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957064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物】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物】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物】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物】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 2014-2015 学年下学期高二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理科综合第三次月考理科综合(本试卷共 36 小题,满分 30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分,满分分,满分 6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对的得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对的得 4 分,选错或不答的得分,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分。1关于灭菌和消毒的理解错误的是( )A消毒和灭菌实质是相同的B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

2、孢子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2. 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牛物。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 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上述方法不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 )A大肠杆菌 B霉菌 C放线菌 D固氮细菌3. 以下对 DNA 和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鉴定)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都要用猪血细胞来做实验材料B在 DNA 的粗提取中可利用 DNA 在不同浓度盐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而析出C在实验中都要进行除杂处理以便得到较纯净的 DNA 或血红蛋白 D将

3、析出的 DNA 溶解在 2mol/L 的 NaCl 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后呈现蓝色4PCR 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 DNA 片段的技术,下列有关 PCR 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 DNA 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 DNA 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C延伸过程中需要 DNA 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DPCR 与细胞内 DNA 复制相比所需要的酶的最适温度较高5转基因动物的培育、动物体细胞核移植中都必须用到的两项技术是( )动物细胞培养 克隆 减数分裂 胚胎移植A B C D6关于桑椹胚和囊胚的比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2A. 囊胚

4、期细胞分化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B. 囊胚期的细胞出现了细胞分化,但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C. 桑椹胚的各细胞结构、功能基本相同D. 囊胚期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差异不是复制水平上的差异,而是转录水平上的差异引起的24下列关于生物工程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B在植物组织培养形成试管苗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而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依据的原理均相同,都能形成杂种细胞和杂种个体D“试管婴儿”实质上就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产物,能使不能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夫妇得到自己的孩

5、子25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都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C.各项生命活动都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D.性行为的形成主要由性激素调控三、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小题,共 182 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26 (1

6、6 分)下图表示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科学家在进行图中操作时,通常要用 分别切割运载体和3目的基因,运载体与目的基因的黏性末端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而结合,并通过 的作用而连接起来。(2)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之一是 法则,可用公式(图解)表示为。(3)是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经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有抗虫特性的转基因植株。经分析,该植株细胞中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携带目的基因的 DNA 片段,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杂合子。理论上,在该转基因植株自交产生的 F1代中,仍具有抗虫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若将上述抗虫棉植株的种子种植下去后,后代往往有些植株不再具有抗虫特性,

7、原因是发生了 。要想获得抗虫纯合子,常采用的方法是。(4)下列是几种搭配的密码子,据此推断图中合成的多肽中前三个氨基酸种类(按前后顺序排列) 。甲硫氨酸(AUG) 、甘氨酸(GGA) 、丝氨酸(UCU) 、酪氨酸(UAC) 、精氨酸(AGA) 、丙氨酸(GCU) 27.(16 分)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 细胞) ,能参与人体的免疫的过程(如下图示意) ,请回答下列问题:(1)DC 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与 T 细胞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 T 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体现细胞膜的 功能。(2)由图知,DC 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具体功能

8、是 。DC 细胞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医学,DC 细胞免疫疗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获取患者的DC 细胞,经 技术体外增殖后,回输入该患者体内,提高清除抗原的效果。(3)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异常细胞,并以清除,4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 、 功能。(4)艾滋病病毒(HIV)通过 T 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 CD4受体识别 T 淋巴细胞并侵染,从而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增殖。其研究思路是:利用 HIV 可识别经 修饰的成熟的红细胞,让 HIV 识别并侵染,侵染这种细胞后的 HIV 病毒却无法增殖(HIV 病

9、毒的遗传物质无法扩增,其蛋白质也无法合成) 。请简要说明 HIV 在这种“陷阱”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_ _。28(16 分) 肺癌在全国的发病率居肿瘤之首,小细胞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上海肺癌研究所细胞与分子免疫研究室在国内率先研制出一种名叫“2F7”的靶向生物导弹。这种生物导弹是一种专门对小细胞肺癌产生特定靶向性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注入静脉后,会“直扑”小细胞肺癌病灶,使其携带的肿瘤化疗药物能“集中火力”抑制、杀灭肿瘤细胞。这预示着化疗药物有望弥补“良莠不分”损害全身免疫力的缺陷。(1)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原理是 。(2)制备单克隆抗体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有 、 。(3)单克隆抗体是

10、由 细胞产生的。该细胞具有的特性是: ,其根本原因是: 。(4)静脉注入而不是口服单克隆抗体的原因是 。(5)单克隆抗体与肿瘤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属于 免疫。29.(16 分)研究发现随着动物衰老,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皮肤胶原蛋中肤羟脯氨酸含量会下降,而血液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会增加。为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刚进入衰老期的小鼠相关指标的影响做了以下实验:5请回答:(1)可用试剂将胶原蛋白溶液与肤羟脯氨酸溶液区分开;皮肤组织细胞分散后更有利于提取肤羟脯氨酸,为此最好加入 酶。(2)本实验用小鼠而不用家兔作为材料的优点主要是 ;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饲料中不能含有的物质是 。(3

11、)请在右图中用柱形图描述实验中衰老小鼠血液中LPO 的含量。(4)胶原蛋白在肤羟脯氨酸含量下降会引起皮肤衰老,实验表明,剂量的大豆异黄酮对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最强;大豆异黄酮对衰老小鼠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是 ;高剂量的大豆异黄酮通过显著降低 而对动物衰老有一定的延缓作用。6生物参考答案生物参考答案一、二、选择题:(共 36 分)题目1234562425答案AAACBAABCD三、非选择题:(共 64 分,每空 2 分)26 (16 分) (1)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 连接酶 (2)中心 (3)3/4 性状分离 连续自交 (4)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27 (16 分) (1)

12、信息交流 (2)摄取、处理并呈递抗原 动物细胞培养 (3)防卫 监控 清除 (4)CD4受体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28(16 分) (1)每种 B 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2)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培养 (3)杂交瘤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单一抗体杂交瘤细胞具有双亲细胞的全套遗传物质(4)抗体是蛋白质,口服会被分解而失去作用 (5)体液 29(16 分) (1)双缩脲 胰蛋白(胶原蛋白)(2)繁殖力强、后代数量多、易饲养、成本低(任写 2 个) 大豆异黄酮(大豆)(3) 如图:7(4)中 高剂量可明显降低酶活性,而中低剂量对酶活性影响不明显 血液中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LPO 含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