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5月份月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947680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5月份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5月份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5月份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5月份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5月份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5月份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5月份月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4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 汪清六中高二历史五月月考试题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50 分)1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惧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 ”他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答案】A 【解析】考点:君主立宪制。材料强调的是某国没有通过太多的战争,而是以和平的方式 建立了近代民主制,结合所学英国光荣革命即为一场不流血的革命,之后英国确立了君主 立宪制,所以选 A2.1997 年香港回

2、归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国王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说明 A英国王室仍然行使外交权力 B英国王室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C英国国王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D英国王室可以取代内阁和首相 【答案】C 【解析】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解读 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英国王储查尔斯” 、 “代表英国国王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等,可知,本题实际上考 查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征。回忆、再现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相关知识,不难得出: 这说明了英国国王是国家的象征,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C 项符合史实,正确;其余

3、ABD 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3.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强力敦促下,美国众议院 2 月 28 日以 244 票赞成、188 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总额为 8190 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这意味着奥巴马在实施拯救美国经济的“新政”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总统在财政上受到国会监督与制约B.美国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C.总统提交的各种议案需经国会审议D.美国国会拥有最高立法权和行政权2【答案】D 【解析】考点:美国 1787 年宪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美 国中央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并制衡。ABC 体现了这一原则。美国国会掌握

4、最高立法权; 而总统掌握行政权。4.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答案】C 【解析】考点:三权分立体制。中国的体现的关系是单向制约,一物降一物,但是美国的 三权分立则是双向制约,是相互制衡的关系。因此材料说法是不妥的。故选 C。AB 明显错 误;三权是分立的,不是相互包容的。因此 D 错误。5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

5、 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 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答案】A 【解析】考点:中西政治体制的比较。图中所示的是中国、雅典和美国的政治体制。中国 实行专制主义体制,雅典和美国是民主制,但是其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故选 A。BD 项不 符合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C 项不符合雅典和美国。6.近代以来,欧美各国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通过王朝战争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学习了政治文明历程中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后,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不经选举产生,由议会少数党领袖担任B.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任何机构的制约C.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

6、依多数票选出D.德国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对议会负责不对皇帝负责 【答案】C3【解析】考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A 错误,首相应该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B 错误,根据 1787 年宪法规定,美国总统受最高法院和国会的制约,而不是不受任何制约; D 错误,德国首相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故 C 符合题意。 7、英国权利法案 、美国1787 年宪法和法国1875 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理论基础是法国的启蒙思想 有助于代议制的确立 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 是资产阶级专政的立法保障 A B C D【答案】D 【解析】考点: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的法律文献。该题属于组合型的选择题,可采用

7、排除法解答。三部法律文献中只有美国1787 年宪法以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作为理 论基础,不符合英国权利法案和法国的1875 年宪法 ,故排除。都是其 共同点,本题选 D。8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A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 B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C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D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答案】C 【解析】考点:资产阶级代议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质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 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的立法权。C 项正确;英国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A 错;四国的内 阁成员都是直接任命不经选举,B 错误;D 项不符合美国和德国。故选 C。9在资产阶级革命时

8、代,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 、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 、美国制定了 1787 年宪法。这说明了 ( ) A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这些国家革命的共同举措B以立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是这些国家的相同手段C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得以普遍确立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独掌政权的法律地位【答案】B 【解析】考点:资产阶级的法律文献。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各国颁布了一系列法 律文献。如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 、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 、美国制定了 1787 年宪法。 说明资产阶级不仅用暴力的形式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且还采用了法律的形式巩固 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故选 B。10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先后出现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

9、、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普法战争后,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英国漫画家为这一历史过程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画。图中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 ) 4A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B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D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答案】D 【解析】考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关键信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玛丽安娜女郎 (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 、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题干材料反 映的是 19 世纪 70

10、 年代法国“一票”求和,故 D 项;A 项“可以随时改变”说法错误;B 项 “只是装饰品”说法错误;C 项“软弱无能”说法错误。11曹润堂诗:“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与此诗有关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 【解析】考点:黄海海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由 “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可知描述的是辽东战役和环海海 战。 “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海海战中国主力尚存,但 李鸿章“避战自保”最终导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1

11、21912年在南京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当时实际结合起来的举措是( ) A宣布主权在民 B规定国民权利 C实行三权分立 D实行责任内阁【答案】D 【解析】考点:辛亥革命。所谓“中国当时实际”指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 凯。但对其又不放心,所以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家权力重心在内阁不在总统,想 以此来限制袁世凯。很可惜的是此招被袁世凯看破,上台后很快就破坏了责任内阁制,去 掉了自己头上的紧箍咒。13孙中山去世后,被安葬在南京中山陵,墓前也是一块无字碑,原因是孙中山功高盖世,非文字可以表达,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

12、资产阶级共和国 B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答案】A 【解析】考点: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 国,故选 A。辛亥革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被破坏;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 有利条件,迎来了短暂春天,但 1919 年后有萧条下去;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思想方面 的贡献,根源也在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了共和国,因此 BCD 项均错误。1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 )5A工农武装割据 B抗击外

13、国侵略 C民主革命 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答案】C 【解析】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指在工农武装 割据理论下的革命发展趋势,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抗击日本侵略时的口号, “一切反 动派都是纸老虎” 、 “将革命进行到底”是三年解放战争时为推翻国民政府统治的口号, 总之,这些口号都反映了反帝反封这一主题思想,都属于民主革命范畴,答案为 C。15从下表中,你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表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终止时间 小计欧洲战场1939 年 9 月 1 日 1945 年 5 月 8 日 4 年 8 个月零 8天苏德战场1941

14、 年 6 月 22日1945 年 5 月 8 日 3 年 10 个月 17天太平洋战场 1941 年 12 月 8日1945 年 9 月 2 日 3 年 8 个月 26天中国战场1931 年 9 月 18日1945 年 9 月 2 日 13 年 11 个月 16天苏联对日作战1945 年 8 月 9 日 1945 年 9 月 2 日 25 天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各国人民协同作战的结果中国人民最早开始了反法西斯战争 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A B C D【答案】A 【解析】考点:二战。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中国战场反法西斯战争坚

15、持的时间最长,中 国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正确;正确,反法西斯战争世界主要国家 都参与其中,结成了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取得了胜利;正确,从时间上看,中国的反法 西斯战争是从 1931 年就开始了,因此最早进行的。从表格中无法获得“苏美对日作战是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这样的历史信息,这是外因。因此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故 选 A。162001年4月13日日本文部省宣布,“新史教科书编纂委员会”编写的教科书检定合格。该教科书删去了“从军妇”“侵略”等记述和用语。中韩等国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这类事件不会对中日关系产生多大影响 说明日本右翼势力仍有一定影响 亚洲人民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中日友好的基础已经不存在A B C D【答案】A 【解析】考点:这类事件不会对中日关系产生多大影响”的说法显然错误, “中日友好 的基础已经不存在”也是不正确的。17.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