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全集攻略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939776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181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全集攻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组织行为学全集攻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组织行为学全集攻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组织行为学全集攻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组织行为学全集攻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全集攻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全集攻略(1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行为学 全集攻略2OB的发展过程起步 阶段成熟 阶段大发展 阶段确立 形成 阶段20世纪 20年代前20世纪 20-30年代20世纪 30-50年代20世纪 50年代后研究方向从个体到群体、到组织体制和战略4一、组织行为学的发展v组织行为学发展的几个阶段:v1、古典管理理论;v2、行为科学理论;v3、社会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v4、群体动态理论(一)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v泰勒:科学管理,“劳动定额”、“记件工资 ”、“工作流程” v法约尔:管理的基本要素,计划、组织、指挥 、协调和控制,14项管理原则。v韦伯:“层峰结构”,组织是一个等级森严、 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金字塔形的结

2、构。v特点:人是机器。泰勒 “科学管理之父” 历史背景: (搬运生铁块实验) 泰勒的科学管理目标有两个: 一是克服怠工、效率低下的现象。 二是消除劳资对抗,使劳资两利。 v为达到科学管理的目标,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四项原 则:1、建立真正科学的劳动过程。(通过实验, 得出了一个普 通工人在最合适条件下所能完成的最大日工作量以及标 准的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工时定额原理和 标准化原理。差别的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度。)2、科学地挑选和渐进地培养工人。3、将经过科学挑选和训练的工人与科学的劳动过程相结合 。 4、管理者和工人之间亲密的和经久的合作。v(二)行为科学理论梅粤、马斯洛、赫茨伯格、勒

3、温等。行为科学理论的奠 基人是梅粤(GEMay。) 1927年冬领导了美国芝加哥西 方电 气公司霍桑工厂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关系的 实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v“霍桑效应”(1927-1932)v(1)把人看作是社会的人即经营企业不只是机器和 生产方法。v(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v(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提高职工 的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三)社会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代表人:(美)巴纳德,是第一个将组织结构特征与人 类行为特征结合起来研究组织理论的学者。 主要观点 1、组织是人与人的合作系统。“两个以上有意识的协调 和活动的合作系统”

4、,古典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权责结 构的框框。 2、权力接受理论。权力来自下级是否接受。组织不能靠少 数几个人的权力来行事,而必须取得组织内全体人员的 支持和合作。古典理论认为组织存在的基石是权力 3、诱因和贡献平衡论:组织是由个体组成的,个体都其需 求,如果组织要求成员作出贡献,组织必须对他们提供 适当的刺激以满足其个人的需求。这种平衡是动态的。v诱因和贡献的平衡是组织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四)群体动态理论 代表人: 勒温(德国心理学家) 主要观点:人的心理、行为决定于内在的需求和周围环境 的 相互作用。当人的需求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 的 张力,而周围环境起着导火线的作用。行为公式: B=f

5、(P,E) (人的行为是个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 v需求层次理论90年代以来,组织行为学发展新动态:v(1) 组织变革(包括领导行为研究)v(2) 强调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v(3) 更加关注国家目标。v(4)更加关注工作生活质量。11管理研究的沿革科学 管理 理论组织文化组织学习管理 科学 理论行为 科学 理论从对生产的理性分析、科学研究到对人的因素的关注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影 响 个 体 行 为 的 因 素个人主观 内在因素客观外在 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感觉、知觉、需要价值观、态度、个性文化因素内部环境:群体领导组织 外部环境:一般环境任务环境14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v(1)

6、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是长久不衰的课题。v(2)激励问题是微观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v(3)组织变革问题是宏观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15三、研究方法1、经验总结法2、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和现场实验法。)3、现场研究法4、案例比较法5、心理测量法 第二章 人性管理v一、中国传统思想中对人性的认识 (一)儒家思想人性问题,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问题。 1、孔子的观点: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只是 指 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一贯主张“忠恕”之道, “忠”为尽己为人之谓;“恕”为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之谓。v“仁”是孔子思想,或者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而“仁”的

7、主 要内容是“爱人”。他认为爱人不仅是爱亲,还要求行“仁”德 于天下。2、孟子的观点:孟子提出了人性具有善端的“性善说”,孟 子认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 是 非之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尺度,没有这“四心”就不是人。他认为“寻善”不是向外部觅找,而是反身而诚,内省的修养便成为成 人 的重要环节。“四心”只要扩而充之,就可 以成为仁、义、礼、智四德。3、荀子的观点: 荀子则以“性恶论”为出发点。他较注重的 是 “修习”过程,强调习俗环境和习行,这是 他 对孔子“习相远”的发展。与孔孟一致的是 , 荀子认为人要善于学习,积善成圣。荀子在阐述理想人格的过程中,与孔孟 相异的地方是开始将人格的内

8、在品性与法的 观念联系起来,开始注意到理想人格的现实 基础。 (二)道家的思想 1、老子的观点: 老子的人性论主要特点是人性自然,人性无善 恶之分。人性随着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或善或 恶,都是叛逆了人的自然本性,是人的自然本 性的异化。老子强调返朴归真的成长之道。他 强调 “报怨以德” 、“宠辱不惊”。2、庄子的观点: 庄子推崇人类的自然本性,是对儒墨提倡的仁 义道德的否定。战国之时,儒家学说一般为列 国统治者所采用,仁义也成了当时人们一种普 遍追求。不满于社会现实的庄子,自然把批判 的矛头首先指向“仁义”,认为仁义破坏了素朴 的人性,仁义是虚伪、争夺以及种种社会弊端 的根源。庄子倡导人性回归自

9、然纯朴,反对压 制人性的等级专制社会,这其中就蕴含着人道 主义思想。 (三)法家的思想韩非以法家冷峻的眼光,对人性问题进 行 了审视,揭示出人性的自私自利的天性。首先是对管子、商鞅等法家人物思想的 继 承;其次是吸取了荀子人性理论的观点。 二、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思想时时 间间理 论论对对人的基本看法X理论论经济经济 人行为为科学理论论社会人Y理论论自我实现实现 人超Y理论论复杂杂人论亲亲善人1、x理论X理论最核心的观点就是要证明人是经济人, 对 工人的管理可以用强制的和惩罚的方法。其基本观 点如下: 1)一般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 2)多数人缺乏进取心、责任心,不愿对人和事

10、负 责。 3)一般人干的工作都是为了物质和安全的需要, 人 工作是为了钱。 4)人具有欺软怕硬、畏惧强者的弱点。2、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产生的时间是介于X理论和Y理论 之间。其核心的观点是把人视为社会人、承认人在 金钱、物质的需求外,还有社会、精神、人性方面 的需求。3、Y理论Y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该理论于 1943年由马斯洛首次提出,该理论的核心 观 点是人是“自我实现人”,其主要论点如下: 1)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2)人具有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愿望。 3)人具有独创性,每个个人的思维都有其 独 特的合理性。 4)人愿意工作,人愿意为社会、为他人作 贡 献。人是愿意负责的,愿

11、意对工作、对他人 负责任。4、超Y理论 (1)人不但复杂,而且变动很大; (2)人的需求与他所处的组织环境有关系, 在不同的组织环境与时间、地点会有不同的 需 求; (3)人是否愿意为组织目标作出贡献,决定 于他自身需求状况以及他与组织之间的相互 关 系; (4)人可以依自己的需求、能力,而对不同 的管理方式作出不同的反映,没有一套适合 于 任何人、任何时代的万能管理方法。5、其核心理论是“人是整体的统一”,人是“亲善 人”,其基本观点如下: 1)人能够相互信任。 2)人具有微妙性。微妙性表明人既可能沟通成相 互 理解,又可能难以沟通而使问题陷入僵局。微妙性 还表明人自身存在许多矛盾,但所有这

12、些矛盾又和 谐地统一于人的整体中。 3)人与人有亲密性,人可能会爱他人,并为他人 和 团体作出牺牲。三、个体差异管理 (一)个性差异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必要性 2、可能性v自我认识与管理v自我是个体在社会生活过程中与他人交 互 作用的结果发展所形成的。自我概念的构成要素(二)组织对个性差异的管理 1、差异的测定 1)体格检查 2)智力测验 3)性向测验 4)成就测验,也称教育测验 5)性格测验 6)成绩考核2、差异的管理 1)对于个人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差异,可以采 用一些补救的方法。 1)对职工进行培训,并辅以适当的奖惩; 2)保持个人的心理均衡,促进个人的成长, 促进态度与行为的改善,增

13、强对环境的适应 性。v另外在管理措施方面,可以考虑一下做法: (1)实行目标管理。 (2)实行参与制。 (3)授权。 (4)合理分工。 (5)个人 “合理程度”的满足。 (6)信息及时反馈。 (7)良好的人群关系。 (8)多奖励、少惩罚,积极疏导。 (9)实行建议制度。 (10)提高员工的个人成熟度。(三)人的行为改变 1、人的行为改变的层次“改变”可以有四种情况(如下页图)(1)知识的改变;(2)态度的改变;(3)个人行为的改变;(4)团体或组织行为的改变。不同的改变所需的时间及困难度2 、改变的周期1)参与性的改变周期。2)强迫性的改变周期。v参与性的改变周期,最主要的优点在于当 它一旦被

14、接受便能持久,因为人们对改变有 高度的承诺。其缺点是比较迟缓。v强迫性的改变周期它的好处是速度快,缺 点是,有一定的脆弱性,只有在领导者具有 位置权力持久时才能维持。它甚至会造成仇 恨、敌意,有时甚至是或明或暗地破坏、推 翻领导者。3、改变的程序在观察改变时,克特勒温提出了改变程序 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的理论。(解冻改变冻结 )1)解冻期。解冻的目的在于激励个人或团体正视 改变,看到改变的需要。解冻的作法:把接受 改变的个人从他所习惯的例行工作、资料来源、 社会关系中隔离;破坏所有社会的支持;贬 低旧的经验,赞扬新的知识;愿意改变的应给 予奖赏,不愿意改变的应给予处罚。简言之,解 冻就是破坏个人的

15、标准、刁惯与传统旧的处 事方法,使他接受新的方法。就力场分析观点而 言,当驱动力增加或遏制力减少时,解冻便会发 生。2)改变期。当一个人已经被激励去改变时,他便能接受新的行为模式。解冻是破坏个人的标准、习 惯和传统,而改变是建立个人标准、习惯的过程 。也就是说破坏了旧的处事方法,掌握新的方法 的过程。强迫或服从有时也被认为是引起改变的动力,当一个人受了握有位置权力的人命令,而被迫改 变时,强迫或服从便发生了。在这种情形下,当 改变的媒介存在时,行为便会改变;而在不受监 督时,行为便不存在。因此,与其把强迫当作一 种改变的动力,不如说它是一种解冻的工具。3)冻结期。新行为变成模式行为,而融入个

16、人的个性、习惯,完全照新的方法处事。 为了保证新的行为不会随时间流逝而绝迹, 就必须有计划地强化新的行为。有两种强化 的方法:连续的;断续的。连续的强化是指被改变的个人每次从 事新的行为模式时都给予强化。在连续强化 的情况下,一个人很快的学会了新的行为, 但如果环境改变或不具有强化因素,新行为 很可能绝迹。第三章 认知的个别差异与管理第三章 认知的个别差异与管理一、感觉 1、含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2、分类: 1)外部感觉 2)内部感觉 3)运动觉和平衡觉3、感觉的一般规律: 1)感受性: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受的持续一定时 间 的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上限、下限;差别阈限 2)对比 3)感觉的适应: 4)感觉的相互作用:指感觉之间的相互影 响。二、知觉 1、含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整体属性的反应。 2、分类: 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2)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 觉、角色知觉)3、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