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档介绍的是“经济数学基础”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0952320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文档介绍的是“经济数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本文档介绍的是“经济数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本文档介绍的是“经济数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本文档介绍的是“经济数学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本文档介绍的是“经济数学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文档介绍的是“经济数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文档介绍的是“经济数学基础”(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单元课标要求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 ,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 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 问题。单元概述本单元讲述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情况,认识当前世 界经济发展趋势。复习时应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内容 。一个中心指经济全球化这个世界经济总的发展趋势。从 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

2、义世界体系的崩溃,到资本主义世 界三足鼎立的局面的形成,从世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到 世界贸易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无不昭示着经济全球化的 事实。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国 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二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表 现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以此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二战 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体系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对立隔绝;20世纪70 年代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 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加速。单元复习策略 1.首先要理清三个关系:一

3、是注重二战后美国倡导建立国际经济组 织的主观目的与客观影响之间的关系,二是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 全球化的关系,三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 系。 2. 要注意本单元内容和时政热点的联系,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 影响,欧盟问题,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等。 3.学会用辩证的历史的眼光来分析认识问题,如通过分析经济全球 化的实质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是 一把双刃剑,进而理解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联系与 区别。 4.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 全球化,从整体上看都是经济全球化在二战后的表现,需从整体上 理解掌握。尤其是

4、对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是二战后世界经 济的发展趋势,二者有一定的冲突,但二者关系又是密切的,区域 经济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是区 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最终结果。 单元易错点 1.欧洲经济一休化的根本原因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与经济联系的需要。 2.欧洲经济一体化起步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正式成立,而不是欧洲经济共 同体的正式成立。 3.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经 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 经营管理方面占绝对优势。 4.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并不能说明美元已 不是世界上最

5、主要的国际货币,而是反映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 5.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而不是全球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 合理配置,逐渐以至最终完成消除国家间的各种壁垒,使其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从而把世界经济变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全球一体化:由各国(地区)政府间签订一系列的协议和条约并建立相关的具有 法律约束力和行政管理能力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将各国(地区)之间形成的经 济融合关系从法律和组织上确定下来。全球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制度上和组织 形式上的体现。全球一体化目前仅表现为一种发展趋势,尚未正式起步。 6.注意亚

6、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性质是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 单元知识结构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遭到重创新航路开辟后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世界经济体系开始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经济体系初步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经济体系最终确立二战后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体系 重新确立(40年代)60-80年代末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迅速发展90年代以来 世界经济全球化 趋势加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材料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 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 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

7、为代价,解决自身的 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30年代世界经济危 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 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 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 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根据材料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战前国际金融领域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战后各国经济政治实力发生重大变化(或战后美国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盟主,实力空前强大); 美国对外扩张经济,企图掌握世界经济霸权。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背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确立 1944年夏,美、英、

8、中等44国集会并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 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 发银行即世界银行(两大支柱)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 IMFIMF) 宗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 主要任务: 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加强国际货币合作,为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 期贷款。材料 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韩元贬值一半以上,韩国政府 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紧急贷款以稳定汇率,得到了其提供的 195亿美元的巨额贷款,并按其方案进行了改革。经过短短的两年 ,韩国金融秩序稳定,经济迅速恢复。 结合材料思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有哪些作用?结合材料思考:

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有哪些作用?作用:有利于金融秩序的稳定和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 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世界银行(WB)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初期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后来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 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材料一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于1946年6月开始营业。 在其成立之初 ,贷款主要集中于欧洲国家,总贷款额约5亿美元。 材料二 2008年3月21日,北京:世界银行执董会昨天批准给中国 的“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3840万美元贷款,用于修 缮保护甘肃省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文化自然遗产,开发可持续旅游 业。- 世界银行集团网站 上述材料表明了世界银行的

10、成立有什么作用?为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有利于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3.特征 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以 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投票权的多少根据成员国 认缴资金的数额决定。特别提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的宗旨区别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侧重短期性贷款,主要是稳定各国汇率,实现 收支平衡。“灭火器” 世界银行:侧重长期性贷款,主要是对生产性投资的援助,恢复发 展各国经济。( 31.1035 克 ) 美元黄金 各国货币35美元 = 1盎司黄金英磅法郎加元4.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积极作用: 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了金融

11、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消极影响: 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 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确立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加强了对资本 主义世界经济命脉的控制,便利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黄金储备在1945年相当于200.8亿美元,1949年为 246亿美元,这时最高数字。但到了60年代中期,外国持有美元的 数额已经超过了美国已有的黄金储备。各国争先用手里的美元向美 国兑换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捉

12、襟见肘。1961年,美国不得不 与西欧联手,成立“黄金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形成了以美 国为首的“十国集团”(美、英、法、西德、意、荷、比、瑞典) ,共同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及所学知 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布雷顿森林体系日渐动摇 原因: 欧洲经济的恢复; 欧洲逐渐走向联合; 美国经济实力的衰退,无力承担稳定美元的责任; 日本的崛起; 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29 年10月,一场破坏力极大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 并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形成前所未有的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

13、机 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生产大幅下降, 失业人口剧增,各种矛盾激化,社会 动荡,资本主义制度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人民版教材 材料二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求解 困之道。其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调整了19世纪以来的自由主义经济政 治,尝试发挥国家在经济与社会中的调整作用。”与此同时,意、日、德 、三国先后建立了法西斯体制,走上了对内独裁与对外扩张之路。人类社 会面临战争威胁。 -高中历史上海版教材 材料三 2008年9月14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说,美 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中。这场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 正在增大。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

14、响,中国经济在过去连续5年两位数的增长之后, 正以高于预期的速度降温。 银行倒闭、股市暴政、油价跳水、流动性短缺金融危机下各自“噩 耗”纷至沓来,让人们感到有些措手不及。在危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各 国开始认识到,各国应当寻求更为有效的全球策略来应对这场金融危机, 通过各种平台,加强磋商与沟通。 -据人民网相关信息整理1929年经济大危机有很强的破坏力,它导致了哪些矛盾的激化 ?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 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据材料一、三,两次危机都具有较大的破坏力,此外,它们还有 什么相同特征?这种特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由一国波及到多国;

15、引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世界市场形成。 据材料二、三,面对两次经济危机,世界各国应对的措施有何明 显的不同?试分析当前世界各国应对措施产生的社会根源。 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国着力于寻求各自的出路;当前世界各国寻 求全球合作来应对危机。原因:国际贸易日趋制度化、规范化;全 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各国相互依存程度增强。 请结合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对当前经济危机的认识,你认为我国政 府在“寻求更为有效的全球策略”的基础上,对内还应该采取哪些 措施来减轻危机的危害。 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引导;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采取得力措施拉动内需。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朝鲜战争起,美国全球扩张和争霸进

16、一步加强,海外军事开支 和各种“援助”名目繁多。这些开支50年代平均每年53亿美元,60年代平 均每年近60亿美元,70年代前3年平均达71亿美元。 材料二 1950年-1975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 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 1951-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 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材料三 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注:为顺差,为逆差 材料四 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回答: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结合材料说明其原因 年代 1950196019701973与日本的贸易 +2.4+2.0-15.9-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10.7-5.8-17.8年代1937年1950年1960年1971年1972年 资本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