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天津一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947796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天津一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天津一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天津一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天津一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天津一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天津一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天津一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天津一中天津一中 20152015 届高三届高三 1212 月月考月月考历史学科试卷历史学科试卷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第第 I I 卷卷(选择题 共 45 分)一、选择题(每题一、选择题(每题 1.51.5 分,分,3030 题共题共 4545 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某古书记载,“君王自命天子 ,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一把手,是全国子民之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之首脑亦被视为 父母官 。 ”该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 )A君权神授,皇

2、位世袭 B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C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D男女平等,均可做官 2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 ”此农具出现于( )A曹魏 B唐代 C宋代 D明清3.康熙年间,广州的饮食、服饰和娱乐等方式在全国处于引领潮流的地位,时人称为“粤样” 。广州这一地位形成的基础是( )A工商业发达 B是唯一的外贸港口 C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D资产阶级壮大4.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A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C粮食生产的大

3、力增长 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5.明清之际,中国画一代宗师朱耷题画并赋诗一首:“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权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 ”下列最体现此特点的绘画作品是( )A 女史箴图 B 步辇图 C 清明上河图 D 牡丹礁石图6.对于 16 世纪的西班牙,某学者这样形容:“犹如一张巨人之口,吞进并咀嚼食物,除了经过的气味和偶尔粘在牙齿上的碎屑之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而仅仅是为了把它送进2器官” 。上述“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主要是指 ( )A. 还没有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B. 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发展起来C. 没有发生“商业革命” D. 失去其世界殖民霸主地位7.“黑体(能全部吸收外来辐射能的

4、物体)腔壁由无数能量不连续的带电谐振子组成,它们所带的能量是一个最小能量单元的整倍数,这些带电谐振子通过吸收和辐射电磁波,与腔内辐射场交换能量。 ”下列与这一理论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实验科学,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B. 与“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基本一致C.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力学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 D. 时空的性质跟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有关8.历史总是在矛盾中发展19 世纪 50 年代,当伦敦世博会向世人宣布: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但与此同时,已有人在解剖其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其死刑了。 “解剖其病灶”产生的历史影响是( )A直接指导建立世界上第一个

5、社会主义国家 B冲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C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D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9.下列通商口岸的开放,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厦门 南京 苏州 天津A. B. C. D. 10.“广州等五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 ”(虎门条约)该条款的制定充分表明签约的中方代表( )。 A政府尊重民意 B据理力争 C不谙近代外交 D精明强干11.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记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

6、,洋货输入,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洋货铺。 ”由材料可以得出(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B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312. 1890 年上海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人研制 “飞船” 的新闻。但却并没有其照片,于是申报画师参照文字所描述的“飞船”样子,把它画成一只“带有 4 只鸟翼的船”(右图)。这反映了( )。A 申报是介绍外国先进科技的专刊B清政府开始逐渐重视西方的先进科技C通俗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D报纸在传播信息过程中的真实性原则13.某历史学家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

7、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 )。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焚烧日货爱用国货运动 D辛亥革命14.孔子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有所损伤是为不孝。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 ,再到中华民国时期的“剪发易服”法令的出台,以及“保辫会”的出现,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下面对“辫发之争”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B. 昭示国人的文明程度C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D. 体现历史的不断进步15.某小说里有这样的情节:几个年轻人被地方官员逮捕后,一名传教士进入知府衙门,向

8、知府表示“传教的人原本与地方公事无干涉,但这几个人都是我们教会里的朋友,立刻把这几个人交我带回去。 ”知府明知这几个人是指明要捉拿的会党,不便交给教士带走,却又担心教士写信托公使到总理衙门理论,只好将人交给教士。这个故事的背景可能是( )A明朝末年的杭州 B清朝初年的北京 C清朝末年的上海 D民国初年的南京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 16-17 题。“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 ,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16.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A.南京

9、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17.与此改变同步的是( )A沙市、重庆开放为商埠 4B割九龙司地方一区C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D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 ,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18.1915 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该春联反映了( ) A广大农民深受封建思想影响拥护袁世凯称帝 B清末“新政”注意改善民生,农民很怀念C清朝皇室自愿交出全部财产分给农民 D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19.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五四运动以后,蒋介石及其所领导的国民党建立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毛泽东和中共则建立了新的低层机构。 ” “新的低层机构”建立

10、的标志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C中共中央局成立 D广州国民政府20.抗战期间,飞行员人数虽少,却贡献卓越, 分析此表就其史料价值而言,无法佐证( )A美国支持和援助中国抗日 B社会上层青年为国家民族贡献抗日力量 C国民革命军将士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日 D国民政府作了抗日国防准备姓名生卒(年)家庭背景事迹方长裕19081937家庭富裕,曾捐建当地学校淞沪会战时,驾意大利进口飞机一次炸毁日机 10 多架,中弹坠毁翁心瀚19171944父亲翁文灏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战争爆发时,赴印度接受飞行培训,在云南打击日军时油尽坠毁周启多19141940大户人家,父辈在天津做生意

11、作为学员,在昆明主动请缨驾机迎敌,不幸中弹坠毁521.1947 年的最后一天,蒋中正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 ”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B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C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 D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 如铜铁、羽呢、洋布等类,皆关民生日用,洋船转运迅捷,输纳又仅半税,因税则裁在和约,无可议加,以至彼此轻重悬殊,商民交困,何堪设想?臣近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饷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以

12、资倡导,固为铸造军器要需,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若南省滨江近海等处,皆能设法开办,船械制造所用煤铁、无庸向外洋购运,榷其余利,并可养船练兵,此军国之大利也。摘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22从材料中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A发展本国经济,并辅助军事工业B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C发展本民族的工业D养船练兵,军国大利光绪二十一年(1895)上谕称:“叠据中外臣工,条陈时务,详加披览,采择施行。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各矿” ,要“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清廷上谕:“马关商约于我华民生计,大有关碍,亟宜设法补救以保利权” ;“振兴商务,为富强之计,必须讲求工艺,设厂制造,始足以保我利权” 。

13、23对上面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说明清政府采取了允许工商业发展的政策 B反映了清政府对私营工商业态度变化C说明清政府已经突破“中体西用”的界限 D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4.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D政府需要通过大量发行货币来缓和经济危机25.厘金原是 1853 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即一种由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6商业税,实行遇卡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至 1931 年,沿袭 70 余年的厘金制度被废除。下列对厘金

14、影响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B削弱了本国商品竞争力C是强化重农政策的手段 D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26.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要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为改变这种状况,孙中山其后的努力是( )A. 提出新三民主义,联合苏俄,发动民众 B.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追求真理C.领导北伐战争,推翻军阀统治 D. 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经济27. 1929 年 11 月 21 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在以往的

15、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 ”这主要说明( )A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 B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C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D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28. 在罗斯福新政问题上,就不乏有这样的“修正主义者。 ”他们认为,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美国很多经济周期中的波谷比如 1894 年及 1921 年的经济萧条,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