较薄,细菌量少,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和放线菌, 约15%为革兰阴性杆菌; 牙龈炎:龈下菌

4、斑中微生物量增加,革兰阴性 杆菌较多;慢性牙周炎:龈下区附着菌斑增大,以丝状 菌为主,非附着菌斑中存在大量革兰阴性杆菌; 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一)始动因子牙菌斑菌斑与牙周病的关系 侵袭性牙周炎:非附着菌斑中有大量的革兰阴性 酵解糖的细菌; 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主要为非附着菌斑,其 中65为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优势菌为伴放线放线 杆菌和嗜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慢性牙周炎:非附着菌斑中与牙周炎关系密切 的细菌有牙龈卟琳菌、福塞类杆菌、放线共生放线 杆菌以及牙密螺旋体。 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一)始动因子牙菌斑菌斑内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细菌直接侵入牙周组织。 代谢产物:细菌产生的氨、

5、硫化氢、有机酸、吲哚 、毒性胺等,对牙周组织的细胞有毒性作用,可导致组 织损伤。 酶类:胶原酶、透明质酸酶、核酸酶、蛋白酶, 可以降解牙周的结缔组织,破坏细胞间质。 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一)始动因子牙菌斑菌斑内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细胞膜成分:很多革兰阴性菌、螺旋体等产生的内 毒素、粘性多肽等作为抗原,可引发宿主的炎症和免疫 反应,使牙周组织间接损伤。 细胞毒素:龈下菌斑中伴放线放线杆菌产生的白细 胞毒素,二氧化碳噬纤维菌产生的抗嗜中性白细胞因子 等,能抑制中性白细胞的趋化和吞噬功能,影响牙周组 织的局部防御机制。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二)局部促进因素1.牙石牙石是一种沉积于

6、牙面或修复体表面的矿化或正 在矿化的菌斑及软垢。可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两 种。 牙石的致病作用主要有:菌斑细菌及其毒性产物 的危害;机械性刺激:牙石本身坚硬粗糙,可损伤龈 沟上皮并降低其抗病能力,当炎症发生后又可促进炎症 的发展。 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二)局部促进因素2软垢由微生物、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唾液蛋白 及少量食物碎屑混合而成。疏松地附着在牙面、修复 体、牙结石和牙龈上。3食物嵌塞在咀嚼过程中,食物被咬合压力楔入相邻两牙的 牙间隙内,称为食物嵌塞。根据食物嵌塞的方式,可 分为垂直型食物嵌塞和水平型食物嵌塞两种。 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二)局部促进因素4创伤

7、牙周组织的健康有赖于正常的咬合力的刺激,当咬合力过大或方向异常,超过牙周组织的承受能力时,即发生牙周组织的损伤。 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二)局部促进因素5不良修复体邻面充填体的悬突,修复体边缘不密合,活动义齿的卡环位置不当,基托边缘过紧,正畸治疗中矫治器佩戴不当等,不但直接压迫和刺激牙龈组织,而且影响菌斑清除,可加重原有牙龈炎症或引起牙龈增生 。 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二)局部促进因素6.错he畸形 牙的错位、扭转、过长或萌出不足等,均易造成邻面接触点位置改变或边缘高度不一致,有利于菌斑堆积,亦可造成创伤性he、食物嵌塞等。促使牙周炎发生或加重。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

8、素(二)局部促进因素 7不良习惯吸烟 不良刷牙习惯 磨牙症 单侧咀嚼习惯 其他不良习惯:经常咬指甲、烟斗、咬瓶盖等 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三)全身易感因素内分泌因素 雌激素可使牙龈上皮过度角化,刺激骨形成 和纤维组织形成,雌激素缺乏可致龈上皮萎缩,牙 槽骨疏松,牙骨质沉积减少;糖尿病也是牙周病的危险因素,II型糖尿病病 人发生牙周病的危险性比无糖尿病者高3倍 。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 等分泌过多或不足也可使牙周病加重。 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三)全身易感因素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的作用是可增加宿主对牙周病的易感 性,能影响和改变宿主对微生物的反应,并决定疾 病

9、是否进展与严重程度。一些遗传病也常伴有牙周破坏,如周期性白细 胞减少症、粒性白细胞减少症、唐氏综合征、掌跖 角化牙周综合征等。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三)全身易感因素营养因素和代谢障碍蛋白质缺乏可引起牙龈、牙周结缔组织变性、牙 槽骨疏松;维生素C缺乏,结缔组织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 可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严重时发生坏血病;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钙、磷代谢,使牙槽骨吸收或 结构变疏松。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三)全身易感因素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炎症介质与牙周病: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在炎症反应过 程中产生一些炎症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胶原酶 、溶酶体酶、前列腺素等,这些物

10、质一方面杀伤、 消化病原菌,同时也可导致牙周组织破坏。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三)全身易感因素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体液免疫与牙周病:牙周病患者外周血中的B淋巴细胞分化、增殖为浆 细胞并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反应通过 免疫复合物的补体激活作用,协助清除牙周组织中的细 菌产物。在补体激活时可引起牙周组织的损伤,因此体 液反应在组织内能引起潜在的不良后果。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三)全身易感因素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细胞免疫与牙周病:细胞免疫的目的是杀伤病原物质,但是,淋巴因子的作用无选择性,在破坏病原菌的同时也损伤了牙周组织,其破坏严重程度取决于菌斑存在时间的长短 。牙龈出血

11、及炎症早期病变局限在 游离龈和龈乳头,充 血及炎症使牙龈呈鲜 红或暗红色,松软易 出血。 牙周袋形成牙周袋是病理性加深的龈沟 。 牙龈炎时,由于牙龈肿胀或 增生使龈缘增高,结合上皮位置 正常,此时称假性牙周袋或龈袋 。牙周炎时,结合上皮因炎症 破坏或刺激向根方增生,使龈沟 底移向根方而形成牙周袋,此为 真性牙周袋。 (三)牙槽骨的吸收吸收方式主要有水平型吸收;垂直型吸收 ;凹坑状吸收等,其中最常见的为水平型吸收 。骨吸收的程度,一般按吸收区占牙根长度 的比例来描述,如吸收为根长的1/3、1/2、 2/3等。 牙槽骨吸收的程度与炎症持续的时间和严 重程度有关。 三、主要临床表现(四)牙松动和移位

12、牙周炎时牙槽骨吸收,牙周组织支持 功能受到影响,牙齿发生松动、移位。牙齿松动与牙周组织破坏程度和牙根 数目及形态有关,在同样病变下多根牙比 单根牙稳固;根分叉角度大者较稳固。牙齿移位好发于前牙,一般向he力方 向移位较常见,常伴有牙齿扭转。 一级预防是指在牙周组织受到损害之前防止致病因 素的侵袭,或致病因素已侵袭到牙周组织,但尚未 引起牙周病损之前将其去除。二级预防的对象是已有牙周病变的患者。三级预防的对象是晚期牙周炎患者 。 一级预防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是指在牙周组织受到损害之前防止致病因素的侵袭,或致病因素已侵袭到牙周组织,但尚未引起牙周病损之前立即将其去除。一级预防主要是对大众进行口腔

13、健康教育和指导,培养自我保健意识,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最终达到清除菌斑和其他有害刺激因子的目的,同时提高宿主的抗病能力。 第2节 牙周病的三级预防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亦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它是在牙周疾病初期采取的预防措施,旨在减轻已发生牙周病的严重程度,控制其发展。 第2节 牙周病的三级预防三级预防三级预防的对象是晚期牙周炎患者,即牙周组织病变已发展到较严重的程度,需作深袋刮治术、龈切除术或翻瓣术等复杂牙周治疗以预防继发病或后遗症者,称为三级预防。第2节 牙周病的三级预防社区牙周保健社区牙周保健包括4级水平和基本急诊保健。(一)基本急诊保健所有社区都

14、需要急诊服务。原则上,一般口腔 与医疗急诊保健机构也可提供牙周急诊保健。 急诊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常用的措施 是龈下刮治、切开引流、药物治疗与拔牙,一 般可根据社区服务条件,提供治疗选择。第2节 牙周病的三级预防社区牙周保健 (二)一级水平(CL1)社区一级水平是开展以增强牙周健康意识,提 高自我保健信息为目的的社区教育项目。包括促进 自我评估与自我保健。自我保健应该建立在个人能对自己的口腔状态 作出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如牙龈出血的原因及消除 的方法。口腔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人们了解牙周健 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意识到口腔保健应成为常规 保健的一部分。第2节 牙周病的三级预防社区牙周保健(

15、三)二级水平(CL2)社区二级水平是帮助自我保健,即帮助个人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用机械方法(刷牙)和化学方法(含洗必泰牙膏等)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第2节 牙周病的三级预防社区牙周保健 (四)三级水平(CL3)社区三级水平包括一、二级水平,加监督、筛选与治疗。监督:建立和采用监督体制,监测健康与疾病的趋势,为 WHO口腔保健6大基本目标之一。筛选:确定需进一步检查和专业干预的个人与特殊人群,牙 周筛选方法用社区牙周指数(CPITN)定期检查。治疗:去除龈下菌斑与牙结石,是进一步治疗的基础。第2节 牙周病的三级预防社区牙周保健(五)四级水平(CL4)社区四级水平是复杂牙周保健,包括一、二、三级加复

16、杂牙周治疗。复杂治疗的指征是牙周袋已深达6mm或6mm以上的牙周病变,治疗包括根面平整在内的各种牙周手术。一、菌斑显示 常用菌斑显示剂来显色,运用菌斑显示剂的 目的在于:(1)作为显示牙面不洁状态的手段;(2)作为检查、评价牙面清洁程度的手段;(3)作为确定残留菌斑、提高口腔清洁技术的手 段。二、菌斑控制的临床评估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是0 Leary菌斑控制记录卡记录方法:包括所有的牙, 记录4个牙面。凡显示有菌斑 存在的牙面,可在记录卡中 相应部位的格内用“一”表示 ;凡未萌出或缺失的牙,用 “X”表示三、机械性措施目前认为,机械 性去除菌斑的效果最 为确切。常用的方法 有:刷牙、牙线、牙 签、牙间刷等。 四、药物方法应用有效的化学药物来抑制菌斑的形成或杀灭 菌斑中的细菌。它只能用于辅助性措施,只有在机 械性清除菌斑和牙石的基础上,再辅以化学药物方 法,才能较彻底的控制菌斑。一、改善食物嵌塞二、纠正不良习惯三、预防、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