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高中历史必修复习提纲(岳麓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959186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高中历史必修复习提纲(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a高中历史必修复习提纲(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a高中历史必修复习提纲(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a高中历史必修复习提纲(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a高中历史必修复习提纲(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高中历史必修复习提纲(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高中历史必修复习提纲(岳麓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中历史必修复习提纲(岳麓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1、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 年,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产生了王位世袭制 2、商朝:以商部族为中心的方国联盟 主要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 商王与方国的关系: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商王对方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3、周朝:主要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分封制: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对象:亲族、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作用:扩大了西周的势力,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等级序列“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嫡长子承位可奉祀祖先者;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庶

2、母兄弟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他们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 隶属关系。 二、秦朝至清朝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朝 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内容: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中央设三公九卿 地方推行郡县制制定了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 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制定严苛的秦律 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 础,对此后两千多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西汉: 王国问题与七国之乱 建立中朝,削弱相权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唐朝和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局面的

3、形成 安史之乱 节度使拥兵自重,割据自立,形成藩镇林立的局面 北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基本解决 宋太祖从“钱”、 “权” 、 “兵”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 A、军事上杯酒释兵权;撤消殿前都点检,设“三衙”, 中央设枢密院,强枝弱干,守内虚外。 B、政治上削实权(宰相、节度使、州郡长官、武夫悍将)2 C、经济上制谷钱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 “冗 费”的积贫积弱的后患。 3、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 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 ;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长官都是宰 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

4、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作用: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被分割,避免权 臣专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宋元时期三省六部制度的演变 宋朝: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事机构;枢密院管军政;三司掌管财政 元朝:废三省,行一省。 明朝丞相制度的废除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 明成祖设内阁,内阁权力越来越大,掌握“票拟”。但票拟是否算数,取决于皇上的 “朱批” 。 清朝专制皇权发展到最高峰 军机处的设立:、原因:雍正帝时,为了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军机大臣职权扩大,但品级不高,只能跪受笔录。 、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 、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 第二单元

5、: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爱琴文明与古希腊的城邦制度 1、爱琴文明: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它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文明又称“米诺斯文明” 。 迈锡尼文明最大的特点是:充满好战尚武气息 2、古希腊城邦: 含义: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 兴起时间:公元前86 世纪 斯巴达和雅典是最大的城邦 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环境促成了希腊向海外殖民扩张 3、古希腊城邦政体 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 最流行的政体:贵族制和民主制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1、民主政治演变过程: 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贵族制与

6、君主制的不同:是集体领导;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 原则;实行任期制和选举制 民主制的确立: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陶片放逐法) 2、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最重要的程序就某项事务展开辩论 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3 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 落实大会决议 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 最大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3、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得:实践民主,推动雅典社会进步,为人类提供民主模式 失:限制、窒息另一部分

7、成员得自身发展能力,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三、古罗马得政制与法律 1、政治体制得演变:君主制贵族共和制帝制 罗马共和国:由执政管、元老院、公民大会组成 元老院是国家决策机构 平民维护自身利益的机构保民官 帝制的确立:屋大维建立元首制(披着共和制外衣的君主专制) 戴克里先实行公开君主制 2、罗马法的形成: 十二铜表法 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 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 是罗马法的渊源 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鉴于西罗马灭亡而编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包括查士丁尼法典 、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 查士 丁尼学说汇纂、 查士丁尼新敕 3、罗马法的影响: 以 十二铜表法为开端, 查士

8、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 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一、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1、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必要性: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 ,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过程:大宪章开始给王权设定限制“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 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初步形成 2、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光荣革命”后,国王退出内阁,逐渐“统而不治” 1721 年沃尔波尔出任第一任内阁首相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物集体负责 两党制逐渐形成,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产生 3、 民主化的发展: 、1832 年,议会改革新兴工业城

9、市获益 、19 世纪后半期,成年男子获得普选权 、20 世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 、1918 年,30岁以上的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获选举权 二、 美国(民主共和制) 1、联邦宪法的制定: 、必要性:松散的州际联盟,无法满足美国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 1787 年宪法 -基本原则: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制衡的原则;民主原则4 2、联邦制; 、确立; 1787 年建立,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 、巩固: 1861 年内战爆发,林肯平定叛乱,维护统一 4、 两党制: 、形成:华盛顿之后,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 世纪上半期,实行“政党分赃制”

10、、1883 年出台文官管理条例 ,政府体制稳定下来 三、 法国(共和政体) 1、法国大革命 、1789 年 8 月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 、1791 年制宪会议颁布了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 、1792 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2、拿破仑的统治: 、1804 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颁布拿破仑法典 ,发展资本主义 3、路易。波拿巴当选第二共和国总统,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5、 共和制确立的标志: 1870 年普法战争,第二帝国覆灭,第三共和国建立。1875 年宪法颁 布,最终确立。 四、 德国 1、完成统一: 、原因;分裂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完

11、成统一过程:(三次王朝战争:普奥对丹麦;普奥战争;普法战争) 2、德意志帝国统治( 1871 年建立,颁布宪法(特点:建立君主立宪,但留有大量专制主义 和军国主义的残余) 3、魏玛共和国(建于1919 年)人民享有一些民主自由,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残余较重 4、法西斯专制建立: 、背景: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建立: 1933 年 1 月,希特勒组阁 、影响:形成二战策源地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一、近代中国列强发动的几次危害巨大的侵略战争 1、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1)原因:英为扭转中英贸易逆差向中国输出鸦片,在遭到中国严禁后,以林则徐虎门销 烟为借口发动

12、鸦片战争,根本目的是借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之后又与法美 相继签订黄埔条约 和望厦条约。自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传统的朝贡体制被打破,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1)目的: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2)发动国:英法联军 (3)结果:清朝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丧失更多的主权和领土。 战后,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官绅开始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 富,兴起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 3、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年)

13、 (1)原因及导火线:日本侵华预谋已久。朝鲜东学党起义是中日战争的导火线。起义平息5 后,日本以“改革朝鲜案”为借口与清政府纠缠。1894 年 7 月,悍然在朝鲜半岛 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战争。 (2)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了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为严重的马关条约。列强侵 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 额战争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外债。 (3)影响:使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拉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面对危机, 清政府首先进行军事改革;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也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 图存的斗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

14、1年) (1)原因:以“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为名,组成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 率领下进犯中国。 (2)结果:清朝战败,签订辛丑条约。巨额的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在北京设 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5、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9371945年) 中国取得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中国收回宝岛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 常任理事国。 二、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各阶层民众强国御侮的抗争与探索 1、农民阶级: (1)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年) :洪秀全领导的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的的农民运动, 先后以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为纲领。当中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具 有资本主义性质

15、的社会改革方案。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它扫荡了 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坚持斗争14 年后在中外 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2)义和团运动( 19 世纪末 1900 年) :1898 年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对帝国主 义的侵略, 1900 年在八国联军和清政府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2、地主官僚阶层: (1)洋务运动( 19 世纪 60 年代 90 年代) :以曾国藩、李鸿章等地主官僚为代表,主 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自强求富,推动清王朝中兴的一场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 师的惨败标志这场运动的破产,但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由此起步。 (2)清政府“新政”(20 世纪初) :迫于内外压力决定实行君主立宪制,1906 年发布“预 备仿行立宪”谕旨,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宣布组成第一届责任内阁, 史称“皇族内阁”。 3、民族资产阶级: (1)维新变法运动( 18951898年) :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 清政府改良政治,推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变法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 封建地主顽固派的镇压而失败。 (2 ) 辛亥革命: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的统 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的革命。它推翻了清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