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对当和功能对当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50946197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X 页数:12 大小:14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态对当和功能对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动态对当和功能对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动态对当和功能对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动态对当和功能对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动态对当和功能对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态对当和功能对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态对当和功能对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态对当和功能对当1)奈达翻译标准有两个。 2)奈达翻译标准Dynamic Equivalence和 Functional Equivalence翻译标准。 3)奈达的Dynamic Equivalence被误译成“动 态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被误译成“ 功能对等”。 4)应该把“动态对等”改为“动力相当” “功能对等”改为“功能相当”。1.奈达的翻译标准有几个?英语是什么?原来 的译名是什么?应该做什么修改?修改的理由 和根据是什么?5) “equivalence”与“equivalent”同义。 equivalent一词有两种意义,一是“相等” 或“对等”,二

2、是“相当”或“对应”。 牛津当代大词典对equivalent的解释是 :equivalent adj.4,相当的,相对的。 韦氏新世界学生词典对equivalent的解 释是:equivalent adj. 相等的,相当的。 因此,Dynamic Equivalence只能译为“ 动力相当”和Functional Equivalence只能 译为“功能相当”。奈达反复地提醒读者,不要把equivalence理 解为“对等”或“等同”。他说:反应基本相 同,反应决不会等同,因为文化和历史背景很 不相同,因此反应只能是高度相当。 奈达最担心将equivalence理解为“对等”或 “等同”,所以他

3、对Dynamic Equivalence和 Functional Equivalence进行了阐述,在每段 话中的三个句子都在解释equivalence不是对 等或等同,而是相当,是接近等同的各种程度 的近似。奈达对“Dynamic Equivalence”的阐述: Dynamic equivalence is therefore to be defined in terms of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receptor of the message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respond to it in substantially the

4、 same manner as receptors in the source language. This response can never be identical, for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settings are too different, but there should be a high degree of equivalence of response, or the translation will have failed to accomplish its purpose. 奈达对Functional Equivalence的阐

5、述,In general it is best to speak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terms of a range of adequacy, since no translation is ever completely equivalent. A number of different translations can in fact represent varying degrees of equivalence. This means that “equivalence” cannot be understood in its mathema

6、tical meaning of identity, but only in terms of proximity, i.e. on the basis of degrees of closeness to functional identity.2.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的英语是什么,原来的 译文是什么?应该做什么修改?修改的理由是什么 ? 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的英语原文如下 :I) 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2) That the sty

7、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in a translation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3)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在中国教科书的译 文是:1)译作应该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 质;3)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1)郭建中教授说:Original composition不能 翻译成“原作”。根据牛津英语搭配辞典

8、 ,original composition 的意思是“原创艺术作 品”。泰特勒这儿主要探讨文学作品的翻译。 这儿显然指的是“原创的文学作品”;也就是 说,译作应该具备“原创的文学作品”所具有 的通顺。泰特勒在这里所说的“原创的文学作 品”,是与“原作”(the original work)相 对的,是指“用原文写成的作品”;而这里的 “原文”指的是“目的语”;“用原文写成的 作品”,就是指用目的语写成的“原创作品” ,而不是“原作”。所以,泰特勒的意思是“ 译作应具备(目的语)原创作品所具有的通顺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译作读起来不像 译作,而像用目的语写的原创作品一样通顺” 。2)有笔

9、者提出ease不能译为“通顺”因为在词 典中ease并没有“通顺”这个意思。根据词典的词义,泰特勒翻译三原则中的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的译文可以是:译作应具备原创作品所具有的轻松和舒适。不能将ease翻译成“通顺”只能翻译成“轻 松和舒适”的理由如下:(1) ease没有“通顺”的词义;(2) 泰特勒翻译三原则是文学翻译的标准。 作为文学翻译的标准,不能要求文学作品仅仅 达到“通顺”。“通顺”是最低标准,光是通 顺算不上文学作品。泰特勒提出第三原则“译作应具备原创作 品所具有的“文辞通顺畅达”。具备了原 创作品所具有的轻松和舒适的译作,必定 是“文辞通顺畅达”的译作。同时泰特勒认识到了翻译中的矛盾。泰特 勒认为,译作除了传达原作的思想内容之 外,必须流畅、自然。所以泰特勒翻译三原则中的:“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的译文应该是:译作 应具备原创作品所具有的自然流畅。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