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959146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A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A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A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A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20 页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共20 分)(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A、條倍脩休B、特牧福祈C、盆簋益孟D、颖颍顿颈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A )A 说悦B 矜鳏C 歌謌D 昏婚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A 遁遯B 脩修C 辟避D 罢疲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C )A 姜氏何厌之有?B 敢问何谓也?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2、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B 从左右,皆肘之。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第 2 页 共 20 页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 盍各言尔志?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B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D 百里奚举于市。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D)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B 是非君子之言也。C 如今

3、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10 、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A)A 惠等哭,舆归营。B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二、填空题(共20 分)1、 清人张玉书等奉诏编撰的康熙字典按照部首和笔画分卷,全书共分为12 卷。2、清代学者王引之所撰的一部古代汉语虚词专著是助字辨略。3、近人张相所编,汇集唐宋元明清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并加以解释的一部工具书是 诗词曲语辞汇释。4、古书旧注中见到“屯,音肫”的注解,这是采用了直音的注音方法,至于“东,德红切” ,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式。5、根据

4、“四书”分析,“戒”字的构造类型是会意,本义是戒备,警戒。6、根据“四书”分析,“逐”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追赶、竞争。7、从造字结构分析“道”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句中,“道”第 3 页 共 20 页用的是它的引伸义;至于在“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句中,“道”字用的是它的本 义。8、在韩非子五蠹 “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句中, “臭”的意思是 气味。这是古今词义在词性方面发生了变化。9、 “焚”的本义是烧,如“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今义作为词素组成“焚烧” 。10、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句中, “以”的词性是 连词,其语法作用是连接两个形容词

5、,相当于“又”。11 、在荀子天论“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句子中,“与”的词性是连词,它的语法作用或意义是表示并列。12、在“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句中,前“之”的词性是 连词,其语法作用或意义是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三、释词题(共30 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1)收族陵家,为世大戮。戮:羞耻(2)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对事理想不通(4)射其右,毙于车中。毙:倒(5)载玄载黄,我朱孔阳。孔:副词很(6)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贰:不专一,背叛(7)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忝:愧(8)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贿:财

6、物(9)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适:到去第 4 页 共 20 页(10)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则:效法(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10)(1)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焉:语气助词(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加:更加(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莫:没有(3)今有搆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为:被(4)若为庸耕,何富贵也?若:如果四、古文标点题(共10 分)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孙 膑 尝 与 庞 涓 俱 学 兵 法 。庞 涓 既 事 魏 , 得 为 惠 王 将 军 ,而 自 以 为 能 不及

7、 孙 膑 , 乃 阴 使 召 孙 膑 。 膑 至 , 庞 涓 恐 其 贤 于 己 , 疾 之 , 则 以 法 刑 断其 两 足 而 黥 之 , 欲 隐 勿 见 。 齐 使 者 如 梁 , 孙 膑 以 刑 徒 阴 见 , 说 齐 使 。齐 使 以 为 奇 ,窃 载 与 之 齐 。 齐 将 田 忌 善 而 客 待 之 。忌 数 与 齐 诸 公 子 驰逐 重 射 。 孙 子 见 其 马 足 不 甚 相 远 , 马 有 上 、 中 、 下 辈 。 于 是 孙 子 谓 田忌 曰 : “ 君 弟 重 射 ,臣 能 令 君 胜 。 ” 田 忌 信 然 之 ,与 王 及 诸 公 子 逐 射 千 金 。及 临

8、质 , 孙 子 曰 ; “ 今 以 君 之 下 驷 与 彼 上 驷 , 取 君 上 驷 与 彼 中 驷 , 取 君中 驷 与 彼 下 驷 。 ” 既 驰 三 辈 毕 , 而 田 忌 一 不 胜 而 再 胜 , 卒 得 王 千 金 。 于是 忌 进 孙 子 于 威 王 。 威 王 问 兵 法 , 遂 以 为 师 。五、古文今译题(共20 分)把下面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 “求!无乃尔第 5 页 共 20 页是过与?夫颛臾,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内矣。 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

9、欲也。 ”孔子曰: “求!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冉有、 季路见到

10、孔子说: “季氏将要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 “求,恐怕该责备你吧。 ”2.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内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那颛臾,从前先王任命它为东蒙山的主祭,而且它地处楚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3.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周任有句话这样说: “估量自己的才能,担任合适的职务;如果不胜任,就应罢休。你们身为季氏家臣,却不能谏止他讨伐颛臾,要你们干什么?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厌恶那种态度:想这样,却回避不说,而一定给它编造些托辞。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

11、不能守也;第 6 页 共 20 页如果你们两辅佐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招致他们;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其稳定。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二六、选择题(共20 分)(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2、下列各组汉字,都是形声字并且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C )A、陣都鄙隣B、树析休栔C、修脩儵倏D、胃肺膾炙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D )A、暱昵B、翦剪C、桀揭D、赴讣4、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A)A、知智B、昏婚C、雕彫D、襍雜5、下列句子,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B )A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B 日月逝矣,

12、岁不我与。C 姜氏何厌之有?D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6、下列句子中,具有形容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B 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C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D 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7、下列句子,具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第 7 页 共 20 页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 象有齿以焚其身。C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D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8、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B )A 彼且奚适也?B 何以知其然也?C 之二虫又何知?D 去以六月息者也。9、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的一句

13、是(A )A 曹公,豺虎也。B 射之,豕人立而啼。C 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D 于是秦王廷见相如。10 、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B )A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B 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C 见犯乃死,重负国。D 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11 、下列句中,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A )A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C 蟹六跪而二螯。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七、填空题(共20 分)1、 助字辨略的作者是王引之2、古书旧注里常见到如“尨,音茫”这样的注音材料,这是采用直音的注音方式。至于像“膑,鼻引切” ,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式。

14、3、根据“四书”分析,“武”字的构造类型是会意,本义是与军事、战争有关 的事物。4、根据“四书”分析,“脩”字的构造类型是 形声,本义是干肉。5、从造字结构分析“道”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句中,“道”用的是它的引申义;至于在“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句中,“道”字用的是它的 本第 8 页 共 20 页义。6、从造字结构分析“耳”、 “鄙”等字的本义, 可以知道在“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句中,“耳”用的是它的引申义;至于在“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句中,“鄙”字用的是它的本义。7、在报孙会宗书 “下流之人,众毁所归”句中, “下流”的意思是 地位低

15、下,处境低下。这是古今词义在词义方面发生了变化。8、 “仅”在古代有 几乎,将近义,如张中丞传后序 “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9、在“汉王与义帝发丧”句中, “与”的词性是 介词,其语法作用是介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10、在“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句中,“以” 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凭借某种原因。11、 在 庄子秋水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句中, 后一个“于”的词性是 介词,其语法作用是用与被动。八、释词题(共30 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1.射其左,越于车下。越:坠落2.苟有险,余必下推车。险:险阻

16、3.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即:就是1.我決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决:通“翅”,迅疾的样子第 9 页 共 20 页2.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卒:通“率”,聚集于3.故饑岁之春,幼弟不饟;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饑:荒7赦之,以劝事君者。劝:勉励8.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爨:烧火做饭9.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柔桑:嫩桑10.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贳:赦免,宽大(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10)1.志乎古,必遗乎今。乎: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则:如果,连词,表假设3.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虽然:表让步连词“虽”(相当于现代汉语和连词“虽然”)与代词“然”搭配使用,意为“虽然这样”,其作用相当于表让步复句的一个分句。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固:本来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