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南省东校区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948882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河南省东校区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历史】河南省东校区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历史】河南省东校区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历史】河南省东校区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历史】河南省东校区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河南省东校区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河南省东校区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郸城一高东校区 14-15 高一下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72 分)1(山东省泰安市高三期中,19)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 20 世纪 30 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杭州市质检,21)1933 年 5 月 12 日,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 ,该法出台后,有 1000 多万亩棉花田被耕掉,另外还屠宰了 22 万头母猪和 600 多万头小猪。实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美国消费能力以促进市场恢复 B增强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

2、竞争力C保障美国农民的权益,以缓和阶级矛盾 D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稳定农产品的价格3(安徽师大附中高三一模,20)1930 年 6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 ,修订了 1125 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 890 种,有 50 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B加剧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4(牡丹江一中高三期中,27)经济大危机(19291933 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

3、益服务,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5(安徽泗县高三 10 月质检,13)如图是美国某时期流行的漫画,一位绅士正向一位农民进行解释艰难埋藏就如同那群鸟儿,要驱赶它们只需要竖立一个稻草人吓一吓2就可以了,请问与此绅士观点为一致的政策是( )A固守自由放任 B实行政府干预 C走法西斯道路 D发展混合经济6(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 9 月考试,23)2007 年 8 月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

4、犹如风暴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全球知名投资家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指出,经过几十年的过度消费后,美国经济处于“非常严重的经济调整边缘” 。日前他在接受奥地利日报采访时指出,全球正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这使很多人想起了 70 多年前的“大萧条” 。为了克服危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国家干预( )A扩大消费带动生产 B使美元升值C鼓励农民提高产量 D保护丧失支付能力的小银行7(广东佛山市高三二模,21)1934 年 1 月 10 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 30 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 40.94%。导致 20 世纪 30 年代美

5、元贬值的直接因素是( )A经济危机 B政府强制推行工业复兴法C政治危机 D政府调整财政金融政策8(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三月考,16)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美国就业率有所提高。这主要得益于(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C复兴工业生产 D推行“以工代赈”9(福建省泉州四校高三联考,16)北师大黄安年教授认为:“本世纪(20 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罗斯福和邓小平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消除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C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保障了原有的社会制度10(福建

6、省龙岩一中 高三模块考试,29)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20 世纪 30 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11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美国是当代资本主义的集大成者” 。以下能够说明此观点的是( )A美国倡导并践行重商主义 B美国把自由资本主义推向鼎盛时期C美国引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12(厦门市高三 10 月联考,25)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下列说法中

7、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的是(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新经济”出现 福利制度的发展A B C D13 (江苏省南京市高三学情调研)如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俄某一特定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下列有关该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 )A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B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C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D找到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14(浙江省慈溪市高三期中)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正确的是( )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

8、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利。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A B C D15(安徽省皖南高三联合测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 B 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D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416 (浙江台州中学高三期中)如图是前苏联画家弗赛罗夫于 1921 年创作的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 。 它描绘的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

9、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的情景。这一情景出现的直接背景是( )A农民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法令 B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反对C新经济政策允许粮食自由买卖 D农民强烈要求加入集体农庄17 “在新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只有当农民能够用他的剩余产品兑换城市制造的衣服和用具等物品时,他们才肯生产超出自己生活所必需的农产品。城市人民如果要进行工业生产,甚至只要继续在城里生活下去,他们也必需得到来自农村的供应” 。这主要说明新经济政策( )A促进了苏俄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推动经济恢复C通过改善工农联盟来巩固苏维埃政权D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国家对经济

10、的控制18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中写道:“1922 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的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19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测试,23)列宁指出:“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列宁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作用B材料中的“错误”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

11、过渡的正确途径20(高考江苏卷)在苏联,1928 年 1 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 35 米印花布、75 公斤砂糖,到1952 年只能分别交换 1.5 米印花布、0.9 公斤砂糖;1953 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 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 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 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5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21周尚文在苏联兴亡史中曾这样描述苏联:“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 ” 这种情况出现在( )A.192519

12、53 B. 19541964 C. 19651982 D. 1982199122.苏联乌拉尔车辆厂生产的坦克一直受到全世界的关注。20 世纪 40 年代,T34 被证明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坦克。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关键因素是( )A.新经济政策 B.农业集体化 C. 斯大林模式 D. 赫鲁晓夫改革23.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是( ) A.“开垦、开垦、再开垦” B.“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C.“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D.“谁不加入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24 二战后,面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

13、、戈尔巴乔夫先后实施改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源是:A.缺乏有利的国际环境 B.领导人的个人专断作风C.对农业重视不够 D.没有把握本国国情,改革指导思想出现偏差二、非选择题(共 28 分)25(深圳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试,39)(1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根据本章程批准、制定或颁布的一切公平竞争法规、协议和执照,均需包括以下条件:(1)雇员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谈判或处于互助或互卫的目的而采取其他协同一致行动时,不应受到雇主及其代理人的干涉、约束和压迫。(2)不得以必须加入任何公司或禁止参加、组织或协助其自选的工人组织,作为雇佣任何雇员的条件。(3)雇主应遵守经总统批

14、准或规定的最高工时、最低工资或其他雇佣条件。美国工业复兴法(1933 年 6 月)材料二 新政从一开始就受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在国会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 18 页逐一抄录的” 。内森米勒罗斯福传材料三 若是罗斯福没有这些纲领,工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会采取比当时远为进步的行动。差不多可以肯定,他们一定会击破两党制度而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政党。W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6请回答:(1)材料二反映了一部分资本家对待新政持有强烈的反对态度。 根据材料一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3 分)(2)结合材料三分析罗斯福新政与材料二 中一些资本家的矛盾

15、的实质是什么?由此说明罗斯福新政的性质。(6 分)26(台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凯恩斯主义的兴起结束了西方经济思想史上放任主义的统治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 20 世纪西方经济的需要。他实际上是在不自觉地主张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适应高度社会化生产力的需要。美国罗斯福政府在芝加哥学派的影响下,大规模地推行“新政” ,该学派的观点与凯恩斯主义基本相同。余伟民、郑寅达著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材料二 新政的实践也推动了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的系统化和完整化。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体制经过自我扬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余传民、郑寅达著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凯恩斯主义出现的历史原因。 (3 分)(2)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新政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