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50948725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5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指导意见教学指导意见( (20122012版版) )解读解读2012温州市“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学科培训乐清中学 李 曙 强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学科教学体系1.课程标准(纲要) 2.教学指导意见 3.教材 4.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参考 考试标准(说明 ) 学生活动手册 其他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文件 调整意见u 1.信息技术学科必修学分的两个模块为信息技术基 础、多媒体技术应用。u 2.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信息的来源与获取 ”部分内容不再作为单独教学内容,第三章第三节 “多媒体信息处理”整合到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中 ,删除第六章第二节“网页制作”

2、的内容。u 3.信息技术基础中适当加强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 的学习,用Visual Basic语言代替QBASIC语言。u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课改特点:u 1.教材不变,选修变成必修u 2.内容有增减,不再与义务教育阶段在内容上重复u 3.部分知识点难度增加。章节总览 2.教学 要求1.编写 依据 3.教学 建议 解读过程各个章节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教材章节总览章节内容现 课 时原 课 时调整的主要原因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3信息编码整合到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第二章信息的来源与获 取12义务教育阶段必修内容,已成为常识性的知识与技能 ,渗透在平时的实践应用中。 第三章信息的加

3、工2012有关多媒体的内容整合到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中 用VB替代QB 增强算法基础要求 智能处理要求与教材一致第四章信息的管理53有关数据库的操作要求与教材一致第五章信息的表达与交 流33对内容、原理、方式等应作适当的整合、加深与渗透第六章网页的设计与制 作17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深入学习,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已不 常用。第七章信息技术与社会12常识性的知识合计3232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一章编写依据一、课标内容 本章内容的编写依据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一)信息获取 (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了解信息技术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

4、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一章教学要求章 名节名现 课 时原 课 时教学要求2012版备注第 一 章 信 息 与 信 息 技 术1.1信 息及其 特征0.50.5基本要求能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描述信息的特征发展要求说明 1.2信 息的编 码02基本要求1.了解二进制代码的特征。本节内容整 合到多媒 体技术应用 的第三章 进行教学, 本章不单独 安排课时。 其中删除了 :计算黑白 图像数字化 后所占空间 这一要求。2.了解ASCII字符编码和汉字编码方案3.了解声音、图像和视频数字化的基本方法。 4.掌握二进制与十进制数、二进制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 换(限正整数) 5.理解图像的分辨率、颜色与

5、存储容量之间的关系 6.理解声音的采样频率、量化位数与存储容量之间的关系发展要求熟练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限正整 数)说明对ASCII字符编码表,不要求记忆具体的字符和编码。1.3信 息技术0.50.5基本要求能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及展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发展要求说明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一章教学建议u 本章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 基本概念、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等有总体的 了解,由此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u 本章内容与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相关的内容 有密切联系,建议将本章第1.2节“信息的编码”内 容,

6、整合到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第三章进行教学 ,本章不单独安排课时。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一章教学建议u (1)在第1.1节中,建议教学时以案例讲授法为 主,辅以问题讨论法。在课堂讨论过程中,给出能引 起学生深思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 ,了解相关内容,而不是让学生单纯记住相关的概念 。u (2)第1.3节,建议教师尽量采用案例教学法, 或播放相关的视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 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各种不同观点的碰撞,经教师 或学生共同梳理后,建构本节的知识体系,可以适当 介绍目前的动向,比如物联网、云计算和智慧城市等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

7、解读 第二章编写依据一、课标内容 本章内容的编写依据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 :(一)信息获取(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 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 方法获取信息。(2)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 ,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3)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 与评价信息。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二章教学要求章 名节名现 课 时原 课 时教学要求2012版备注第 二 章 信 息 的 来 源 与 获 取2.1信 息获 取的 方法11基本要求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获取 信息的多种途径本章 所涉 及的 内容 多数 已在 义务 教

8、育 阶段 课程 深入 学习 过, 且大 多为 常识 性的 内容 (如 使用 并设 置浏 览器 ,整 理收 藏夹 等) 因此 高中 阶段 不再 作为 新授 课进 行教 学安 排, 教师 可根 据教 学需 要作 灵活 处理 。发展要求能根据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 ,采用合适的方法获取信息说明2.2因 特网 上信 息的 浏览1基本要求能根据实际需求,在因特网上 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源发展要求说明2.3网 上资 源检 索1基本要求掌握运用搜索引擎和主题目录 的方法在因特网上检索相关的 信息资源发展要求掌握网络搜索技巧说明元搜索引擎不做要求2.4因 特网 信息 资源 评价0基本要求1.了解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

9、 三种主要方式与评价标准 2.初步掌握网络资源评价的基 本方法。 发展要求掌握鉴别信息真实性的方法。说明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二章教学建议u 获取信息的需求分析、途径、方法、信息的 价值判断等相关素养的形成,是学生学习信息加工 和信息资源管理等相关内容的前提和基础。本章所 涉及的内容多数已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深入学习过 ,且大多为常识性的内容,因此,高中阶段不再作 为新授课进行教学安排,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作灵 活处理。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二章教学建议u 针对第2.1节、第2.2节与第2.3节的教学内容, 建议结合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中的信息处理任

10、务, 让学生先确定一个初步的研究主题,用不同的搜索方 法来获取所需素材,同时渗透获取有效信息的思想方 法。考虑到学生信息技能的参差不齐,要尽量引导学 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而对于第2.4节的教 学内容建议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 中加深理解。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三章编写依据一、课标内容 本章内容的编写依据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 :(二)信息加工(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 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 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2)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 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

11、本特征。(3)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 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三章教学要求章 名节名现课时原课时教学要求2012版备注第 三 章 信 息 的 加 工3.1现代信 息处理工 具10.5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的功能、特征,及计算机解决问题的 一般步骤本章节内 容占本模 块总课时 数的近 2/3.发展要求说明“数据”和“信息”两个词,不要求严格区分3.2字处理 和表处理56.5基本要求1. 能熟练掌握文本素材的获取和使用字处理软件 加工文本信息本节内容 在初中阶 段已有一 定基础, 高中阶段 应提高综 合应用能 力。2.熟练掌握

12、使用表处理软件处理数据,并能简单 分析处理结果3. 能根据需求综合使用字处理和表处理软件加工 信息。发展要求能利用字处理和表处理软件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 活。 说明 3.3多媒体 信息处理 03基本要求了解有关图像处理和音频处理的基本知识。本节内容 安排到 多媒体技 术应用 相关章节 中发展要求说明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三章教学要求章 名节名现 课 时原 课 时教学要求2012版备注第 三 章 信 息 的 加 工3.4算 法及其 实现122基本要求1.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掌握算法的常用表示方法。本节 用VB 代替 了QB ,并 对算 法基 础要 求做 了增 强( 所列 的

13、7点 要求 或是 新增 或是 增强 的内 容) ,课 时也 有了 较大 的增 加。2.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VB应用程 序的保存、调试和运行的方法。 3.掌握标签、图像、文本、按钮等基本控件的应用。 初步掌握列表框、计时器等其它控件的应用。 4. 理解VB基本数据类型,掌握常量、变量和数组变量 的概念,及定义和使用方法。 5.掌握VB中常用标准函数的功能、VB的基本运算及表 达式的表示方法。6.掌握赋值、选择、循环等基本语句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7.会使用VB编写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控制结构的简 单程序,掌握包括枚举、解析等常用算法的程序实现 。 发展要求说明3.5智 能处理20基

14、本要求1.了解语音识别技术第3点 为原 先不 作要 求的 内容 。2.初步掌握OCR软件识别文字的方法 3.了解机器翻译软件的使用方法。 发展要求说明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三章教学建议u 本章教学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设计: u 本章学习内容既是对“信息的来源与获取”学 习后的知识与能力提升,又是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信 息管理、表达与交流等内容打基础,有着承前启后 的作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把信息处理 与交流作为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的架构线索,而信息 加工是信息处理中的主要内容和环节,因此,本章 是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学时间占 本模块总课时数的近三分之二。信息

15、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三章教学建议u (1)第3.1节教学内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有接 触,建议教学时结合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引导学 生对计算机的主要功能、特征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 骤等内容,进行系统梳理。 u (2)第3.2节中以字处理和表处理软件的综合应用 为主。本节安排5个课时。 u (3)第3.3节的教学内容安排到多媒体技术应用 相关的章节中,在信息技术基础中不安排教学 课时。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三章教学建议(4)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本节安排12 个课时。 u 第1课时,在学生初步了解算法的含义、算法的表示形式等基础知识后 ,即可用VB程序实例来进行算法实现的教学。 u 第2至4课时,建议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简单的VB实例进行分析、探究 ,让学生掌握它们的含义及其联系,为进一步在VB中建立一个应用程序打 下良好的基础。 u 第5至6课时,通过适当的实例分析,来学习VB的基本数据类型、常数 组、常用的标准函数(Abs、Int、Sqr、Rnd、Val、Str、Asc、Chr、Len、 Mid)及表达式(乘幂、取负、乘法、整除、除法、加法、减法)。 u 第7至9课时,建议教师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讲解VB的赋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