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940436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 2015-2016 学年高一 12 月月考试题第 I 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20 世纪末,散文创作空前繁荣。其中最火爆、最活跃的散文形式呈两极化发展:一方面是思辨化、大型化,即所谓“大散文” ,如文化散文、思想随笔等;一方面呈情感化、软化、细化趋向,即所谓“小散文” ,特点是侧重表现都市生活的细微感受,关心世俗红尘中自身的瞬间体验。 “小散文”把散文的自由、随意和飘洒发挥到极致,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精深的生命探求,消解了文学的审美性,而呈现出一种所谓“散文的消费性格”:短短的篇幅,甜甜的语言,

2、浅浅的哲学,淡淡的哀愁。也有人把它归纳成一种模式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娓娓倾谈的小情调。加上模糊不清的小感悟,给那些在快节奏、重功利、轻人情的现代生活中奔走的人们一种廉价的抚慰。同样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所谓“明星写作” 。它因作者本身的广告效应、读者的好奇心理和对于成名的期待与想象而拥有巨大的读者市场。不过,就整个发展趋势看, “小散文”也好, “明星写作”也好,轰动的热潮都不会维持很久。相反的,那些体现着浓重的人文精神,体现着审美意识与历史感,深入人的心灵境域,抵达人性深处的思想随笔和文化散文,倒是有着长久的文学生命力。它们或者采用平实、自然的语体风格,抒写达观智慧的人生经验,使人感受到冬天炉边

3、闲话、夏日豆棚啜茗的艺术氛围;或者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思,流露着一种浓酽的文化乡愁;或以理性视角、平常心理和世俗语言表达终极性、彼岸性的话题。 文化散文的兴起,有其现实的、社会的根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面对全球化的浪潮,加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影响,人的主体意识、探索意识、批判意识、超越意识大大增强,审美趣味发生变化,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文学艺术的含义与功能随之也发生了转换。文学观念趋向多样与宽容,各种文学话语、理论话语逐步呈现出表现自我的自觉性,放弃以往散文创作过于直白的政治功利目标,摆脱商业时代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对文学的扭曲,致力于新的表现领域与

4、抒写方式,终于使散文以自由的心态、优雅的格调、深刻的人生思考走近读者,从而实现了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精神对接。由于文学环境的宽松、心态的自由和生存方式的转换,作家也好,读者也好,存在着回归文学本体、张扬人文精神、重视生命体验,从而获得较高的美学品质2的审美期待,这构成了今日散文繁荣兴盛的基础。(节选自王充闾文学创作与生命体验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小散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散文”具有情感化、软化、细化的趋向,其特点是侧重表现都市生活的细微感受,关心世俗红尘中自身的瞬间体验。 B “小散文”虽然把散文的自由、随意和飘洒发挥到极致,但它同时也消解了精深的生命探求和文学的审美性

5、。 C “小散文”的“消费性格”表现为短短的篇幅、甜甜的语言、浅浅的哲学、淡淡的哀愁,其共有模式是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娓娓倾谈的小情调,加模糊不清的小感悟。 D “小散文”能给现代生活中奔走的人们带来廉价的抚慰,但从整个发展趋势来看,它和“明星写作”一样,所引起的轰动热潮不会维持太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尽管具有思辨化、大型化特点的“大散文”是 20 世纪末最火爆、最活跃的散文形式之一,但它却不像“小散文”和“明星写作”那样能引起轰动的热潮。 B “明星写作”能拥有巨大的读者市场,既是因为作者本身的广告效应,又是因为它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理和对于成名的期待与想象。

6、C “大散文”选材多样,可以抒写达观智慧的人生经验,可以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思,也可以以理性视角、平常心理和世俗语言表达终极性、彼岸性的话题。 D因文学环境的宽松、心态的自由和生存方式的转换,作家和读者中都存在着回归文学本体、张扬人文精神、重视生命体验,从而获得较高的美学品质的审美期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思想随笔和文化散文之所以具有长久的文学生命力,是因为它们体现着浓重的人文精神,体现着审美意识与历史感,能深入人的心灵境域,抵达人性深处。 B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全球化的浪潮、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影响,人们审美趣味、文化观念、生活观念的变化等都对文化散

7、文的兴起产生了影响。 C以往的散文创作追求过于直白的政治功利目标,受到商业时代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的扭曲,而今日的散文创作已摆脱了这些影响。 D对新的表现领域与抒写方式的探索,使散文能以自由的心态、优雅的格调、深刻的人生思考走近读者,从而实现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精神对接。3二、古代诗文阅读(33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也。祖父遂,字长子,宣帝微时与有故,相随博弈,数负进。及宣帝即位,用遂,稍迁至太原太守。 遵少孤,与张竦俱为京兆史。竦博学通达,以廉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哀帝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并入公府

8、,公府掾史率皆羸车小马,不尚鲜明,而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骑交错。又日出醉归,曹事数废。西曹以故事适之,侍曹辄诣寺舍白遵曰:“陈卿今日以某事适。 ”遵曰:“满百乃相闻。 ”故事,有百适者斥,满百,西曹白请斥。大司徒马宫大儒优士,又重遵,谓西曹:“此人大度士,奈何以小文责之?”乃举遵能治三辅剧县,补郁夷令。久之,与扶风相失,自免去。 槐里大贼赵朋、霍鸿等起,遵为校尉,击朋、鸿有功,封嘉威侯。居长安中,列侯近臣贵戚皆贵重之。牧守当之官,及郡国豪桀至京师者,莫不相因到遵门。 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遵醉时,突

9、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遵常醉,然事亦不废。长八尺余,长头大鼻,容貌甚伟。略涉传记,赡于文辞。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请求不敢逆,所到,衣冠怀之,唯恐在后。 王莽素奇遵材,在位多称誉者,起为河南太守。(选自汉书游侠传 ,有删改) 4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宣帝微时与有故 微:低贱,卑下 B相随博弈,数负进 数:屡次 C值其方饮 值:遇到 D奈何以小文责之 责:责备 5下列各项中,直接表现陈遵“放纵不拘”的一组是(3 分)( )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 日出醉归,曹事数废 西曹以故事适之 取客车辖投井中 满百乃相闻 奈何以小文

10、责之 A B C D 4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陈遵、张竦都担任过京兆史。张竦博学通达,廉洁节俭;陈遵豪放,不拘小节。B西曹请求罢免陈遵,大司徒马宫却认为陈遵能治理三辅地区政务繁杂的县,并向皇帝推荐他。 C陈遵担任校尉,打击赵朋、霍鸿有功,加以贵戚的推重,被朝廷封为嘉威侯。 D陈遵富于文辞,擅长书法,给人写的书信,收信人把它收藏起来以为荣耀。7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故事,有百适者斥,满百,西曹白请斥。(5 分) (2)牧守当之官,及郡国豪桀至京师者,莫不相因到遵门。(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阅读

11、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醉歌(其九)汪元量南苑西宫棘露牙,万年枝 上乱啼鸦。北人 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注:汪元量:南宋诗人。万年枝:冬青树。北人:这里指元朝士兵。 8前两句诗描写了一种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分) 9诗人在第四句集中写一个细节,有何深意?请简要概括。(4 分)(二)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3)但我不能放歌, 。(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5)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而泣。(6)东风不与周郎便 。5乙选考题三

12、、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屠呦呦与青蒿素2015 年 10 月 5 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 月 6 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公关的成绩

13、,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屠呦呦 1930 年 12 月 30 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 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 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

14、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 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 2 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 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 80 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 20 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

15、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4 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6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 年,39 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 640 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 。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 200 多种中药的 380 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 。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 190 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 100%。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