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中历史学法指导系列讲座 第二讲 中国传统史学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0893009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3.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中历史学法指导系列讲座  第二讲 中国传统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6高中历史学法指导系列讲座  第二讲 中国传统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6高中历史学法指导系列讲座  第二讲 中国传统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6高中历史学法指导系列讲座  第二讲 中国传统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6高中历史学法指导系列讲座  第二讲 中国传统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中历史学法指导系列讲座 第二讲 中国传统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中历史学法指导系列讲座 第二讲 中国传统史学(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学法指导系列讲座 走近历史第二讲 中国传统历史学的发展 本课要点: 1、了解古代先民记录历史的方式与价值 2、了解从史官的产生到中国传统史学发展 的情况,认识中国传统史学的价值与局限一、早期先民记录历史的载体与方式 你认为人类有哪些记录历史的方式? 1、文字出现之前的记录历史的方式: (1)口耳相传的传说 (2)结绳刻木 (3)画像:岩画、画像石、画像砖等1、口耳相传的历史传说你如何认识“口述历史”的价值 ?高考真题 (2015海南单科4)谣谶(chen去声)是带有一 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后周时 ,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 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

2、匡胤代 之。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这说明谣谶( ) 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 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 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高考真题 (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4)司马迁著史记 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 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 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 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 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结绳刻木的历史记载3、图像记史你能读懂这幅汉

3、代画像石传递的历 史信息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 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是唐代诗人李贺 所写南园诗十三首的第五首,这首诗传达 出怎样的信息?对我们学习历史又有怎样的启 示?参考答案 这首诗反映出作者希望弃笔从戎,建功立 业的思想。 诗中也反映出当时朝廷有为功臣画像,供 于凌烟阁以表彰其功绩的做法。朱 元 璋 画 像这两幅画像,哪一个更接近于真实呢?为什么会 有这么大的差别?谈谈你的理解?古人记录历史的载体与方式(1)口耳相传的传说 (2)结绳刻木 (3)画像:岩画、画像石、画像砖等你如何看待这些历史记录的价值?均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是否符 合历史真实均需做审慎的考证

4、和比对。高考真题 (2016江苏单科2)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 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 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 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A描绘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C风格上是一致的D主题上是一致的答案与解析 【解析】史记的记载和汉画像石的描绘不 完全一致,史记的记载相对比较详细,而 汉画像石只是描述荆轲刺秦王的瞬间,故A项 错误;史记是通过文献记载,汉代画像石 是通过图像形式表述,描绘形式不一致,故B 项错误;史记站在官方立场,汉代画像石 从民间立场,风格不一致,故C项错误;两则 史料都是描述荆轲刺秦王的史实,内容

5、一致, 故D项正确。 【答案】D高考真题 (2015江苏单科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 淮南子等书说颛顼(zhuanxu)帝即已“西济 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 最能说明( )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 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答案与解析 【解析】淮南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 张坚持汉初旧制,无为而治,刘安作淮南子的 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的政 治改革,材料未涉及“贬抑秦始皇”,故A项错误 ;年代相

6、近也可能导致历史记述不同,与“最能说 明”不符,故B项错误;颛顼是上古传说中的“五 帝”之一,淮南子保存了部分神话材料,而“ 秦琅邪石刻”是考古资料,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 刻之一,故C项正确;石刻与文献两者相互矛盾, 未能“形成证据链印证”,故D项错误。 【答案】C二、史官的出现阅读与思考材料:(赵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 赵王好音,请秦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曰:“赵王窃闻秦 王善为秦声,请击缶,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 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悦,为之

7、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前曰: “某年月日,秦王来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 城为秦王寿。”蔺相如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 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思考: 1、文中的“御史”是干什么的? 2、故事 中的“秦御史”和“赵御史”记录的文字,是不是有历 史记录的意义呢?三、中国传统史学的产生与发展1、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思考:孔子作春秋的目的何在?你如何理解“孔子作 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你如何看待“春秋笔法”?2、司马迁 与史记小结:中国古代传统史学的发端关于史记的讨论 1、鲁迅先生 说史 记是“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如 何

8、理解鲁迅先生的这 一评价? 2、你对史记还了 解多少,读过其中的 哪些篇章?对这本书 的整体印象是怎样的 ?关于史记的讨论(续) 你如何看待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的这些做法? 这些做法启示我们做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应具备哪 些品质与修养?同时也启示我们历史叙述与历史评 价带有什么样的色彩?(2013浙江文综13)司马迁 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 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 该记载 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 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 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 确的。这 说明( )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 真实 B历史记载不 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 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 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3

9、、传统史学的典范-“二十四史”关于“正史”1、你知道“ 正史”的概 念是怎样的 吗? 2、所谓的“ 二十四史” 包括哪些史 书你你知道 吗? 3、“二十四 史”有哪些 共同点?其 价值如何, 有什么局限 性?所谓“正史”,是以君主的传记为纲领的史 书。清乾隆时期编订的“四库全书”诏定以纪 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为正史。 “二十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后 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晋书“南朝五史”、“北朝四史”(主要 记录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等24部官修史书 ,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它记叙的时间 ,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 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 1644

10、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 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中国传统史学往往以帝王将相为历史的主角, 以政治斗争为历史的主体,因而不能全面真实 地反映历史的全貌。4、编年体史书的杰作-资治通 鉴 思考: 1、编年 体史书有 哪些优点 与缺点? 2、从 资治通鉴 的书名 与内容, 我们可以 管窥传统 史学的哪 些特点?传统史学的常见编写体例 纪传体-以人物为线 索 编年体-以时间为线 索 纪事本末体-以事情 或制度的来龙去脉为 线索高考真题 (2015上海单科23)有史家在评价商鞅立木为信 的史事时写道:“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 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 国。”该史家关

11、切的是( ) A“善恶必书”的秉笔直书精神 B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C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 D史家当具史才、史学、史识、史德高考真题高考真题 (2013四川文综11)法国史学家谢和耐说,中国 “是一个面积可与整个欧洲相匹,具备近3000年 有记载历史的国度”,“任何对它的有效论述都 必须涉及确切的时间和地点,再不许奢谈什么 永恒不变中国了”。他强调的是( ) A中国历史比欧洲历史更加复杂 B中国有确切记载的历史长达3000年 C中国历史不存在任何不变的成分 D研究中国历史要注意时空的复杂性小结:中国古代传统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非常 注重史学的教化功能和 借鉴功能,高度重视史 书的编撰与整理,民间 知识分子也撰写了大量 的野史笔记,留下的史 籍浩如烟海,为我们今 天研究古代历史留下了 丰富的资料。 但总体而言,中国古代 传统史学往往以帝王将 相为历史的主角,以政 治斗争为历史的主体, 过于注重历史的政治借 鉴功能,因而不能全面 真实地反映历史的全 貌。由于历史的、阶级 的局限性,研究方法比 较单一,也缺乏科学的 史观作为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