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安徽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12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947870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8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安徽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12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历史】安徽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12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历史】安徽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12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历史】安徽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12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历史】安徽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12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安徽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12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安徽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12月)月考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屯溪一中屯溪一中 20162016 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全卷满分 10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4848 分)分)本卷共本卷共 2424 题,每小题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8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填涂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要求的,请将其填涂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1 墨子鲁问篇记载:“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

2、自比于舜。 ”这一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B自耕农经济在当时已经出现C “礼崩乐坏”的现象向社会下层转移 D生产关系经历自下而上变革2商鞅认为户籍“上有通名,下有田宅,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 。此材料不能说明古代户籍A是朝廷征收赋役的依据 B是基层管理的重要手段C与土地私有制度相适应 D是严刑峻法的重要体现3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经营项目 数量 产量 收入(白银) 稻 30 亩 90 石 90 两 桑 10 亩 养蚕 600 个(卖出 250 个,织绢 120 匹) 125 两

3、 家禽 58 头 (略) 55 两 从材料中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D湖州地区丝织业较发达2图 1 图 24图 1 为中国古代某朝代人口分布示意图,判断该朝代应为 A战国 B西汉 C唐朝 D北宋5图 2 为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豆青地青花红彩旭日东升碗” ,碗中外壁一轮红日跃于海面喷薄而出,与彩云连为一体,呈现出日出东海的壮丽景象,碗底双行排列 “大清康熙年制” 六字。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该碗纹饰含有“国泰民安,祥瑞和平”之意B该碗制瓷工艺为青花工艺,技术精致细腻C该碗碗底文字特点为结构严谨、具有实用价值D该碗由于海禁政策影响,不可能出

4、现在海外市场6 后汉书西域传载:(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 166 年),大秦(古罗马)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越南海路)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这是中西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对上述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有利于汉代造纸技术的对外传播 B大秦遣使旨在传播基督教C西亚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 D有助于中西文明的交流7史载:“(16 世纪末)每岁浙、直、湖、湘客人腰缠过梅岭者数十万,皆置货铁而北。近年惠、潮(今广东惠州、潮州)铁罄,客商艰于得铁,多怀空银回家。 ”材料反映当时A商业通讯渠道不畅 B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C长途贩运盛极而衰 D海禁政策阻碍商品流通8 “海者,闽人之田” 、 “潮漳以番舶为

5、利” 。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朝贡贸易体制的弊端 B小农经济影响了对外贸易C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 D “海禁”政策带来消极影响391863 年,李鸿章正全力准备进攻苏州的太平军,上海 27 家洋行联名向他提出,他们愿意出资修筑一条从上海到苏州的铁路, “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对该建议认识正确的是A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 B促成了中国近代铁路的修建C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D符合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目的10有历史学家认为,在近代中国“1860 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

6、来说,它比 1840 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 。这一认识主要基于当时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B迈出了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步C维新思想逐步从思潮走向政治实践 D实业救国思潮成为时代潮流11 “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国人重农抑商思想依然浓厚 B近代工业意识远未深入人心C近代工业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D沿海地区近代工业发展较快12 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 世纪 90 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入田赋 25,088,000库平银,关税 21,989,000 库平银,关税成为仅次于田赋的

7、第二大收入来源。这表明当时中国A工业文明已成主流 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C小农经济彻底瓦解 D贸易逆差得以扭转13下面为李文冶引用清末 1888 年 5 个地区的实地调查,计算出的土地出租与雇工经营的收益比较表。从中反映出当时中国 地区 土地出租收益/雇工经营收益 江苏南部 134 浙江杭州 279 广东汕头 156 湖北广济 205 山东莱州 083 A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仍然缓慢C农业经营的资本主义化加剧 D南方的土地比北方更加市场化14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4义工业兴起;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

8、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C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15竹枝词中记载着汉口民众乐园的景象“家家列肆汉江滨,南朔东西百货陈” “如云士女往来忙,百戏纷陈新市场。千盏电灯天不夜,平台高处月如霜。 ”下列的理解准确的有 开埠通商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变化 位置优势有利于人流、物流汇聚 城市开始出现商业化的娱乐活动 文化娱乐拓展了女性的生活空间A B C D1620 世纪 30 年代初,国民政府与列强谈判后颁布了一系列进出口新税则,将进出口税分为了 7

9、5%到 50%共 14 级累进税率,打破了“值百抽五”的不分等级的旧税率。这种变化使中国A民族工业得到有效保护 B有利于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加C关税主权完全实现自主 D规避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17有学者认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宗教根源。下列能够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A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B宗教改革是其精神动力C对货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D世界市场雏形已经出现18下面是 1500 年1640 年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示意图,对该变化趋势的成因评述正确的是 A殖民地为小麦出口提供广阔市场 B货币贬值引起商品价格持续上升C工业城市发展使粮食需求量大增 D

10、圈地运动引发产量减少价格上涨1917 世纪中期,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 ,以后该法案不断修改完善。下列选项与该法案无关的是A打击了荷兰的海上贸易 B体现了自由贸易理论思想C19 世纪中期该法案被废止 D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520观察下图新兴西方的世界1763 年 。它表明 A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B欧洲主导了世界贸易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21茶叶于 1650 年前后被引进英国时,每磅的价格大约为 10 英镑;然而一个世纪后,茶叶已成为普通消费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B工业革命的影响C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22.1869 年万国邮

11、政联盟建立,该组织的建立使邮政事业实现了全球系统化。这主要得益于 A交通工具的发展 B资本输出的加强C福利国家的出现 D互联网技术的推动2319 世纪中叶,隐私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重要家居观念。随着住房空间的增大,家庭中的个人独立领域与不同功能的空间开始出现,并强调“仆人必须与主人分开” 。这说明当时英国A资产阶级强调等级观念 B民生住房得到有效保障C经济发展影响生活观念 D阶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24有学者指出,在美国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成立的托拉斯中,有 316 家托拉斯控制了美国制造业资本的 40以上。其中有 78 家大公司控制着各部门产量的 50以上,有 26家控制 80以上。材料表

12、明托拉斯A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结果 B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C使自由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D已控制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命脉第第 II 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 52 分)分)6本卷共六题,其中第本卷共六题,其中第 25 题题 25 分,第分,第 26 题题 12 分,第分,第 27、28、29、30 题均为题均为 15 分,分,27、28、29、30 题选做一题,总计题选做一题,总计 52 分。分。25 (2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农业革命的出现加快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脚步。英国的乡村在农业革命的冲击下,从 15 世纪后 30 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领主用暴力或各种欺诈手段强占农民的公有地和他们的份地,用栅栏、篱笆、壕沟围圈起来,变成领主私有的大牧场或大农场。圈地运动不是要把农民继续束缚在原来的土地上,而是要把他们赶出原来的土地,从而无形中推动农民大规模地离开土地,整个过程延续了 300 多年,它使英国摆脱了传统社会周期性生存危机的困扰,孕育了近代乡村工业,为乡村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它在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袁亚愚农民的社会流动 材料二材料二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乡居民生活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