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宁夏银川市2014-2015学年高二5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940524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宁夏银川市2014-2015学年高二5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宁夏银川市2014-2015学年高二5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宁夏银川市2014-2015学年高二5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宁夏银川市2014-2015学年高二5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宁夏银川市2014-2015学年高二5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宁夏银川市2014-2015学年高二5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宁夏银川市2014-2015学年高二5月月考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银川唐徕回民中学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1420142015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年度第二学期 5 5 月月考月月考高二年级语文试卷高二年级语文试卷第第 I 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甲甲 必考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 沈祖炜 强化历史记忆、重视历史记载、尊重历史事实,乃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现代科学 主义的张扬,强化了科技的能量,却在无形之中弱化了人文精神的追求。对某些城市说, 相应的后果还在于城市精神的流逝。有时,根据某种需要,随心所欲地解释历史的事情也 比比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历史记忆与城市精神的人,特别是一代

2、又一代的老年人 受到了忽视甚至遭到无情打击。如此这样,难道还有敬老崇文可言吗? 敬老崇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老者往往是 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不尊重老人的社会一定很肤浅、很冷漠。所以,我们说的“敬 老” ,是同尊重历史、尊重传统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说的“崇文” ,不仅仅是崇尚文史,而 且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中华民族一向把黄帝尊为人文始祖,把文明传播的边界列为夷夏 之辨的标尺。生生不息的民族传统从都是强调人文精神的,而人文精神的核心则是以人为 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儒家所谓的“仁者爱人” ,说到底也是这 个意思。 近代文明史说明,产业革命

3、和科技革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的创造力的解放。在欧 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所激发的人文精神,曾经大大地解放了人的创造 力。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太平盛世,也就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期,都同文化发展存在着互为因 果的关联性。唐朝的开元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清代的康熙乾隆时期,都是如此。即使 在所谓乱世,如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同样催生了社会的大变革。社会 进步需要文治武功,当今中国的和平发展要求强盛的国力,包括经济、军事实力等等,同 样需要文化发展所体现的软实力。在此重要的历史关头,历史记忆将唤起民族的文化认同, 一座城市所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造力。凡此种种,都会

4、转化为人民大 众的人文精神,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中国人历推崇“读书明理” “通情达理” 。对这个“理”的领会和践行,就是“明理” 和“达理” ,常常同强化历史记忆和弘扬城市精神相一致。从历史记忆中汲取智慧,叫做以 史为鉴;从城市精神中获得激励,叫做增强软实力。从中我们可以悟出许多道理,也会变 得更加理性。唯有理性,才能体现道理、伦理。这样的道理和伦理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 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温家宝总理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 和正确地面向未。只有加强文史研究、保存历史记忆、洞悉历史规律,才能鉴史知今、熔 铸古今,开辟新的未。 ”我

5、们宣传敬老崇文的理念,就是要更好地传承文明,续写中华民族 的文明史。 1下列关于敬老崇文的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分)A敬老崇文就是要尊重老者和崇尚广义上的人文,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 化。2B “敬老”主要因为老者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因此它又同尊重历史和传统联系 在一起。C “崇文”主要还是指一种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与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关 系不大。D民族传统中敬老崇文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 造力。 2依据文中内容,对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敬老崇文能够使一座城市的创造力激发出特有的城市

6、精神,进而变成文明进步的推 动力。B中国历史上,由于重视了敬老崇文才使得文化获得大发展,进而出现了所谓的太平 盛世。C敬老崇文是一个社会传承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不断走向更加文明的标志。D敬老崇文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特别是在文明传承中发挥不可替代的 作用。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 分)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人文精神,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事情。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近代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进 步。C一座城市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转化为大众的人文精神,从而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D人文精神范畴中的道理和伦理是我们这个社会新

7、时期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19 分) 卢坦字保衡,河南洛阳人。仕为河南尉,时杜黄裳为河南尹,召坦立堂下,曰:“某 家子与恶人游,破产,盍察之?”坦曰:“凡居官廉,虽大臣无厚畜,其能积财者,必剥 下以致之。如子孙善守,是天富不道之家,不若恣其不道,以归于人。 ”黄裳惊其言,自是 遇加厚。 李复为郑滑节度使,表为判官。监军薛盈珍数干政,坦每据理拒之。有善笛者,大将 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复问坦,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累迁,乃及尊职。奈何自 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诸将闻而惭,遽出就坦谢。复卒,乃以复丧归东都,为寿安

8、 令。河南赋限已穷,县人诉机织未就,坦诣府中请申十日,不听。坦谕县人弟输,勿顾 限,违之不过罚令俸尔。由是知名。 累迁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赤县尉为台所审,京兆尹密救,帝遣中人就释之。 坦白中丞请中覆,中人走以闻,帝曰:“吾固宜先命有司。 ”遂下诏,乃释。数月迁中丞。 初诸道长吏罢还者取本道钱为进奉帝因赦令一切禁止而山南节度使柳晟浙西观察使阎济美 格诏输献坦劾奏晟济美白衣待罪。帝谕坦曰:“二人所献皆家财,朕已许原,不可失信。 ” 坦曰:“所以布大信者,赦令也。今二臣违诏,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帝曰:“朕 既受之,奈何?”坦曰:“出归有司,以明陛下之德。 ”帝纳之。 【注注】弟:只,只管

9、。 后汉书卢坦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盍察之 盍:通“盖” ,大概3B不若恣其不道 恣:放纵C大将久在军,积劳累迁,乃及尊职 乃:才D坦诣府中请申十日,不听 诣:到,到去 5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初诸道长吏罢还者取本道钱为进奉帝因赦令一切禁止而山南节度使柳晟 浙西观察使阎济美格诏输献坦劾奏晟济美白衣待罪。B初诸道长吏罢还者取本道钱为进奉帝因赦令一切禁止而山南节度使柳晟 浙西观察使阎济美格诏输献坦劾奏晟济美白衣待罪。C初诸道长吏罢还者取本道钱为进奉帝因赦令一切禁止而山南节度使柳晟 浙西观察使阎济美格诏输献坦劾奏晟济美白衣待罪。D初

10、诸道长吏罢还者取本道钱为进奉帝因赦令一切禁止而山南节度使柳晟 浙西观察使阎济美格诏输献坦劾奏晟济美白衣待罪。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监军薛盈珍干预政事,卢坦据理拒绝。大将向李复请求让一位擅长吹笛子的人担任 重要官职,并问卢坦怎么办,卢坦说这样做是不合理的,大将听到他的话后很惭愧。B赤县县尉被官署审查,皇帝派宦官去释放县尉,卢坦提出审察核实手续,皇帝后下 诏令,才释放这个县令。C皇帝认为官员进献家财就应宽恕他们,不能失信,卢坦劝谏皇帝不能因小信用而忽 视大信用。 D卢坦任河南县尉,当时的河南尹杜黄裳让他调查某家因儿子与恶人交往而破产的事, 卢坦认为当官应廉

11、洁,积聚大量钱财的官一定是搜刮下民而得到钱财,这样的家破产,钱 财归于百姓,倒是好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坦谕县人弟输,勿顾限,违之不过罚令俸尔。 (5 分)(2)所以布大信者,赦令也。今二臣违诏,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5 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 (1111 分)分) 齐安郡晚秋 杜牧 柳岸风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注】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8诗歌的颔联和颈联

12、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 分) 9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6(6 分分)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 1 分,共 6 分)(1)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 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 问的两句是: ? ?(2) 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3) 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 , 4。乙乙 选考题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13、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西伯利亚的温暖卡尔是一名政治犯,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的时候,正值十二月,天寒地冻。而后,卡尔被分配到了林场,成为一名伐木工人。监工托可可夫斯基很严厉,工人们 都非常恨他。第二年二月的一天,一名伐木工人生病了,整个班组没有完成定额任务,托可可夫斯 基把整个班组的人饿了一整天,而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被托可可夫斯基喊出去以后,就 再也没有回来。大家都猜测:那名可怜的正在生病的工人,一定是被可恶的监工托可可夫 斯基遗弃了或者处决了。然而,不幸的事仍不断发生。还有一次,卡尔把木材抬上火车的时候,不小心滑了下 来,木材从车厢里滚落,砸到了一名沙皇士兵。托可可

14、夫斯基顿时火了,他拿起了皮鞭, 使劲地抽打着卡尔,还随手拿了一根木棒,朝卡尔的腿上砸去。卡尔能清楚地听到骨头碎 裂的声音。随后,几名工友把受伤昏迷的卡尔抬回了小木屋。没有医生,又加上天气恶劣,卡尔的腿恢复得很慢,三个月后才能下地走路。他每走 一步,都会对托可可夫斯基的仇恨加深一分。战争即将结束的消息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大家都在心底高兴着,希望早点结束这样的 日子。托可可夫斯基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对大家的态度也开始收敛起来。但是,大家对 他的仇恨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一天早上,卡尔被一阵哭声惊醒,那是从托可可夫斯基暖和的小屋传来的。卡尔赶忙 跑过去,只见满头是血的托可可夫斯基躺在床上,看样子是受了很重

15、的伤。托可可夫斯基 努力睁开眼,看见卡尔后,从枕头底下摸出了一个日记本放到卡尔的手上,对卡尔说,你 会懂得的。卡尔接过日记本,托可可夫斯基便闭上了眼睛。卡尔迅速把日记本放进了衣服里,闻 声而来的工友也走进了木屋。托可可夫斯基的妻子哭诉:凌晨,托可可夫斯基出门小便。 天快亮的时候,她发现丈夫还没有回来,于是马上去找,结果刚出门,就看见了躺在门口 的血迹斑斑的丈夫。她知道,丈夫是因为仇恨被人打伤的,凶手一定是这一千多名工人中 的某一个。卡尔和工友们埋葬了托可可夫斯基,小心地翻开日记本,卡尔的心一阵阵刺痛。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一定会死了,因为是托可可夫斯基知道 他患了肺炎后,让装运木材的火车把他送到了城里医治。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卡尔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托可可夫斯基在那一刻,看见了 好几名子弹已经推上枪膛准备枪杀卡尔的士兵。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这一千多名伐木工人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已经结束,冬宫在几天前就下了命令要处决他们。如果托可可夫斯基不死,这里就不会混乱,工人们也就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