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948808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曲周县第一中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曲周县第一中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 100 分,答题时间为 90 分钟。2、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代中国启蒙读物三字经开篇写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中国主张“性相近”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2、春秋战国时期,平民和贵族的地位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其原因是( )分封制逐步瓦解,世卿

2、世禄制度没落 私学兴起,平民有学习和提升的机会科举制度盛行,平民有升迁的机会 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力量壮大ABCD3、1975 年,在湖北云梦出土了大量的秦代末年官方留下的竹简,据所学知识,请判断这些竹简的历史价值( )记载了大量的春秋战国时儒家的学说 可能保留了大量反映法家思想的秦代法律 可以了解到秦代篆书向隶书转化的 记载了一些湖北太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A B C D4、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 ”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 )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

3、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5、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的形成,在当时产生的最主要的意义是( 2高二政治试题共高二政治试题共 8 8 页第页第 2 2 页页)A推行了礼治德化教育 B.促进了儒家文化发展C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D.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6、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主张,儒、佛、道三家互相吸取有关的思想理论,逐渐融合。 “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这一观点说的是( )A佛教与道教的调和 B儒学与佛教的调和C三教的调和 D儒学与道教的调和7、研究者指出,科举制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它所促成的“上升”型流动,也在于其 “下降”型流动。对科举制“上升”和“下降”理解最准确的

4、是( )A中央加强了对选官的控制 B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G提高官员群体的文化素质 D平衡官员来源的地域分布8、 唐律名例疏议释义说:“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 ” “中华”的主要内涵是A地域 B。文化 C法律 D种族9、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 、 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南宋10、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宋代出现的新儒学体系B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C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

5、和孟子D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11、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12、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反传统反教条 反封建专制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A B C D13、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3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6、C宋明理学 D佛教1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求善而不存真B.有很强的封闭性C.缺乏理性精神D.落后于西方国家15、中国古代科技没有成功地发展成为近代自然科学,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 ( )A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 B僵化的农本思想和闭关政策C保守的文化传统观念 D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水平16、有人称,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

7、栏中的“新文化” 。这种“新文化”( )A.追求气势,浪漫神秘 B.注重铺陈,追求神韵C.体现了走向平民化的趋势 D.适应了早期城市资产阶级的需要17、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 )A.小篆B.隶书C.草书D.楷书18、宋代产生了中国绘画中最好的山水画,画家从细小的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成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宋代这一绘画风格密切相关的是( )A.理学思想兴盛B.商品经济发展 C.市民阶层兴起 D.政治上重文轻武19、 有人这

8、样描述中国古代某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经学,以己意解经成为一时风尚;文学方面,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这一时期应该是( ) A汉朝 B隋唐 C两宋 D明清20、下图是某电影的宣传海报,它再次引发了世人对国粹京剧的关注。以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4A京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 B这部电影,可以做为研究京剧艺术的可靠史料 C通过该电影,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京剧“旦角”的知识D在道光年间,徽剧与汉剧合流,京剧出现2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字发展和演

9、变的基本脉络是( )A.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B.甲骨文篆书楷书隶书C.篆书甲骨文隶书楷书 D.甲骨文隶书楷书篆书22、历史学家黄仁字在即国大历史中说:“西元 960 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 ”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 )授时历的使用 火器的广泛使用指南针用于航海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A B C D,23、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C南宋的词增添了讲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24、.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10、。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纸质地图 西汉已经发明书写用纸 B 齐民要术记载了东汉以后 该书可用作研究民族融合问 5 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 题的佐证 农业经验 C 魏晋时期由隶书衍生出的楷 中国书法在魏晋时期开始进 书、行书、草书臻于成熟 入自觉阶段 D 本草纲目记录各类药物 本草纲目是宋元时期的医学著作 1892 种,药方一万多种 25、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 ;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 ;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

11、此书应该是( )A 海国图志 B 资政新篇 C 天演论 D 变法通议26、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 ”龚自珍所述反映了当时中国( )A已经产生“开眼看世界”的思想 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C仍停留在“天朝上国”的幻想中 D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朝贡心存不满 27、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 ”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A符合当时中国国情 B是理想的救国方案C具有一定的落后性 D可以挽救民族危

12、机28、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 “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 ”材料中不能反映的是 ( )A契约立国 B人民主权 C以法治国 D君主立宪29、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 “主保大清,次保中国” 、 “只保中国,不保大清” ,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B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6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 D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30、孙中山认为, “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 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C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D体现了“耕者有其田”思想31、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 。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 )A社会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