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简明无机化学-教案-1章课件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0796102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250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简明无机化学-教案-1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0页
高校-简明无机化学-教案-1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0页
高校-简明无机化学-教案-1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0页
高校-简明无机化学-教案-1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0页
高校-简明无机化学-教案-1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简明无机化学-教案-1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简明无机化学-教案-1章课件(2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气体和稀溶液气体、液体和固体,是物质常见的三种存在状态。其中气体研究得最早,比较简单。 1. 1 气体的状态方程1. 1. 1 理想气体1. 描述气体状态的物理量物理量 单 位压力 p 帕斯卡 Pa (Nm2)物理量 单 位压力 p 帕斯卡 Pa (Nm2)热力学温度 T 开尔文 K体积 V 立方米 m3物质的量 n 摩尔 mol2. 理想气体的基本假定符合下面两条假定的气体,叫做理想气体:(1) 忽略气体分子的自身体积,将分子看成有质量的几何点。(2) 忽略分子间的作用力且认为分子与分子之间、分子与器壁之间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碰撞 无动能损失。 在高温和低压下,实际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相

2、当大,气体分子自身的体积远远小于气体占有的体积。这时分子间的作用力极弱。高温和低压下的实际气体很接近理想气体。故理想气体的这种假定是有实际意义的。3. 气体压力的产生气体压力是气体分子对器壁碰撞的结果。有一质量为 m,速度为 ,垂直于器壁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碰撞器壁。根据理想气体的基本假定,无动能损失,它以速度 弹回。碰撞过程中动量的改变量为 ( m ) m = 2 m动量的改变量等于器壁对分子的作用力 F的冲量F= F t = 2 m 设分子对器壁的作用力为 F,它是器壁对分子的作用力 F的反作用力,所以有F = 这种作用力和分子运动的方向一致,在一定的面积上形成气体的压力。对于其运动方向与器

3、壁不垂直的分子,可以考虑其在垂直方向的分运动。尽管这种碰撞是不连续的,由于分子极多,碰撞的时间间隔极小,故形成的压力在宏观上是连续的。这好比在雨中,雨点对雨伞的作用。4. 理想气体的经验公式波义耳(Boyle )定律 n,T 一定时 V 读做 “正比于” 盖吕萨克(GayLussac)定律 n,p 一定时 V T阿伏加德罗(Avogadro) 定律 p,T 一定时 V nV TV n综合以上三式,得 V 以 R 做比例系数,则有即 pV = nRT此式即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V =pnRT上式中nTpVR =则 R = 8.314 Jmol1K1若 压力 p 的单位为 Pa 体积 V 的单位为

4、 m3 热力学温度 T 的单位为 K 物质的量 n 的单位为 mol nTpVR =看出 pV 乘积的物理学单位为焦耳 (J)从式 R = 和 R = 8.314 Jmol1K1nTpV从物理学单位上看 pV 是一种功。所以 pV 的单位为 Nm2m 3 = Nm = Jp Pa Nm2 V m3若压力用 Pa 体积用 dm3 温度用 K 物质的量用 mol 为单位,则R = Padm3mol1K1 8.314 103 nTpVR =这个 R 用于处理压力与浓度换算时,十分方便。 R = 8.314 103 Padm3mol1K1 如用在下面的公式中式中 c 是以 moldm3 为单位的浓度。

5、p = c RTp = RTVn1. 1. 2 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理想气体去掉两条基本假定,则还原为实际气体。1. 实际气体的压力 理想气体的压力 p 是忽略分子间的吸引力,由分子自由碰撞器壁产生的结果。实际气体的压力p实 是碰撞器壁的分子受到内层分子的引力,不能自由碰撞器壁的结果。如图所示。所以有 p实 p,此时水并未与蒸气达到平衡,水将继续蒸发,致使 蒸气压大于 p。于是水蒸气分子开始凝聚到蔗糖溶液中。蔗 糖 溶 液水蔗 糖 溶 液水这又使得蒸气压不能达到 p0 于是, H2O 分子从水中蒸出而凝聚入蔗糖溶液。这就解释了本节开始提出的实验现象。 蔗 糖 溶 液水蔗 糖 溶 液水溶液的饱和蒸

6、气压与溶液的浓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1. 5. 2 拉乌尔定律1. 溶液的浓度物质的量浓度 1 dm3 溶液中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为物质的量浓度,经常称为体积摩尔浓度。其单位为 moldm3 体积摩尔浓度使用方便,唯一不足就是其数值要随温度变化。质量摩尔浓度 用溶液中 1 kg 溶剂所对应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的浓度,称为质量摩尔浓度。质量摩尔浓度经常用 m 或 b 表示。其单位为 molkg1 。摩尔分数显然有 x质 + x剂 = 1x质 =n质n剂 + n质x剂 =n剂n剂 + n质对于稀溶液,由于 n质 p液, 则平衡右移,固体熔解,p固 373 K),溶液的饱和蒸

7、气压才达到 1.013 105 Pa,溶液才沸腾。见图中 A点。AT1l1 l2l3p/PaT/Kl1 水l2 水溶液l3 冰1.013 10 5A373即 T1 是溶液的沸点,比纯水的沸点 373 K 高 。 AT1(6) 冰线和水线的交点 B 处,冰和水的饱和蒸气压相等。l1 l2l3p/PaT/Kl1 水l2 水溶液l3 冰1.013 10 5A373AT1B611273此点 T = 273 K, p 611 Pa 273 K 是水的凝固点,亦称为冰点。l1 l2l3p/PaT/Kl1 水l2 水溶液l3 冰1.013 10 5A373AT1611B273(7) 在 273 K 时,溶液

8、饱和蒸气压低于冰的饱和蒸气压,即 p冰 p溶 。l1 l2l3p/PaT/Kl1 水l2 水溶液l3 冰1.013 10 5A373AT1611B273当溶液和冰共存时,冰要熔解, 或者说溶液此时尚未达到凝固点。 l1 l2l3p/PaT/Kl1 水l2 水溶液l3 冰1.013 10 5A373AT1611B273l1 l2l3p/PaT/Kl1 水l2 水溶液l3 冰1.013 10 5A373AT1611B273(8)降温到 T2 273 K 时,冰线和溶液线相交于 B点。T2Bl1 l2l3p/PaT/Kl1 水l2 水溶液l3 冰1.013 10 5A373AT1611B273(8)

9、在 B点,即 p冰 = p溶 时,溶液才开始结冰,达到凝固点。T2B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比纯溶剂低。l1 l2l3p/PaT/Kl1 水l2 水溶液l3 冰1.013 10 5A373AT1611B273T2B可见,由于溶液的饱和蒸气压的降低,导致溶液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即水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水而其凝固点低于纯水。 1. 6. 2 计算公式1. 沸点升高公式用 Tb 表示沸点升高值,Tb = Tb T0,b Tb 直接受 p 影响, Tb p Tb = Tb T0,b式中 T0,b 纯溶剂的沸点,Tb 溶液的沸点。比例系数用 kb 表示,则有Tb = kbm而 p = km, 故 Tb m Tb

10、 pTb = kbm最常见的溶剂是 H2O,其 kb = 0.512 KkJmol1 kb 称为沸点升高常数。 不同的溶剂 kb 值不同。结论是溶液的沸点升高值与其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kb 的单位 ?Tb = kbmkb = Tb mTb = kbmkb 的单位为 Kkgmol1K molkg1 2. 凝固点降低公式总之,T 为正值。式中 T0,f 溶剂的凝固点,Tf 溶液的凝固点。用 Tf 表示凝固点降低值,即 Tf = T0,f Tf与沸点升高公式相类似,有 Tf = kfmH2O 的 kf = 1.86 Kkgmol1其中 kf 称为凝固点降低常数。实验室中,经常用稀溶液的依数性测定难挥

11、发性的非电解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例 1. 4 将 3.35 g 葡萄糖溶于 50 g 水中,所得溶液沸点比水高 0.192 K。求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用 m 表示该葡萄糖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3.35 g 葡萄糖溶于 50 g 水中式中 M 为葡萄糖的摩尔质量 m = 1000 gkg150 gM3.35 gm = 1000 gkg150 gM3.35 g所以m = 3.35 g 1000 gkg150 g M将质量摩尔浓度 m 代入沸点升高公式 得 Tb = kbmTb = kb3.35 g 1000 gkg150 g MM =3.35 g 1000 gkg1 kb50 g Tb 题设所

12、得溶液沸点比水高0.192 KH2O 的 kb = 0.512 Kkgmol1 M =3.35 g 1000 gkg1 kb50 g Tb 将已知数据代入,得 解得 M = 179 gmol1 所以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9。和葡萄糖的实际数据 180 很相近。M =3.35 g 1000 gkg1 0.512 Kkgmol150 g 0.192 K 若利用凝固点法测相对分子质量,结果将更准确。因为 kf 比 kb 要大,温度差会更明显一些。就测定方法本身来讲,凝固点的测定比沸点的测定精确度要高。1. 7 渗透压1. 7. 1 渗透现象在 U 形管中,用半透膜将两侧等高度的水柱和蔗糖溶液柱

13、分开 水半透膜蔗糖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蔗糖溶液柱升高,而水柱降低。水半透膜蔗糖溶液这种溶剂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半透膜的特点是,只允许 溶剂 H2O 分子透过,而不允许溶质蔗糖分子透过。如图,半透膜两侧分布的可透过半透膜的 H2O 分子的数目不相等。蔗 糖 水 溶 液 柱水 柱分析产生渗透现象的原因:这就是渗透现象产生的原因。故两侧静压相等时,单位时间里,进入蔗糖溶液的 H2O 分子(右行水分子)比从蔗糖溶液进入水中的 H2O 分子(左行水分子)要多些 1. 7. 2 渗透压渗透现象发生以后,将引起下列变化:(1) 水柱的高度降低,静压减小,使右行水分子数目减少 (2) 蔗糖溶液柱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