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928668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历史】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历史】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历史】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历史】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 2014-2015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一、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答案请填在下表相应位置上)。1.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A强调教化 B实行仁政 C维护周礼 D为政以德2. “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为百也,由名分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故夫名分定,势治之道也;名分不定,势乱之道也。 ”请根据所节录文献内容判断,这段文字最有可能表达的是下列哪一派的观点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3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是东西方

2、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对儒家的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主要的不同是A讨论主题不同 B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C价值取向不同 D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4. 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主要体现鼓吹“天人感应”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宣扬“君权神授”强调“大一统” A B C D5.“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6.“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

3、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 (出自宋真宗赵恒)这首诗不能说明A.皇族考取功名后承袭恩荫 B.宋朝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C.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科书 D.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7.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 “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解释的是2A.孟子的仁政思想 B.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C.“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D. 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8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C

4、.建立君主立宪制 D.反对君主制,实行法治9. 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万物的本源” 。他们共同强调的是 A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B. 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D.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10.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朱熹此话的意图是 A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B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11.袁伟时教授认为:“五常的道德规范应是

5、建立在人类共同价值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基础上,假若仁、义、礼、智、信不以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它只能为宗法专制服务。这些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应该是世界各国都可以接受,而且能够跟中国传统结合起来的。 ”作者强调五常道德规范A.是人类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 B.优于人类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C.应该批判地继承 D.包含了平等和民主、法治的观念12. 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

6、思想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1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 “全新的创造”是指3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 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14.王阳明批评理性主义“致知”的偏失,他强调人的尊贵品质在于他的“良知良能” ,主张人应该从“致知”升华为“致良知” , 康德强调:不是上帝制造了像他自己一样自由、平等、博

7、爱的人,而是信奉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需要一个上帝作为其信奉的理性依据,并且这个理性具有超人的上帝属性。在这里,王阳明和康德实际上都A反对上帝,自觉理性 B强调博爱与平等C强调理在先气在后 D认识自我的纯粹理性15.“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 ”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代表了辉煌的成就,但它们在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 ”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与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 ”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A.甲正确,乙错误 B.甲、乙都正确 C. 甲错误,乙正确 D.甲乙都错误16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

8、会吟诵,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楚辞、汉赋、唐诗 B.宋词、唐诗、楚辞C.楚辞、唐诗、宋词 D.唐诗、宋词、元曲17.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 逐渐神秘化 B. 逐渐贵族化 C 逐渐宗教化 D 逐渐平民化18.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与书法相伴而生 是

9、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4A B C D19.下列有关京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京剧是中国成就最高的戏剧形式B京剧的形成体现了我国戏剧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C京剧是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因此称京剧D京剧的形成、发展与满族统治者的喜好、支持密不可分20.有一个文化修养高的导演准备拍古装戏庄周梦蝶 。戏中有一个场面:雷雨前,庄子仔细地看到蚂蚁搬家这一特写镜头,导演准备配画外音,写出庄子的心声。下列那句话最合适?A.蜂王统治妙,蚁工忙有道。法也 。B团结友爱,合作有为,以和为贵。C雷雨自急,蚁工自忙。本自安详。 D今辛苦,雨中干。累不叫苦得保全。21. 有学者认为:“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为新颖的,

10、但亦有落伍之处。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只是在一定的限度内是一致的,过此以往,便相冲突。法家不知此义,误以为两者始终是一致的。所以说法家的思想,也是落伍的。 ”这一认识的主旨是A揭示了法家国家社会利益并重的实质 B批判了法家的专制思想C辩证分析了法家在统一国家中的作用 D否定了法家的进步意义 22. 三国志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其中的表白体现出A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B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完善C “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 D

11、西汉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23欧阳修注意到地方政府中的腐败风气、 “枉直乖错” ;张载在本乡“以礼化俗” ;吕大钧兄弟在蓝田建立“乡约” ;范仲淹创立“义庄”等等。这些举措体现了儒家传统思想所追求的A通过道德自觉建立和谐的人间秩序B通过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成为圣贤C进行内心反省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D注重气节以理统情凸显人性的庄严24蒲松龄在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写了许多妖鬼狐仙的故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说明A蒲松龄对现实生活了解不多 B妖鬼狐仙的故事确实存在 5C清朝时期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蒲松龄只能以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D清朝时期市民阶层开始形成,这类故事符合他们的口味二、非

12、选择题, (25 题 20 分、26 题 16 分、27 题 16 分,共 52 分。 )25 (20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熹区分了“欲

13、”和“人欲” 。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 ,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及影响?(4 分)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4分)(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 分)提出了怎样的认识论?(2 分)(3)据材料三,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4 分)(4)据材料四,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感染着时人及后世?(4 分)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