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800字.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0801796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8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xx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8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xx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8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xx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8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xx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8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8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800字.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 年年感动中国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颁奖晚会观后感 800800 字字XX 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 800 字一: 连续几年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都会有为我国国防、军事做出巨大贡献的前辈,今年也一样。那位前辈就是-于敏,他用最好的年华专注做了一件事,尽管他的名字并非如雷贯耳,但他的事业却世人瞩目!他参与了研究氢弹,在当时,他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经验的核武器研究权威人士,还被其他国家的人嘲讽,而且他还有即将研究成功的原子弹,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犹豫选择了毫无经验之谈的氢弹,他就是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威胁和核垄断。 他靠天分和勤奋为我国的氢弹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身体原因,89 岁高龄的于

2、敏没到领奖台。他的儿子于辛代为领奖。当主持人白岩松问:“当知道要把感动中国这个奖杯给爸爸的时候,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反应?”于辛回答:“他觉得他已经老了,他更希望年轻人去得到这个奖项,去激励人。 ”目前,89 岁高龄的于敏仍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以平生所学继续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提供咨询和建议。我想“淡泊名利” “宁静致远”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对他最好的写照吧。 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也有一位人物,他就是师昌绪。他研究出来的空心涡轮叶片,被业内称为航空发电机第一关键阶,我国成为第二个掌握这个技术的国家。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辞是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

3、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但 XX 年 11 月 10 日晨 7 时 7 分,师昌绪因病在京逝世,享年 96 岁。让我们为这位老人深深的鞠上一躬吧,感谢他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母爱是天底下最深的爱,陶艳波把此爱发挥到了极致。他的儿子杨乃彬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从此,陶艳波成了儿子的耳朵,成了儿子最好的同桌,这一同桌就是 12 年,她陪儿子从小学读到了中学,如今杨乃彬已成为成为了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的学生,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母亲啊。在颁奖典礼上她笑说道,我陪儿子读书都比当年我自己读书时

4、都认真。因此感动中国给她的颁奖辞是: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48 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12 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XX 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 800 字二: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 在 XX 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有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 “两弹一星”功勋于敏

5、;有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有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默默捐款 20 余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张纪清。 XX 年 11 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 27 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 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 1000 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 。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 27 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 年间

6、,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 XX 年 11 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 500 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 。张纪清就是“炎黄” ,这个秘密只有他

7、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 27 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大爱深沉!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XX 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 800 字三: 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分别是吴锦泉、张宝艳、秦艳友、郎平、

8、屠呦呦、阎肃、徐立平、莫振高、官东、买买提江吾买尔、王宽等。感动中国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感动中国让我们清楚,人的梦想该如何做。 最让我感动的是屠呦呦。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时,觉得这个名字很特别,后来看了她的事迹,更加感动。 XX 年 12 月 10 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 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 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 年,在失败了 190 次之后,项目

9、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 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 44 年来,共使超过 600 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她的颁奖词是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人应该懂得关爱和感恩,懂得坚强和坚持;感动中国激励我们年轻人前行和进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直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愿好人一生平安,愿善良的人,收获福报,祝福您们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