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邢台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948793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0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河北省邢台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历史】河北省邢台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历史】河北省邢台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历史】河北省邢台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历史】河北省邢台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河北省邢台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河北省邢台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河北省邢台外国语学校 2014-2015 学年高一 4 月月考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共共 6060 分)分)1、战国时期的庄子曾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这句话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生活状态 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体现出一切随顺自然的境界 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A. B. C. D.2、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A是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B. 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每年都有土地兼并现象出现 D铁犁牛耕技术得到广泛推广3、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 “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

2、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 。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 B均田制 C君主土地私有制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4、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 ”该诗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D租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5、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原因是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C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6、

3、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A产品做工精美 B质量管理严格 C生产不计成本 D产品不入市场7、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8、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 ;新唐书载:“细2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

4、表明唐代工匠频繁更换工种 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职业是世袭的 是临时工人A B. C D9、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10、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A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 B民营手工业的技_术精良、经营灵活C 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11、自唐代后期,中国城市开始摆脱

5、中央政令的束缚,走向自由化发展。两宋时期城市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诗句能够揭示这一特征的是A.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B.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C.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D纵居赓市喧文处,亦共云溪邃僻同12、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 B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 “千竹夜市喧” ;“蛮声喧夜市” 。 D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13、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

6、)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14、一位前往洛阳经商的潞州商人,住在洛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州人居住的会馆里,接洽商3务、汇兑、装卸货物,均极便利。此人因生意有成,在这栋建筑物里唱戏酬神。这位商人最可能身处哪里个时代A汉代 B明清时期 C唐代 D宋元15、下列对“草市”的描述正确的是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政府对“草市”未实行行政管理“草市”在唐代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宋代的“草市”已有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A B C D 16、汉初,官方禁

7、止商人“衣丝乘车” ,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 。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17、下列言论体现了重农抑商经济思想的是A若不准开工厂,则工作之人无以资生 B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C缙绅家之女(婚姻)唯财是计,不问非类 D人为铜钱,游遍世间18、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 ,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世人呼之为百间屋” 。这反映了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B.传统观念阻碍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

8、 D.土地集中阻碍了经济发展19、乾隆皇帝对英商送给他的时钟不肖一顾,说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上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对此现象,下列评价确切的是A乾隆帝为维护国家尊严,痛斥侵略者的野心B乾隆帝认为中国农民勤劳自觉,不需要闹钟C是小农经济下的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的流露D乾隆帝为维护天朝体制,担心小农玩物丧志20、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材料中清朝实行的政策对社会发展的最大影响是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拓展 B强化了自然经济的稳定性和封闭性C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丧失了与西方商业竞争的能力421、据研究,1853

9、 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 9.09 便士,而中国是 0.94 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22、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 掇商承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 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 ”这段材料表明张謇主张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 B加强对民营企业控制C鼓励发展民营工商业 D制定经济发展计划23、 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二卷记载: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 。此

10、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中国自然经济受到冲击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中国经济停止不前A. B. C. D.24、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的中国商务报报道:“风气忽开,大为更变,商务则砖瓦丝茧,官事则邮政银行铁路,一时间景运更新,中国变动之机,从未有如此之速者。 ”从中可知( )戊戌变法推动了经济发展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短暂的春天”A. B. C. D.25、1900一 1920 年,中国农业、手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86 %,近代工业只占 14 %, 1920 年,在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总产值中,新式产业只占 7. 84

11、 % ,传统产业占 92. 16 %。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 B.近代工业发展缓慢C.帝国主义对的经济侵略加剧 D.中国资本主义缺乏发展空间26、据统计,19121919 年的八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A B C D527、广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历史:“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 ” “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 ,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B盲目排外,

12、影响了学习外国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28、作家茅盾在其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中提到 1948 年流行着一个笑谈:“在中国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 ”对这句话的正确认识是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 B钞票印刷业技术革新,印刷速度快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显著 D国统区经济繁荣,货币需求量大增29、下表为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该表能够说明 19201936年间A 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B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C 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D官僚资本阻碍了民族资本的发展30、下图中一位中国人划着写有“中华货” 、 “中国出品” 、 “中国自造土

13、产”的小船,在“泊来货”的汪洋大海上前行。该图A揭露了列强武装侵华的恶劣行径 B表明了“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C说明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D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3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A. 严重倒退 B. 顺利发展 C. 停滞不前 D. 曲折发展32、19 世纪 70 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6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3、1895 年之后,许多中

14、上层文人虽未完全放弃追求学问,但也开始参与现代经济活动。陈璧、沈云沛、陆润庠和张謇等都是进士出身,又都办工厂。曾任帝师的孙家鼐和翁同龢,分别安排一子和一侄孙经商。这反映了A中国近代工业起步 B政府废止科举取士制度C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34、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3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经济上看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B促进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C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没有形成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