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书籍读书心得.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0877985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经典书籍读书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经典书籍读书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经典书籍读书心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经典书籍读书心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经典书籍读书心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经典书籍读书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经典书籍读书心得.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经典书籍读书心得中医经典书籍读书心得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小编整理的中医经典书籍读书心得,欢迎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经典书籍读书心得 1 感悟中医这本书通过集成创新、智慧之学、灵验之术、文化之花、感悟随笔、师友随感六个部分,系统的阐述了著名中医学者和科普专家马有度数十年的行医经验及概要。读过感悟中医这本书后,其中细细品味,主要还在“感悟”二字, 感代表对于祖国中医的深深情感,对于中医的信任及坚持都能让读者深深的感受到;悟更是重要的心得体会,作为一位医学大家,集齐一生领悟到的中医内涵真理,告知于广大中医学子、同行。本书集成创新部分,先分别阐述了

2、学习中医,新一代的中医人,不仅要习得经典著作,更要在扎实的基础上,要创新。既要发扬优良的医学传统,又要走出自己的独特道路,不拘泥于格式。其中又对四川名医宦世安给予高度评价,不论是医德、医术,还是对于中医的赤诚之心,都让我们新一代的学习者领悟到, 一片丹心在玉壶 。在 21世纪的今天,中医学的发展在国内取得重大的突破发展,在国际上也取得深远的影响,相信加以时日,得到全世界医学界的认可指日可待。针对仅仅依靠传统中医研究方法进行临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还是应该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来研究,即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探讨。马有度教授针对麻芩止咳糖浆的领悟,就是上述方法的运用,事实证明疗效才是根本。智慧之

3、学中医思维,中医模式。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指导着我们的正确的生活态度,从而才会取得成功。现今社会,治病不仅仅治疗身体的疾病,作为医疗工作者,更需要从环境、心理等因素更详尽的体察病情,中医更需要与时俱进。智慧,必然是超越普遍规律的独特见解,治未病就是中医大智慧之一。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先安未受邪之地,这些优秀的医学思维,无不指导着我们在治疗方法,治疗模式中所持的态度,以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尤其对于“亚健康”这种类疾病的身体状态,人体正气亏虚,精神亏损,虽没有达到西医临床诊断标准,但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中医则确诊为虚证。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但中医传统思维方法,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们越来越

4、无法忽视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给人体带来的副作用及耐药性、菌群失调。故百家争鸣之地,还看今朝。灵验之术必灵验,我们这些莘莘学子,最感兴趣、最想学习的莫过于名师前辈们的临床经验与名医验方。针灸推拿、中药治疗,其神奇的功效,都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认可。拜读领悟中医时,才了解到很多名师大家,成名之前,都有切身体会 ,或自幼体弱或亲人受病痛折磨,故下决心既救己又渡人。其中,我又深深的感悟到“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更是我们这些稚嫩的学子需要学习的品质。书中,广泛的列举出,名方中灵验的例子,如治疗失眠中可适量加入肉桂、附子,联系到古方中的交泰丸,治疗心火亢盛,肾水不济所致心肾不交的失眠,其中黄连倾泻心火,肉桂温补

5、肾阳,以达到心火下降于肾,温暖肾水,以致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制约心阳。作为临床医师,仅具有丰富的基础理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临床疗效。书中从临床技巧、整体的辩证论治、知常达变等方面详细叙述了治病过程中应掌握的基本症候、基本治法、基本方药。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传承下去。没有传承,就没有创新。那面对中国最具特色的中医又如何传承呢?培养强大的中医自信心,坚定并且毫不犹豫的走下去。中医发展是前进的,但道路是曲折的,这点毋庸置疑。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古人诚不欺我。马有度教授的感悟随笔,提到培养兴趣,并且

6、有计划、由浅入深的博览群书,方能算是中医入门。科学的学习方法,吃苦耐劳的精神,都是我们通往成功道路上的拐杖 。马教授在随笔中,向读者介绍了众多优秀的书刊,其中尤其推荐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这本书,其对伤寒论的见解领悟,都值得我们学习。通读感悟中医这本书后,我又进一步了解到中医深刻的内涵精髓。中医,即中庸的医学之道。何谓中庸?中医认为体内疾病的产生是由于阴阳失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以致病邪犹生。故中医治法,即是调节阴阳,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博大精深,我还需要学习很多知识,从书中吸取了强大的信心,相信在荆棘的道路上,我会更有力量的前进!中医经典书籍读书心得 2 中医经典有黄帝内经 、

7、伤寒杂病论 、 金匮要略 、 温病条辨等,是构祖国医学灿烂史的主要部分,是推动促进医学发展史的生力军!学习中医经典是每一个中医人提高自己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本次学习中医经典课程中,我受益颇多。中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离开实践就失去了活力。中医理论的发展正是医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的结果而中医理论的掌握亦在于临床实践中的总结和提高。着名医家无不是在临证中成长并在临证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结累经验更好地提高了疗效。中医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又是一门有关社会人文的科学其内容博大精深富涵文、史、哲、天文、地理、四时、物候等人文知识。 内经中就要求习医者“上穷天纪下及地理”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更明确

8、指出学医者当“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所有医家大都有渊博的学识而知识的积累绝非朝夕之功往往倾注了一生的精力。经典著作是中医学的源头医家的阐述发明均离不开经典著作。要精研内经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难经 、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从研究文言文开始再参阅各家注解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熟读与深入研究并在实践中反复体验甚至精研一生最终达到得其精要为临床工作奠定了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著,是中医理论和中医防治技术的理论渊源。 内经所阐述的中医理论是分析人体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的重要武器,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内经一直成为中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各科的理论基础,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为中华民族身体健康、繁衍生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经典著作。它较为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从而奠定了中医临床的理论基础。中医经典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方剂、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