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图文转换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951244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图文转换题(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文转换高考考点 学习目标1了解图文转换题的三种类型。2掌握图文转换题目的解题步骤。一、图文转换题的题型 (一)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1、 表(格)文(字)转换题; 2、 图文转换题;3、(漫)画文(字)转换。(二)从表达角度分为:直接表述图表信息和对图表信息 推断总结题两种1. 对下表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将答案写在横线上。语文学习杂志刊登了1993年至1999年中 学“优秀教师名录”,对此分别按出生年代和年 龄进行统计,见下表: 出生年代 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及以后比例23.33%64.29%12.38教龄龄 20年以上 1120年 10年以内 比例 4.76% 73.81% 21.43%

2、由此可见,当前优秀语文教师的群体,以 为主,次之。 这说明: ;“论资排辈”评价教师的优 秀与否的做法,已成为历史。1. 对下表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将答案写在横线上。语文学习杂志刊登了1993年至1999年中 学“优秀教师名录”,对此分别按出生年代和年 龄进行统计,见下表: 出生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及以后 比例23.33%64.29%12.38教龄龄 20年以上 1120年 10年以内 比例 4.76% 73.81% 21.43% 由此可见,当前优秀语文教师的群体,以60年代出 生、教龄在1120年的为主;50年代出生和教龄在10 年以内的次之。这说明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师 已成为优秀

3、教师的主体;“论资排辈”评价教师的 优秀与否的做法,已成为历史。二、表文转换题解题思路及注意事项: 答题技巧:对图表基本内容进行概述:要忠实于图表 ,不要想象或虚构,主语一般是题目的调查对象 ,谓语部分概括主要数据的变化。一般用主谓句 陈述。第二问一般问从该图中得出什么观点或结 论。答题要思考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 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答案用语 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 表题)中的词语。1、 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在最 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图书图书 状

4、况 完好 无损损 损损坏 较轻较轻 损损坏 较较重 损损坏 严严重 图书图书 数目 (册) 20000250004000015000【堂上迁移】 解题思考:调查什么?情况如何? 把相关词语圈划出来。解析 试题考查的是根据图表分析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 ,因此,仅仅能分析出图表所提供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能从具体的信息中抽象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题 目告诉我们,这是一次图书损坏情况调查统计。从表中 可以看出,围绕“图书状况”从“完好无损”等四个方面进 行调查统计,用四个不同数字(总共10万册,与题干所给 条件相同)交代了四种不同的情况,由此可看出要说明图 书的损坏情况,这是一条显性结论,不难回答。

5、难的是 另一条结论从何而来呢?只要细看一下文字信息,其中 有“学生阅览室”的暗示,也刚好与图书损坏的情况连起 来了,原来学生正是损坏的主体,这就涉及学生的道德 水平、公德意识,另一条隐性结论也就浮出了水面。答案(1)该校80的图书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2)学生不爱惜图书,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直接表述图表信息】题 1下面是一份有关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材料, 试根据这个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从表中数据的纵向对比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带有普 遍意义的识记规律,即 (20个字以内) 时间时间 分配 16个无意义义音节节回忆忆百分数 5段传纪传纪 文回忆忆百分数 立刻 4小时时后 立刻 4小时时后

6、全部时间诵读时间诵读35153516 1/5用于尝试尝试 回忆忆50263719 2/5用于尝试尝试 回忆忆54284125 3/5用于尝试尝试 回忆忆57374226 4/5用于尝试尝试 回忆忆 74484226用于尝试回忆的时间越多,背诵效果就越好。 总结总结 解题题思路:1、 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 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还有题干中句式要求 和字数限制,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具体 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 2、 仔细分析图表,全面准确捕捉信息。 如找出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 数据及其变化特点。 3、 依据题干要求,规范答题。1.下面是某地几所学校的课外

7、阅读活动与学生阅读能力情 况图表,读后在后面的空格上填写句子。 学生阅读能力值8642偶尔 一次两月 一次一月 两次每周 两次学生课外阅读活动频次某地几所学校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时间不等,其时间为偶尔 一次,两月一次,一月两次,每周两次,学生阅读能力值分别为 2、4、6、8,这表明 : 学生阅读能力与课外读书时间成正比,经常开展课外阅 读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推断总结】题 解题注意事项: 1、 注意题目中的标志性词语:信息推断题题干 中往往有“该图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 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 出)”等标志性词语。记得留意题目中的调查主 体,调查目的。

8、2、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反映事 物变化规律的词要准确。如表程度范围的“近一 半(约50%)”“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 )”“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约几成 ”等。 3、复核答案,看是否遗漏、多余、误推等。 二、图文转换题的解题思路 例:下面是北京2008年残奥运会会徽“天地人”的图形 ,试根据这一会微,完成下列题目: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画面: 2、请描述该会徽所表达的含义。(指 出其中一点即可)解题思路: 1、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间中英文 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2、说明(介绍)画面要按顺序。 如上下、左右、主次等。参考答案

9、(1) 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天地人”由三部分 组成:一是图形部分,即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形; 二是“Beijing 2008 Paralympics Games”字样;三是国际残 缺人奥林匹克委员会标志。 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 义)说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 该题可作如下想象:像中文的“之”字; 像运 动的人形;红色,寓意太阳; 深蓝色,寓意 蓝天; 绿色寓意大地。参考答案(2)会徽图形部分,以书法的笔触表现一个运动的人形 ,仿佛一个向前跳跃的体操运动员,又象一个正在鞍马 上凌空旋转的运动员,体现了运动的概念; 会徽图形部分同是也可看作是中文的

10、“之”字,其曲折 ,寓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 会徽所使用的色彩中,红色,寓意着太阳;蓝色寓意 着蓝天,绿色寓着大地。三种颜色的三个笔画综合起来 成为一个运动有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人的自身与 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 把中国的文字、书法和残奥精神融为一体,集中体现 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具有深厚的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4、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平实、清晰。不能 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 5、力求避免遗漏说明内容,要认真观察图的组成部分,并 落实好。练习:下面是“中国电信(China Telecom)”的图标,仔细观察后,根据要求答题。 1、

11、根据你的理解,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中国电信图标的创意;2、结合这一图标,为中国电信拟一广告语,不超过20个字。 总结: 第一、 抓住图标的特征联想。 所谓特征,即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 这一事物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地方。 事物的特征是多方面的,要依照 说明的目的和读者对象来确定说明 某个方面的特征,不需要面面俱到。 第二、在联想的础上,分析内涵、寓意。A、“C”“C”形象化的电话,推测其意是中国电信沟通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B、“C”“C”两副牛角 ,联想到股市的牛,可代表中国电信 上市的美好前景;C、“C”“C”地球的图形或经纬线,可推测其意是中国电信走 向世界;D 、鸟的翅膀,可推测其意是中国

12、电信蒸蒸日上。 第三、广告词是高度浓缩的语言,要简明易记,文辞优美。 广告词:1、中国电信,开创人类美好未来。2、中国电信,沟通你我他。3、中国电信,为你架起通往世界的桥梁。4、中国电信,插上腾飞的翅膀。小结:一、抓住图标的特点联想;二、在联想的基础上,扣住行业特 点来分析其内涵、寓意。 右面是我国“国家节 水标志”图,请说说 你对构图设计含义的 理解。 图形由地球、水滴、水(手掌)三个部 分组成。寓意:图象征着地球,每个人 手上都有一滴水,暗示地球上水资源有 限,大家要节约用水。 三、画文转换题的解题思路 2005年湖北高考试题第23题: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 作答。 简要说明你对漫画

13、内涵的理解。 为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注意:不能以“无题 ”为题。 题型:1、描述画面内容; 2、理解内涵、写出寓意; 3、拟广告语; 4、拟标题。第一步:审读画面,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 审读漫画的过程就是对漫画中人、景、物等信息 点的认知过程,是对画面信息的初步感知阶段。 第二步:合理想象,丰富画面信息。想象补充画面信息主要是借助漫画提供的情境 ,丰富画面内容,是对画面信息的深入感知过程。 第三步: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类类比联联想是在审读审读 、想象的基础础上,将画面信 息跟现实现实 生活相联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创创作意图图, 在类类比中明晓晓漫画寓意的过过程 。 记叙类漫画

14、可从人、事两方面进行联想时,对人 物应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表情神态、穿着打扮及人 物间的关系;对事情应注意时间、地点、前因后果及 发展趋势。寓意类漫画是以自然现象或景物作为创作素材的 ,它往往是影射社会生活中的某类人或某一现象。对 这类漫画,应跟现实生活作合理的类比联想,注意画 面形象的类比象征义。湖北高考题第23题漫画中的“大树”象征现实生 活中那些为孩子张罗一切的人,“小树”则象征现实 生活中那些因大人为自己做好一切而缺乏锻炼机会的 小孩。通过这样的类比联想,该漫画的内涵就清楚了 ,即大树以自己的高大荫庇小树,反而妨碍了小树的 成长。作者是借此讽刺当今社会中因过度呵护溺爱而 导致的弊端。

15、标题可为:大树的爱 答题技巧、概括主题的方法概括画面的主题,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分析画面 的内容,找出其讽刺或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 的,一般多是标题),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 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通常要采取联想的方 法,由物及人,彰显意义。、拟加标题的技巧标题是漫画的眉目,它有暗揭示漫画寓意或揭示 讽刺对象的作用。拟定标题先要弄清漫画讽刺的主 体和漫画的主题,然后围绕讽刺的主体或主题拟加 标题。拟题可直接以讽刺或颂扬的主体命名,也可 扣住漫画的主题命名。、描述画面的原则描述画面,具体说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 面的内容。描述时要贯彻以下原则:注意对象 ,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综合考查题的答题要领此种题型是将图文转换与编拟公益广告语结合 起来,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其 答案必须涉及画面的内容、主题和公益广告三 个方面。做这种题型,要注意考查的角度和要 求,可在理解画意的基础上,紧扣画面内容作 答。请仔细观察右边这幅漫画,用仙人掌的刺 (或仙人掌)作喻体写一个比喻句,揭示 出这幅漫画的主题。 (05年广州二模,4分)人言(或舆论)就像仙人 掌上的刺一样令人生畏。 评分标准:本体与喻体要 有相似之处,符合比喻句 要求得分;切合题意, 准确揭示漫画的主题得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