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历史课标思路15.5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948592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7.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中历史课标思路15.5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新高中历史课标思路15.5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新高中历史课标思路15.5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新高中历史课标思路15.5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新高中历史课标思路15.5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中历史课标思路15.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中历史课标思路15.5(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课标研制的思路 历史当前,教育部在修订高中课程 方案和课程标准时,将学生发 展核心素养作为高中课程改革 的重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 修订时,亦将历史学科核心素 养以及学业质量标准作为重点。为什么要提出核心素养为什么要提出核心素养一一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贯彻深化课程改革,贯彻“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回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回答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的问题。体现国际课程改革新趋势,适应信息时代体现国际课程改革新趋势,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对人的发展的新要求和知识社会对人的发展的新要求。 转变育

2、人模式,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转变育人模式,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转型。位到育人本位、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转型。实现课程内容的转化、整合与优化,确实现课程内容的转化、整合与优化,确 立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指向的跨学科整体育立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指向的跨学科整体育 人观念人观念。 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型,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型, 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培养和体现自主、合作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培养和体现自主、合作 与探究与探究 精神,促进学生素养精神,促进学生素养的的发展发展。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让评价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让评价 过程成为促进学生过

3、程成为促进学生核心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素养发展的过程。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核心素养二二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是学生在接受 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 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 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等一系列教育政策 和思想的具体化、明确化与深化。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注学生适应当今与未来发展的 最关键的素养,强调其对于每个学生的“整体效应”。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强调知 识、能力和态

4、度的综合,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经过学生后天的学习可获得, 即可教、可学。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综合考虑了适应社 会、终身学习、成功生活、个人发展等多方面要求。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 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教育形成并获得发展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教育形成并获得发展 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 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具有整

5、合性学生核心素养的总框架自主性自主性社会性社会性文化性文化性自主发展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社会参与文化修养文化修养社会参与是促使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社会参与是促使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根本保证。一个积极的社会参人价值的根本保证。一个积极的社会参与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发展良好与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发展良好的品德修养与社会责任,需要处理好个的品德修养与社会责任,需要处理好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国家乃至国际等多种社会关系,需要心国家乃至国际等多种社会关系,需要心怀天下,具有责任担当意识和包容精神。怀天下,具有责任担当意识和包容精神。社会参与社会

6、参与自主发展是促使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自主发展是促使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 值的重要前提。在现代社会中,自主发展的值的重要前提。在现代社会中,自主发展的 人具有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能够选人具有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能够选 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有效地解决实践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有效地解决实践 问题;能够有效地反思与调控自我,主动适问题;能够有效地反思与调控自我,主动适 应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同时具有开拓创新应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同时具有开拓创新 的意识和积极行动的能力,实现人之所以为的意识和积极行动的能力,实现人之所以为 人的独特价值。人的独特价值。自主发展文化修养是促使

7、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文化修养是促使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基础。语言、科学、艺术、人价值的必要基础。语言、科学、艺术、 历史等人类智慧文明的各种成果,都是人历史等人类智慧文明的各种成果,都是人 通过自身的活动创造出来的。只有通过文通过自身的活动创造出来的。只有通过文 化的修习和养成,人类才能传承并创造文化的修习和养成,人类才能传承并创造文 化,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化,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化修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总框架社会参与社会参与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文化修养文化修养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品德修养与社 会责任个人品行生命健康生命意识语言、符号 与 表达语言符号义务责任生活能力法治观

8、念身心健康交流表达 环境资源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学会学习兴趣习惯科学、技术 与 应用科技基础政治认同思维品质科技应用奉献精神认知策略科学精神国际理解文化理解主动适应 与创新自我认知 人文与审美人文底蕴数字能力全球视野审美能力 创新能力 人类发展表现能力规划发展沟通与合作人际交往沟通交流协同合作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三三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 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 带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依托于具体学科的知识体系 是学生学习该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历史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历史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

9、部 分之一分之一, ,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 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 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综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综 合表现,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合表现,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 体现出的带有历史学科特性的品质体现出的带有历史学科特性的品质 。历史学历史学的的本质,是对历史的认识,即在本质,是对历史的认识,即在 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阐释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阐释 。普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的育人功能,重在重在引引 导学生从多角度导学生从多角度对历史进行对历史进行认识,认识,促进

10、学促进学 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使学生使学生在探究在探究 历史的过程中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确定历史核心素养的依据确定历史核心素养的依据对历史进行认识对历史进行认识要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要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 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对史事的推理和论证必须对史事的推理和论证必须 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要从历史实际的角度客观要从历史实际的角度客观 地看待和理解过去的事情地看待和理解过去的事情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 是一种对过去是一种对过去事情事情的解释的解释任何历史

11、阐释都蕴含着一任何历史阐释都蕴含着一 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 时空观念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历史价值观建构正确的历史认识建构正确的历史认识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 价值观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 史地理观念。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史地理观念。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 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 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 架当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架当中,才能显示出它

12、们存在的意义。 历史学科的知识是建构在历史时空基础历史学科的知识是建构在历史时空基础 上的,对历史的认识必须从时空观念的上的,对历史的认识必须从时空观念的 角度出发。角度出发。时空观时空观 念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是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是使 学生掌握史事发生、发展的具体时间和学生掌握史事发生、发展的具体时间和 地理环境,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够在时地理环境,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够在时 空框架下运作,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和地空框架下运作,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和地 理因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理因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 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理解历史上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13、,理解历史上 的变迁、延续、发展、进步等的意义,的变迁、延续、发展、进步等的意义, 并对史事作出合理的解释。并对史事作出合理的解释。时空观时空观 念念历史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历史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 实证性的人文社会学科。对历史的探究实证性的人文社会学科。对历史的探究 是以求真求实为目标,以史料为依据,是以求真求实为目标,以史料为依据, 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将符合史实的材料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将符合史实的材料 作为证据,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作为证据,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 观的认识。对史料的研习与运用,既是观的认识。对史料的研习与运用,既是 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

14、解释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 历史和评判历史的重要能力体现。历史和评判历史的重要能力体现。史料实史料实 证证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 是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搜集、辨别、选择和是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搜集、辨别、选择和 使用各种历史资料,在史料中发现线索和有使用各种历史资料,在史料中发现线索和有 效信息,并经过思辨与探究而判断史料是否效信息,并经过思辨与探究而判断史料是否 可以作为实证的证据;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与可以作为实证的证据;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与 探究的问题自行进行史料的搜集与鉴别,考探究的问题自行进行史料的搜集与鉴别,考 察史料的可信度

15、和使用价值;并使学生形成察史料的可信度和使用价值;并使学生形成 实证意识,教会学生运用相关史料形成新的实证意识,教会学生运用相关史料形成新的 问题视野,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叙述。问题视野,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叙述。史料实史料实 证证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今人要对历史有正确的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今人要对历史有正确的 认识,需要从历史的角度上尽可能客观地、实事认识,需要从历史的角度上尽可能客观地、实事 求是地看待和理解过去的事物。对历史事件的发求是地看待和理解过去的事物。对历史事件的发 生、进程、结果及性质、影响等,对历史人物的生、进程、结果及性质、影响等,对历史人物的 言行、贡献、历史地位等,对历

16、史现象的出现、言行、贡献、历史地位等,对历史现象的出现、 状态、波及、后果等的认识,都需要将其放在历状态、波及、后果等的认识,都需要将其放在历 史的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只有设身处地、尽史的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只有设身处地、尽 可能符合历史实际地对史事加以理解,只有从历可能符合历史实际地对史事加以理解,只有从历 史发展的视野中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史发展的视野中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 发展,才能对历史作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认识发展,才能对历史作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认识 。历史理历史理 解解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是使学生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是使学生能够 将对史事的记忆提升到历史理解的高度,更好将对史事的记忆提升到历史理解的高度,更好 地感悟、体验、明了历史上发生的各类情况,地感悟、体验、明了历史上发生的各类情况, 对历史进行深入的考察和认识,进而提升他们对历史进行深入的考察和认识,进而提升他们 的历史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学生的历史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