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一轮: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件(含答案)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50933962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一轮: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件(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18届高考一轮: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件(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18届高考一轮: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件(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2018届高考一轮: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件(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2018届高考一轮: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件(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一轮: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件(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一轮: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件(含答案)(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9讲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变化最新考纲纲 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变化()。3.实验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动态变 化。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5年13考)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一定的_,同种生物的_。自然区域内全部个体2.种群的数量特征出生率迁出率(1)_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_、_。(3)年龄组龄组 成在一定程度上能_种群数量变变化趋势趋势 。年龄龄组组成是通过过影响_间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预测预测出生率和死亡率 (4)性别别比例是通过过影响_间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出生率3.种群的空间间特征(1)含

2、义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间中的位置状态态或布局。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4.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1)“两看法”选择选择 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调查 方法直接计数法 样方大 强标志重 捕(2)样样方法与标标志重捕法的比较较五点取样平均值随机无影响1.真题题重组组 判断正误误(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鹊是一个灰喜鹊鹊种群(2014江苏苏,5A)( )(2)若某动动物的婚配制为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则出生率越高(2013浙江,4B)( )(3)大量诱杀诱杀 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2012新课标课标 ,6D)( )(4)用标标志重捕法调查调查 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标

3、记 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则会导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结果偏低(2012安徽,30(2)改编编)(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版必修3教材P6063,考查查角度侧侧重种群的四大特征及种群数量的取样调查样调查 ,准确记忆记忆 各特征具体内容及其内在关系,并把握种群密度调查调查 的两种常用方法是解题题关键键。2.(教材P61“探究讨论讨论 23”改编编)进进行样样方法调查时调查时 ,为为何要强调调“随机”取样样?样样方多少会影响调查结调查结 果吗吗?提示 为为了确保所选择选择 的样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过样 方统计统计 的结结果(估算值值)能更接近真实实的情况,应应做到“随机取样样

4、”调查时调查时 若样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统计结 果的误误差可能就较较大;一般而言,样样方越多,其统计结统计结 果越接近真实实情况。但是,样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样花费费的时间时间 、精力就越多。从统计统计 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证统计结计结 果的真实实性。3.(教材P63“思考与讨论讨论 ,2”改编编)年龄组龄组 成为稳为稳 定型的种群,其数量在近期是否一定能保持稳稳定?年龄组龄组 成为为衰退型的种群呢?提示 年龄组龄组 成为稳为稳 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总是保持稳稳定。这这是因为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龄组 成,还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5、。此外,种群数量还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组龄组 成为为衰退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说会越来越小,但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敌、迁入率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长的情况。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联系1.(2015新课标课标 全国卷节选节选 )现现有一未受人类类干扰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组考察了该该湖泊中处处于食物链链最高营营养级级的某鱼鱼种群的年龄组龄组 成,结结果如下表。年龄龄0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个体数92187 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鱼的年龄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类推。回答下列问题问题

6、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龄结 构大致可以分为为三种类类型,分别别是_。研究表明:该鱼该鱼 在3时时达到性成熟(进进入成年),9时丧时丧 失繁殖能力(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龄组 个体数的比例为为_,由此可推测该鱼测该鱼 种群数量的变变化趋势趋势 是_。(2)如果要调查这调查这 一湖泊中该鱼该鱼 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调查 方法是标标志重捕法。标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调查 _强、活动动范围围广的动动物的种群密度。解析 (1)种群的年龄组龄组 成可分为为增长长型、稳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类型。将三个阶阶段中各个年龄龄段的个体数目相加,可知三个阶阶段个体数量都为为40

7、0,即个体数比例为为111,年龄组龄组 成为稳为稳定型。(2)标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调查 活动动能力强、活动动范围围广的动动物的种群密度。答案 (1)增长长型、稳稳定型、衰退型 111 保持稳稳定 (2)活动动能力2.下列为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图,有关分析错误错误 的是( )A.图图1中预测预测 种群数量未来变变化趋势趋势 的主要依据是bB.图图1中的c为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图图2中的丁与图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义相同D.图图2中丙为为性别别比例,主要通过过影响出生率来间间接影响种群密度解析 图图1中a只影响出生率,而b既影响出生率也影响死亡率,从而判断出a为为性别别比例,b为为年龄

8、组龄组 成,进进而可知c为为种群密度。图图2为图为图 1的变变式,图图2中甲使种群密度增加,应为应为 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使种群密度减少,应为应为 死亡率和迁出率;丙只影响出生率,为为性别别比例;丁为为年龄组龄组 成。图图1中b为为年龄组龄组 成,是预测预测 种群数量未来变变化趋势趋势 的主要依据,A正确;图图1中c为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正确;图图2中丁为为年龄组龄组成,而图图1中a为为性别别比例,C错误错误 ;图图2中丙为为性别别比例,其主要通过过影响出生率来间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答案 C种群年龄组龄组 成的类类型及判断技巧(1)统计图统计图(2)曲线图线图 和柱形图图

9、(3)各图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论何种图图形,均应应注意各年龄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稳定型中的各年龄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样调查【典例】 (2016全国课标课标 卷,5)如果采用样样方法调查调查 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积,作为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计数所有样样方内蒲公英总总数,除以甲地面积积,作为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计算出每个样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值,作为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

10、样方蒲公英的总总数,除以所有样样方的面积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积,作为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解析 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样方法:在被调查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围内,随机选选取若干个样样方,通过计过计 数每个样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样方内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值作为该为该 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计值 。综综上所述,A、B、D三项项均错误错误 ,C项项正确。答案 C纵观纵观 近年课标课标 卷考情,动动、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样调查 考查频查频 度特高,如:2016课标课标 卷5、2013课标课标 卷5、2015课标课标卷31、2015全国卷31,均对对此作了考查查,解答

11、此类问题类问题须须把握如下技巧:(1)针对针对 “样样方法”须须做到“随机”取样样。须须把握取样样方法长长方型地块块“等距取样样”,方形地块块“五点取样样”。需分别计别计 数并最终终求平均值值。(2)针对标针对标 志重捕法须须把握如下计计数原则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论大小都要计计数,若有正好在边边界线线上的,应应遵循“计计上不计计下,计计左不计计右”的原则则,即只计计数相邻邻两边边及顶顶角上的个体。明确标标志重捕法的关键键点a.被调查调查 个体在调查调查 期间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现象。b.标记标记 物不能过过于醒目。c.不能影响被标记对标记对 象的正常生理活动动。d.标记标记 物

12、不易脱落,能维维持一定时间时间 。善于快速确认认估算值值与“实际值实际值 ”间间的误误差:由于再捕中标标志者位于分母上若初捕放归归后某些原因致分母增大(如标标志物影响其活动动),则则估算值值偏小;反之,若某些原因致分母减小(如因初捕受惊吓,不易被再捕,因标标志物致其更易被天敌敌捕食等),则则估算值值将偏大。【对对点小练练】(2017东东北三省名校联联考)某兴兴趣小组组成员员在草原上调查调查 田鼠的生存状况,根据所学知识识,回答下列问题问题 :(1)调查动调查动 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调查 方法是标标志重捕法。某次调查时调查时 ,在3 km2的区域内共捕获获了60只田鼠,做好标记标记 后重新放

13、回到草原上,一周后再次捕获获了60只,其中发现带发现带 有标记标记的只有4只,则该则该 区域内田鼠的种群密度为为_。(2)标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调查 _强、_广的动动物的种群密度。(3)调查过调查过 程中,如果标记标记 物容易脱落,则则用标标志重捕法得到的数据会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变”);如果动动物被捕获获并标记标记 后难难以被再次捕获获,则则利用标标志重捕法计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实际 种群密度相比可能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变”);误误将部分未标记标记 个体统计为标记统计为标记 个体,则计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实际 种群密度相比会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变”)。重捕

14、时时方法不当造成已捕获获的标记标记 个体死亡,会导导致估算数值值与实际实际 数值值相比会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变”)。解析 (1)标标志重捕法的计计算公式为为:标记总标记总 数/N重捕中被标标 记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总数(N代表种群个体总总数),根据题题意,则则 60/N4/60,得N900,由于区域面积积是3 km2,故该该区域内 田鼠的种群密度为为300只/km2。(2)标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调查 活动动 能力强、活动动范围围广的动动物的种群密度。(3)根据标标志重捕法的 计计算公式:标记总标记总 数/N重捕中被标记标记 的个体数/重捕总总数(N代 表种群个体总总数),如果标记标记

15、物容易脱落,会导导致重捕中被标记标记 个体数量减少,所以所得数值值可能偏大;如果动动物被捕获获并标标 记记后难难以被再次捕获获,导导致重捕中被标记标记 个体数量减少,则则利 用标标志重捕法计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实际 种群密度相比可能偏大 ;如果误误将部分未标记标记 个体统计为标记统计为标记 个体,则计则计 算时时重捕中 被标记标记 个体数量增多,导导致计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实际 种群密度 相比会偏小。如果已捕获获的标记标记 个体死亡,则则不会影响估算数 值值。 答案 (1)300只/km2 (2)活动动能力 活动动范围围 (3)偏大 偏大 偏小 不变变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变化及应应用(5年13考)1.研究方法 _。构建数学模型观观察研究对对象,提出问题问题 提出合理的_根据实验实验 数据,用适当的_对对事物的性质进质进 行表达通过进过进 一步实验实验 或观观察等,对对模型进进行检验检验 或修正。假设设数学形式2.种群数量的两种增长长模型分析淘汰食物、空间间环环境容 纳纳量增长长速率1.上图图中b线线的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