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1010905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5.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肌电图 狭义EMG:针极肌电图 广义EMG:神经传导速度F波、H反射、瞬目反射、交感 皮肤反应、单纤维肌电图等肌电图诊断系统分类常规EMG和NCV的适应症运动神经元及其以下病变 肌肉病变疾病的早期诊断常规EMG的临床意义 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源性损害 or 肌源性损害神经源性损害的定位(周围神经、丛、根) 发现临床下病灶及易被忽略的病灶运动神经元病、深部肌萎缩常规EMG 检测每块肌肉三个步骤: 插入电位和电静息 轻收缩肌电图 大力收缩肌电图常规EMG观察指标及意义 插入电位针电极插入肌肉时一阵短暂的电位发放减少:肌纤维数量减少,如肌萎缩、肌纤维化增多:失神经、肌强直、肌炎等

2、肌肉易激惹情况,在有失神经支配的肌肉中,插入电位会诱发出纤颤电位和正锐波。 静息期正常情况下肌肉完全放松时应呈现为电静息神经源或肌源性损害时,会出现几种不同的自发 电活动,又称自发电位。自发电位 失神经支配2周后出现纤颤电位 2-3相,起始为正相正锐波 初始正相束颤电位 MUP自发单个发放肌强直样放电 许多肌纤维高频放电突发突止,连续机关枪样 运动单位电位 MUP1. 时限:反映一个MU所有的肌纤维同步放电的程度2. 波幅:仅由针尖附近的少数肌纤维决定的,反映肌纤维密度3. 相位变化 正常2相或3相,4相为多相电 位,正常肌肉的多相电位在20%-25%平均波幅的正常值:400-1000V。平均

3、时限的正常值:8-13ms。干扰相:正常人在大力收缩时呈现密集的 、快速发放的许多个MUP,它们不能被区别 清楚。 混合相或单纯相:神经源性病变时因为运 动单位的减少而没有足够的MUP发放,大力 收缩时表现为混合相或单纯相。 病理性干扰相:肌病时,大力收缩时许多 低波幅的多相电位的发放就形成了低波幅 的干扰相,又称病理性干扰相。 大力收缩的募集类型神经源性损害 时限增宽 波幅升高 多相波百分比增高4相 募集相单纯相、单混相、混 合相肌源性损害 时限缩短 波幅降低 多相波百分比增高 募集相低波幅或病理干扰相多相电位神经传导速度 测定包括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是测定在电刺激神经时所获得 的

4、肌肉动作电位。 感觉神经,是测定电刺激神经末梢或神经 干时所获得的神经诱发电位。 常用神经:正中、尺、胫后、腓总、腓肠 、腓浅 检查的肌肉正中神经拇展短肌、拇指对掌肌等尺神经第一骨间肌 、小指展肌胫神经腓肠肌、姆展肌腓神经胫前肌、趾短伸肌神经传导速度的临床意义 NCV的测定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周围神经损害的性质(轴索、脱髓鞘)感觉神经更敏感更早测定方法:电极放置:刺激阴极置 于神经远端,阳极置于 神经的近端,两者相隔 23厘米;记录电极置于 肌腹,参考电极置于肌腱;地线置于刺激电极 和记录电极之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测定方法及MCV的计算:超强刺激神经干远端和近端,在该神 经支配的肌肉上

5、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CMAP),测定其 不同的潜伏期,用远端和 近端之间的距离除以两点间潜伏差,即为 神经的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测定方法:电极放置:刺激电极置于 或套在手指或脚趾末端,阴 极在阳极的近端;记录电极 置于神经干的远端(靠近刺 激端),参考电 极置于神经干的近端(远离刺激部位); 地 线固定于刺激电极和记 录电极之间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测定方法及计算:顺行测定法是将刺激电极置于感觉神经 远端,记录电极置于神经干的近端,然后 测定其潜伏期和记录感觉神经动作电位 (SNAP);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 除以潜伏期为S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NCV异常标准潜伏期延长或传导速度减慢 (髓鞘功能)正常值的20波幅降低(轴索功能) 50 波幅7 下肢可以低一些2、3均可。F波反映近端运动神 经特别是根的功能电极放置:同MCV测定,不同的是阴极放 在近端超强电刺激 H反射 电刺激诱发的 脊髓单突触反射反应骶尾部神经根F波 H反射 F波的异常表现为出现率低、潜伏期延长 或传导速度减慢及无反应等;通常提示周 围神经近端病变,补充MCV的不足。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