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可行的暑假计划.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0864854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份可行的暑假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份可行的暑假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份可行的暑假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一份可行的暑假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一份可行的暑假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份可行的暑假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份可行的暑假计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份可行的暑假计划一份可行的暑假计划暑假计划首先要落实到纸面上,这样保证了暑假计划的条理性和次序性,可以分成几个主题,比如学习计划、外出计划以及实践活动计划等。最主要的一个原则是,暑假计划要根据孩子特点安排,同时兼顾到家庭成员的时间。比如假期学习计划,期末考试结束之后,要抽出时间对这学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学习特点,哪门课比较薄弱、学习中哪个环节比较吃力,哪些学习习惯需要改正等。那么,在做暑假学习计划时,应该有意识地去弥补不足,培养好习惯,对薄弱课程进行强化训练。时间安排方面,最好延续上学时候的作息时间,这样到了开学时就少了再去适应的环节,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因为自控能力差,到了开学需要一周

2、多的时间去调整,往往影响到学习效果。寒假学习计划一定要考虑到学习布置暑假作业的情况,根据确定进度每天坚持完成,以免影响其他活动的安排。计划不仅有任务还要有目标。寒假期间,学习只是重要任务之一,除了在家学习,很多家长还会给孩子报培训班,一些培训机构也会根据学校布置的作业进行辅导,在此基础上加强或者拔高。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报班,在安排寒假计划之前需考虑好。当然,劳逸结合很重要,除了每天的学习任务,还要安排一些活动,有限度地允许孩子玩,或者看电视、上网,现在这种态势下,要想不让孩子看电视或者上网很难,那么家长只能是引导孩子,每天严格规定玩的时间、上网的时间、看电视的时间,而且可以和孩子商

3、量。兴趣班也要占用孩子一些时间,学习之余能让孩子到兴趣班“放松” ,至于兴趣班是孩子的负担,还是一项喜欢的活动,很关键的一点要看家长的心态。建议家长在给孩子安排任务之后,在后面列出目标,这时候才能静心去考虑这些内容是否合适。所有任务确定之后,要和孩子约法三章,严格按照计划完成各项“任务” 。时间安排上力求全面、合理、高效,既要考虑学习,也要考虑休息和娱乐,既要考虑课内学习,还要考虑课外学习,还要考虑不同学科的时间搭配。要找出每天各项任务的最佳时间,比如早晨头脑清醒,最适合于记忆和思考;有的则晚上学习效果更好,因此要在最佳时间里完成较重要的任务。当然,可以先试行一周,根据试行效果调整时间。无论怎

4、么调整,家长一定要坚持看孩子各项任务完成没有,有没有达到目标。暑假计划有了,剩下的就是按部就班的施行。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记者曾经采访过几位家长,刚放假时,他们也同孩子一起制定了计划,可是一转身看到别的孩子上学科培训班;或者成绩好的孩子还在努力学习,而自家孩子却在玩,在这样的情景下他们就着急了,心理严重失衡,最后结果是完全不按计划来, “你看人家学习那么好还在学习,你也回去学习。 ”类似的心态下,之前制定的暑假计划泡汤,变成家长根据自己的心情来安排孩子的暑假生活,高兴了,孩子可以多玩一会儿;不高兴了,孩子只好老老实实去学习。这种情况是很不可取的,首先失信于孩子,其次没有从

5、孩子的实际情况去考虑问题,攀比心理太重,最后孩子不高兴,肯定不配合,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一旦暑假计划制定好之后,考验的不仅是孩子的“执行力” ,同样在考验家长的“执行力” 。暑假计划2.大学暑假计划3.初二暑假计划4.暑假计划说明5.暑假计划英文6.小学生暑假计划7.一年级暑假计划8.一年级暑假计划表年大学暑假放假通知幼儿园暑假放假通知最新评论吴涵馥发表于 XX-06-16 每一个孩子都非常盼望暑假的到来,可是,暑假真的来了,孩子们却郁闷了,他们有应付不完的辅导班,有父母的“严加看管” ,孩子们干脆说:“还不如不放假呢,放假了比上学更累、更痛苦” 。暑假不仅仅是孩子累,父母们也会怨声载道,

6、因为到了暑假,孩子就必须由父母“全天候、全方位”的管和教。更加让父母头疼的是孩子假期的时间安排,孩子总想利用假期好好地玩个痛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父母却总担心,放假了孩子没有了学校的约束和管教,散漫自由,生活无规律,上网玩游戏,没心思写作业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摆在了父母的面前。有的父母开始行使自己的“主权” ,利用一些所谓的“计划” “协议” “公约”之类的来要求和约束孩子。认为只要给孩子“画一个圈” ,他就能够站在里面老老实实的,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孩子就能够按时作息、写作业,完成父母交代的任务。殊不知这种“单边”或者说是“名义上的协商”而达成的暑期计划书,只不过

7、是在履行了父母的意愿,而限制和约束了孩子的行为,并非孩子的需求。有一位妈妈,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每到假期都会给孩子制定一份学习计划,把上午、下午、晚上进行了细化,安排的比上课还紧张,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休息,什么时间学语文,什么时间学数学,什么时间上辅导班,都写得清清楚楚,贴在孩子的书桌上,床头边,以此来提醒孩子,时刻不要忘了学习。可是,整个假期下来,孩子根本就没有按照计划行事,到头来,孩子没有玩好,作业没有写好,弄得家庭成员的心情都不好。暑假期间给孩子制定计划书,签署“暑假公约”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能够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父母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其方法到底能

8、起到多大的效果,这种做法能否让孩子从心理上接受,并实施呢?一份“公约”能否让孩子暑假过的更轻松、更快乐、更有意义吗?这种疑问好像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不能。“公约”内容大多都是对孩子的要求,都是让孩子去做、去完成,并且所要求的事情一般都不是孩子自己喜欢的,而是父母一厢情愿,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设定的,并且漏洞百出,笼统而不细致。与其说是“暑期公约” ,还不如说是“暑期限制令” 。父母们为了让孩子能够充分利用好暑假的分分秒秒,自行设定了课程表,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完全从自身出发,认为孩子能够做到,认为所要求的都是为了孩子好,这种按照自我标准、自我价值观去培养,要求和限制孩子,完全忽略孩子成长

9、规律的做法,怎么会不让孩子反感,又怎么可能会执行下去?有一位父亲和我交流的时候说:“暑假时间表,所列内容都是我和孩子一起制定的,并且都经过了孩子的同意,他也答应会按照时间表去做的。可是,前三天坚持的很好,到后来就形同虚设了,孩子又回到了我行我素的逍遥状态” 。这种名义上说是征求了孩子的意见,和孩子一起制定的时间表。其实,也只不过是在父母要求孩子学习的大方向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孩子“被”征求而已。行不行,并不是孩子说了算,最终还是父母“一言堂” ,父母认为这就是征求了孩子的意见。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公约” ,其结果都难免“夭折” 。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孩子都不会按照计划行事,一般都是“半路作废” ,不能

10、维持下去。暑假来临给孩子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 “公约”之类的要求和隐性的强制命令却是不可取的。这种做法无疑是“临时抱佛脚” ,对孩子没有信心。最终,会因孩子违反“公约”父母以此来质问,而产生亲子问题,此时的“公约”就成了亲子矛盾的“导火索” 。暑假并不是让孩子“转学” ,而是让孩子能够休息,调节心理,缓解压力的时间。可是,很多孩子却因为暑假的到来,更加的忙绿、更加的“压力山大” 。父母如何做才能制定一份正确的“暑假公约” ,同时,还能够让孩子因“公约”而快乐、有意义呢?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把暑假的那份快乐还给孩子,把注意力从学习上转移到孩子的成长、兴趣和身体健康

11、上,而不是一味的盯着孩子的学习不放,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制定出让孩子乐意执行的,让孩子得到快乐、有意义的“暑假公约” 。暑假就要以玩促学、以兴趣带学、以社会实践为主,以课本知识为辅,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不要让孩子闭门“一心只读圣贤书” ,让孩子走出去,走到大自然中,去接受大自然的熏陶。其次,让孩子制定计划书的同时,家庭成员每人制定一份,然后专门拿出时间,开一个家庭讨论会,每人宣读自己的计划书,听取其他成员的意见,以此来修改和完善计划书。然后,把所有家庭成员所列内容统一整理,制定一份内容详实、切实可行的总的计划书。计划书一旦制定实施,不管是谁都要严格按照执行,任何人不得违反,如有违者,必须接

12、受惩罚。如果能够按计划完成,没有任何的奖励,因为这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父母更没有必要以物质奖励的方式激励孩子,物质奖励会让“公约”失去原有的意义和目的,孩子会为了得到奖励而去完成计划,这就成了变相的“交易” ,而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孩子会随着所得到的物质满足而对计划失去兴趣,最终,孩子宁可不要奖励也不坚持计划。最后,孩子的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会因一份“暑假公约”就能够让孩子变得优秀。父母还是要注意平时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也需要不断地强化、刺激、再强化,这就需要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要有足够的时间,不要操之过急,千万不要忘了“欲速则不达” ,孩子成长经历只有一次,没有回航,只要父母在平日里能够下足功夫,对孩子的教育从不掉以轻心,又何必需要一份“暑假公约”呢?孩子需要的是暑假的快乐,而非“暑假公约” ,暑假需要的是自由,并非限制、要求和命令。孩子的教育只有父母“台下十年功” ,才会有孩子的“台上十分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