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50951691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3.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泸医附院感染科 钟利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耐药菌及耐药机制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抗菌药物占全部药物份额抗菌药物占全部药物份额上海:超过总量的1/4,头孢菌素50%世界:抗菌药物仅占2 销售额前销售额前1010位药物位药物上海:有4种抗菌药物,排名1、2、4、5世界:没有抗菌药物中国 138克/人/年 美国人的10倍中国人 买抗菌药物容 易美国人 买枪容易美国 20 % 英国 22 % 中国 50 %三级 70% 二级80% 一级90% 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年度抽样数用药数使用率抽样数用药数 使用率20066060100%605083.3%2007606

2、0100%603253. 3%20086060100%604473.3 %合计180180100%18012670.0%感 染 控 制200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9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 卫生保健机构内环境感染控制指南 -2003美国(CDC) 中国抗菌药物滥用的根本原因 制度缺陷 监管不力以严格控制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预警机制 产产ESBLsESBLs、Amp-CAmp-C 的细菌数量

3、种类在上升的细菌数量种类在上升VREVRE日益增多日益增多 VRSAVRSA出现出现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 ( (CDAD)CDAD)发生率和死亡率日益增加发生率和死亡率日益增加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菌:l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l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l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l艰难梭菌(CD)l耐青霉素和多重耐药的肺炎链球菌(PRSP)细菌耐药细菌耐药全球性难题全球性难题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 :l l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l I 型酶(AmpC)l 多重耐药药的非发发酵菌 肺炎克雷伯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 阴沟肠杆菌 产气肠杆菌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4、 鲍曼不动杆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天然耐药菌支衣原体 立克次体 : 作用于细胞壁药物肺炎链球菌: 氨基糖苷类肠球菌属: 头孢菌素类李斯特菌: 头孢菌素类沙门菌、志贺菌: 氨基糖苷类、1,2代头孢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碳青霉烯类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2005)分离株数:分离株数:22774 22774 GG+ +33.1% G 33.1% G- -66.9% 66.9%大肠埃希菌产ESBLs检出率为38.9(2057)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为39.1(1370)MRSA检出率为69(5293)MRCNS检出率为82(7495)PRSP检出率为61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

5、6(5):289耐药机制1)灭活酶或钝化酶的产生:-内酰胺酶 2)作用靶位改变 3)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4)主动外排作用 5)形成细菌生物被膜细菌耐药机制4422131.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如铜绿 假单胞菌特异性孔蛋白OprD2缺失导致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2.产生各种酶:如-内酰胺酶 等3.泵出机制:如铜绿假单胞菌的 MexAB-OprM系统的主动外排作用 导致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性4.抗生素结合靶位改变:如青 霉素结合蛋白(PBPs)的改变导致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细菌耐药机制形成生物被膜BIOFILM 生物被膜是细菌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形式。 美国CDC的研究表明,约65的感染性疾病与

6、细菌生物被膜有关。 随着各种侵入性医疗器械的广泛应用,由细菌生物被膜造成的难治性感染已被临床广泛关注。 1987年Pro.Costerton首先提出了生物被膜理论。细菌生物被膜是指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的由细菌自身产生的胞外多聚基质包裹的菌细胞结构群体,它是细菌的一种具有自我保护性的生长模式。 细菌生物被膜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可逆性黏附不可逆黏附微菌落形成成熟生物膜生物膜扩散成熟生物被膜的特点*高度有组织的结构,具有不均质性*由塔状或蘑菇状微菌落组成,其余空间被网状分布的胞外多 聚基质所占据。*较浮游状态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101000倍。*尚无特效药物*目前发现小剂量的大环内酯类

7、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感染有一定效果耐药性模式交叉耐药(Cross drug resistance CDR)对作用机制相同的抗菌药物同时耐药 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对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菌药物同时耐药泛耐药 (Pan drug resistance PDR) 对临床常用药物基本耐药抗生素后时代超级耐药菌新药开新药开 发困难发困难安全有 效经 济合理应用耐药 性药物相 关 疾病 医疗费 用 增加不合理 应用应用抗菌药物前思考的十个问题合 理 应 用 是否具有应用或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是细菌感染吗?治疗 预防无细菌感染并发症的病毒感染不明原因的发热 特

8、殊病原体内科预防用药适应症风湿热复发的预防流脑的预防疟疾的预防结核病的预防与新发菌阳患者密切接触的儿童糖尿病等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或新近阳转者结核菌素试验新近阳转的青年人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的预防新生儿眼炎实验中不慎感染:布鲁杆菌 鼠疫杆菌复发性中耳炎 肝硬化腹水 菌尿症(孕妇、婴幼儿、老年)外科预防用药适应症手术野有显著污染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大异物植入手术手术涉及重要器官:眼科手术(局部用药预防)脑外科手术高龄或免疫缺陷患者外科预防用药的意义手术患者抗生素使用率达96-1O0%抗生素使用时间延长、联合用药种类增加,切口感染率也增高或并未减少术后用抗生素的比不用的发生感染的几率高术前用药

9、效果好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保证切口周围血管和组织内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常规用法颅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乳腺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腹外疝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 胃十二指肠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阑尾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结、直肠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肝胆系统手术第二

10、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心脏大血管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泌尿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一般骨科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 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 万古霉素 妇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 可加用甲硝唑 剖宫产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是否采集了标本,进行了细菌学检查诊 断监 测感染部位临床资料 休克等涂片结果最可能是什么细菌感染n葡萄球菌属: 皮肤软组织、血流感染心内膜炎、肺炎、脑膜炎、

11、食物中毒 n链球菌属 :蜂窝织炎、猩红热、扁桃体炎产褥热、血流感染、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新生儿脑膜炎n n肠球菌属肠球菌属:尿路感染、腹腔感染:尿路感染、腹腔感染血流感染、心内膜炎血流感染、心内膜炎革兰氏阳性球菌n埃希菌属:尿路感染 、胆道感染、血流感染 腹膜炎、脑膜炎 、肺炎 n克雷伯菌属:肺炎、血流感染、尿路感染、脑膜炎 n假单胞菌属:尿路感染、烧伤创面及褥疮感染、血流感染、肺部感染、脑膜炎 如果有几种抗菌药物选择,何种最佳2005年 目前常用的有133种链球菌青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唑啉氨基糖苷(心内膜炎) 万古霉素 新青霉素庆大霉素一或二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利福霉素氟喹

12、诺酮类:莫西沙星万古霉素 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n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林n氟喹诺酮类:联合 莫西沙星n氨基糖苷类:联合n利福霉素类(rifomycin):联合n其它:链阳霉素、恶唑烷酮类n 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n半合成青霉素n三、四代头孢菌素n氟喹诺酮类n氨基糖苷类n碳青霉烯类铜 绿 假 单 胞 菌n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n三代(哌酮、他啶)及四代头孢菌素n碳青霉烯类carbopenemsn氟喹诺酮类n氨基糖苷类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 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肺克、肠杆菌,质粒介导对所有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可被棒酸抑制治疗:泰能,

13、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不宜单用),酶抑制剂加三代头孢菌素(或哌拉西林)应用碳青霉烯类的注意事项 嗜麦芽窄食假单胞、黄杆菌属、衣原体及真菌对其天 然耐药,可根据病情同时加用抗真菌药,保护肠道, 注意菌群失调 胆汁中浓度低,不是胆道感染及胆源性败血症的最佳 用药 可诱发癫痫抽搐,不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美罗培 南可)不宜用于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感染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感染多数社区获得性肺炎术前预防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应用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感染肠球菌感染青霉素高度耐药的链球菌艰难梭菌感染副作用耳毒性肾毒性变态反应糖肽类 万古 霉素替考 拉林G G 球菌球菌适应症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长期用药有产生耐药可

14、能者减少毒性较大药物的剂量其他:脑膜炎、骨髓炎等是否需要联合应用目前比较肯定的联合用药结核 草绿色链球菌及肠球菌心内膜炎 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部分MRSA 布氏杆菌 李斯德菌 真菌 外科感染:复合外伤联合用药注意事项相互拮抗毒性作用的叠加患者方面的因素体质特殊生理病理状态老年人免疫缺陷患者特殊部位感染特殊部位感染副作 用副作用n毒性反应n变态反应n二重感染副作用-毒性作用n肝脏毒性:四环素、红霉素酯化物、磺胺 、抗结核药物、两性霉素Bn肾毒性:氨基糖苷类、磺胺类、两性霉素B 、多粘菌素、万古霉素n神经系统: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药物副作用-毒性作用n心脏: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药物、 二性霉素B、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n血液系统:氯霉素n胃肠道:化学刺激及菌群失调n赫氏反应及类赫氏反应:n其他:牙齿大环内酯类的心脏毒性红霉素、螺旋霉素、克拉霉素多见 表现:复极异常,QT间期延长及恶性心律失常(TDP ) 下述情况慎用该类药物 原发性QT间期延长、心功能不全 电解质紊乱、药物(A及类抗心律失常药、阿司 咪唑、特非那定、西沙比利等)可致获得性QT间期延 长的患者 肝肾功能障碍 处理:停药、纠正电解质紊乱及心肝肾功能、阿托品 或异丙肾缩短QT间期,利多卡因治疗TDP副作用变态反应n过敏性休克n药物热n皮疹:青霉素类,磺胺常见n血清病样反应:型变态反应,青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