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资源网古代诗歌鉴赏方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951278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7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资源网古代诗歌鉴赏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资源网古代诗歌鉴赏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资源网古代诗歌鉴赏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资源网古代诗歌鉴赏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资源网古代诗歌鉴赏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资源网古代诗歌鉴赏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资源网古代诗歌鉴赏方法(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专题辅导高考专题辅导古代诗歌鉴赏之五古代诗歌鉴赏之五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掌握常识(典故、修辞、表现手法等 )把握意境(景 、 事、情)理解:词义、句义鉴赏 :古 诗 鉴 赏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方法指导()鉴赏方法指导()1、整体感知主旨2、组合意象,探究内涵3、认知精妙词语体会意境4、抓住诗眼体会主旨5、多角度领会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 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 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析:忌先扣某些字眼,如“苦”“愁”“寂寞”等字 眼,以免扰乱全局理解,以为是概叹梅之不幸 ,生怜惜之情。应当先整体把握作者用先抑后 扬手法

2、,赞美梅花高格劲节美好品质意境。 (一)整体感知主旨 (二)组合意象,探究内涵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 整体(“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龙) 。品味意境感知意象,就要借助意象。 例: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 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 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 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从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 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 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

3、者而言 ,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 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 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1、认知精妙词语:生动、富有表现力词语 (动词、形容词、虚词等)例:明月别枝惊鹊 惊:使鹊惊 日出江花红胜火 胜:超过 山寺月中寻桂子 寻:找 体会意境:明月别枝惊鹊(依恋美好情) “寻”、“看”(清闲、幽静)(三)认知精妙词语体会意境 2、领会意境创作的方法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表达技巧:虚实结合、烘托、比喻、夸张、用典、联想与想象等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 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四)抓住诗眼体会主

4、旨 诗眼为“心远”。因为“心远”所以,“无车马 喧”、“地自偏”、不必辨言。“真意”虽比“心远” 深一层,但也是从“心远”中生出来的。将“心远 ”与各组合的意象印证,本诗主旨“退隐后对尘 世超脱的心境”就非常明确了。理解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与作品风格 : 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 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 体察背景:同是烽火战争唐朝安边创立功业,南宋 收复失地悲壮。(五)多角度领会注意题目观书有感二首 朱熹其一 其二半亩言塘一鉴开, 昨夜江边春水生,天光云影共徘徊。 蒙冲巨舰一毛轻。问渠哪得清如许? 向来枉费推移力,为有源头活水来。 此日中流自在行

5、。 注意注释闺意献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 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抵万金。注意比较采莲曲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 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飐风:在风中摇摆。 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简析两首诗 中采莲少女 形象的异同 之点。 两首诗中的采 莲少女都热爱 劳动,辛勤劳 作。王诗中少 女美丽,欢快 ,充满青春

6、活 力。白诗中少 女羞涩,纯真 ,情感真挚课堂巩固练习课堂巩固练习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2年全国题)春夜洛阳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指出,“折柳”二字是全 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 关键”之说?为什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考查诗歌 形象)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 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 诗的关键。(考查诗歌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2003年春季题)闻雁 (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

7、高斋闻雁来。寒塘 (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五言绝句。(考查诗体常识)这两首诗都 是抒发思乡之情(或“秋思”)(考查思想 内容)(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答: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 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 子思乡情。故诗人常借雁来抒情,寄寓自 己的浓浓乡愁(考查形象)三、阅读下列唐诗,简答下列问题。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 ,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

8、西富县),寄居羌村。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 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 。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 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 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思考:(1)“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是 谁在“独看”呢?儿女在旁,又为什么说是“ 独看”呢? (2)此诗构思上有什么巧妙之处?(1)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 (2)不从自己角度写思念对方,而从对方思 念自己的角度来反向表达思念之苦,全诗侧 面虚写(化实为虚)。四、思考:(1)下面两首诗词采用了

9、极为相似的修 辞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2)两首诗词表现 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 查 子(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也都表达了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得分点)崔诗 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去年”寻春艳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景但人 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曲折尽 致地表达了出来。(得分点)欧阳修词上片说 去年,下片说今年,元夜、花、柳、灯、月都 依旧,就是“不见去

10、年人”,继而用“泪满春衫袖 ”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很充分。(得分点)五、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如梦令 ( 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 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 在武陵微醉。思考:(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 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2) 由此可 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它有什么 形象寓意?(1)“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或 世外桃源)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 的桃花源记。 (2)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这首 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 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 、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

11、作者正是 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来表 达自己身陷风尘(桃源:宋词中指代妓女住 处)而心自高洁的情怀,赞美了红白桃花独 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六、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延伸研究练习题)听张立本女吟(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注:“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鉴赏指导: 据诗题可知,此诗为诗 人听了张立本之女吟诗后作,要理解诗的 意境,关键在于把握住张立本女“独步”、 “自敲”、“清歌”的形象和“凉”“月如

12、霜”这 此透露气氛特征的词语,在此基础上归纳 并作具体分析即可。要求:采用文学短评形式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意境。(专题短论)少 女环境外貌描写行动描写危冠(高帽子)广袖(宽袖子)楚宫装(窄腰裙)独步 逐 自敲 清歌闲庭夜凉砌竹月如霜凉爽的闲庭寂静的夜空如霜的秋月南方贵族女装孤寂清纯形象典雅清高清幽寂静意境清雅幽静答案示例: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得分点)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蛾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得分点)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读者只要领会清雅幽静之境,便能走进女诗人超尘拔俗,淡雅清纯的内心世界。(得分点) 让理想的雄鹰展翅高飞! 祝同学们祝同学们 高考金榜题名高考金榜题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