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文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893986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政治】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政治】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政治】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政治】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浙江省杭州二中 2013-2014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文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 选择题部分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每个题目只有 1 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 填入答题卡中。 1.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 ”这是因为A.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B.矛盾双方是相统一而发展 C.对善与恶的价值判断是因人而异的 D.矛盾双方是相对立而存在 2. 宇宙是无限的,它无始无终,无边无际;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相对于浩瀚的宇宙而言, 它只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滴水珠,然而一代一代的生命延续,传递着人类对世界的认识。 这启示我们人类的认识是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2、人类的认识是连续性与中断性的统一 世界上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在无限反复中回归认识A. B. C. D. 3.唐代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宋代苏东坡读书用的是“八面受敌法” 。这两种读 书方法体现的哲学道理分别是 前者强调以普遍性为指导认识特殊性 后者强调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 前者更强调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把握知识的整体性 后者更强调把握书的多方面内容,分析知识的要素 A B C D 4.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 1800,19 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 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 1800,随后,德国数学家

3、黎曼提出:在 球形凸面上, 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 1 800。由此,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 转变。这表明真理具有A.客观性 B.无限性 C.具体性 D.条件性5. “在每个人的身上阳光同样的明亮在每个人的心中阴影却有浅有深” 。这句诗蕴 含的哲理是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C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6. 费尔巴哈说, “自然神不是别的,就是自然本身;人神不是别的,就是人本身” 。这表明神满足了人的精神需求,是有价值的 一切观念都是对现实世界的综合与概括 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的头脑并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A B C D 7. 光沿

4、着直线传播,但是小 A 在灌满水的塑料瓶身上钻一个小孔,水顺势流出来,然后打 开激光笔从另一侧对准小孔,结果却看到了水让光线改变了方向,这其实是物理中的光 线的全反射现象。该实验告诉我们 A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 B规律是事物本质的相对稳定的联系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8. 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世界上有棕色熊猫吗?有人说,没有,因为我至今只看到过黑白熊2猫,从未见过棕色熊猫。下列说法与这种做判断的在世界观上一致的是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事物理念的影子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A B C D 9.有人说“衣食足而知荣辱” ,也有人说“饱暖思

5、淫欲” 。这两句话所蕴含的哲理有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决定作用 任何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 B C D 10.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下列说法中属于这里所说的“常”的是 A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B尽小者大,积微者著 C金木水火土,天地君亲师 D言必行,行必果 11. 庄子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辩”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 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 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 见,就没有资格断定

6、;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庄子的推论没有找到检验认识的途径 是一种相对主义诡辩论 否定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到了不能用主观的东西来检验认识的真伪A. B. C. D. 12. 俗话说,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但是,有的家庭念的是“教儿经” ,有的家庭念的是 “孝经” ,有的家庭念的是“本草经” 。这说明A.联系具有多样性 B.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差异性 13. 易传主张“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同时又反对“知进而 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要求人们“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

7、。这说明 了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 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要一分为二,体现辩证性 意识具有能动性,要增强目的性,体现创造性 运动是有规律的,要尊重规律性,把握必然性A. B. C. D. 14.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如果问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要对这一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 答,是不可能的,应当给出确定的条件。这说明 价值判断具有主观性 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不同质的矛盾要用不同质的方法来解决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A B C D 15.三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关于火星的明确记载,表明古人已经用肉眼对火星的运转作了 比较准确的观察。1719 世纪,欧洲人用望远

8、镜观测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河床。2004 年,人类近距离拍摄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类似月球表面的坑洞,并观测到火星表面的气 温、气压等现象。这说明 认识具有反复性,因为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在发展中不断否定自身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生的,探索真理中难免会犯错误 3认识具有上升性,因为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A. B. C. D. 16. “没有那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历史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恩格斯语) ;“邻国之 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 (左 传昭公四年 )这两句引文共同说明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历史性

9、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B. C. D. 17. 2013 年 6 月 20 日,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成功完成。为完成这次航空壮举,我国科学家做 了长期的精心的准备,制定了周密的方案。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独立性 意识活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A. B. C. D. 18.“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寰则九重,孰营度之?女歧无合, 夫焉取九子?”这些发问是在思考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B.认识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C.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D.思维的功

10、能是什么 19.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了“飞矢不动”的命题。芝诺的命题A.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B.把相对静止绝对化,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 论 C.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D.把握了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20.庄子说:“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万物以形相生。 ”庄子的观点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D.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 21.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有两个有趣的论证,一个是“谷堆论证” ,另一个是“秃 头论证” 。这两个论证共同说明了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矛盾双方具有统一性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矛盾双方具有对立性A. B. C. D. 22

11、. “慢生活”理念中的“慢” ,并非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 松和谐的意境。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旅游” “慢运动”等行列。这反 映了 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和发展 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A B C D 23.作为公共艺术的城市雕塑,自 20 世纪初由西方传入中国以来,一直伴随着中国城市的 发展而不断进步,并在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表明城市雕 塑 A.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B.是城市一定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映 C.是一种凝固的艺术,引领着城市发展方向 D.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为城市形

12、象与品位增色 24.当前最流行的成语产生于中国语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互联网。 “喜大普奔”是最受亲 睐的一个,表达极度激动和热情。它把“喜闻乐见” “大快人心” “普天同庆” “奔走相告” 四个词语揉合在一起。这个新成语也逐渐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这体现了4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C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D互联网成为了当代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5. 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 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是因 为 A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思想道德修养和

13、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 心非选择题部分(非选择题部分(50 分)分) 26.阅读诗人臧克家诗作有的人 (节选) ,回答问题: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哦, 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 永远记住他!/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 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你认为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生?作为有志青年,应当如何度过有价值你认为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生?作为有志青年,应当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