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版)教材分析数学(5年级上册)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50768070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世纪(版)教材分析数学(5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新世纪(版)教材分析数学(5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新世纪(版)教材分析数学(5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新世纪(版)教材分析数学(5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新世纪(版)教材分析数学(5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世纪(版)教材分析数学(5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世纪(版)教材分析数学(5年级上册)(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初备课关宏军 2010年8月 沈阳市东陵区教师进修学校写给老师的话w 在你讲课的时候,如果学生东张西望,交头 接耳。不要怪学生,而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 什么地方讲得不好。教学成功的标志是:学 生盼望上语文课,盼望上作文课。让他们分 不清是爱 w 课程还是爱讲课的教师。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 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 当孩子们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 ,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 成了一种精神需要。无论什么理由, 一个老师让学生不喜欢自己所教的学 科了,这个老师的教学就失败了。于永正写 给 老 师 的 话没有学生这个主体的主动参与 ,教学难以

2、取得预期的效果;同样 ,没有教师的组织、引导,教学活 动也不可能正常进行写 给 老 师 的 话教学的方式尽管千变万化, 但最后都归结到千方百计地使学 生理解、掌握和记忆课程知识上 来。写 给 老 师 的 话本次共同探讨的六个话题一、指导思想 二、学习发展趋势 三、学会学习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第三学段的语文知识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指 导 思 想w 兴趣先导 w 学会学习 w 整体推进 w 文化积累二、学习发展趋势w经过五年学习,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趋 势: 1、对作品的感受逐渐形成共识; 2、悟出一些规律,适时学习必要的语文 基础知识; 3、学习自主性更强; 4、学习综合性逐渐

3、加强。 二、学习发展趋势滚动前进,螺旋上升。六年级学习得到提高,获得新 的发展。关于“螺旋上升”w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课程:在学生入小学起即向他们传授学科内容的某些方面,并为他们在其后的几年中加深学习相同内容的复杂形式做好准备。学科内容可循序渐进,可以逐步深入。与五年级的衔接1、在五年级的基础上继续发展w能够独立完成识字学词的任务 w能够主动积累名言警句、古诗词等 w书面表达错别字率1% w学会浏览 w能够独立阅读课文w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 w会修改习作。 w能有理有据、心平气和地交流和评价 。 2、五年级没完成的任务,也可以在六年 级补上。与五年级的衔接三、学会学习(方法)螺旋上升:识字

4、方法(讲点字理)学词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 )提问的方法(下文讲)理解句子的方法 (6种)阅读的方法(下文讲) 检索的方法(图书馆、上网) 修改习作的方法(下文) 自我评价的方法.(下文)学会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方法)教是为了达到不需教,目的是使学 生 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六年级还要学习一些新的方法,所有 的方法都应加强实际应用,逐渐达到 纯熟的水平,成为学生学习的能力。养成每天阅读(书、报)的好习惯。在 阅读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读书动笔。(疑问性、理解性、评价、) 带工具书阅读。 勤问。 学习收集资料(分类) 学习查找目录和给图书分类,树立查找 资料的意识。习惯1、对知识的看法:w 关键

5、:学习哪些知识,怎样获得知识。知识要不 断除旧布新,要学最必要的、先进知识。 w 基础性知识: w 1)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的知识。2)词、句、 段、篇等基础性的知识。(字理、写字) w (补成语书上的成语类型、句式、复句关系、病 句、修辞和成份) w 策略性知识:怎样听、说、读、写等。(见方法 ) w 新知识:搜集和处理信息、开展综合性学习等所 必须的知识。 w 这几方面的知识应进入语文课程和教学之中。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桌面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第三学段的语文知识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一)字词句的教学 (二)阅读教学

6、(三)作文教学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语文大课堂) (五)口语交际教学1、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放手 先学后教,有的放矢 学生一定要练习独立学习,要求学 生带字典或辞书进课堂, 每课书、每单元检查学生的采集本 。 组织学生交流采集本,查漏补缺。(一)字词句教学(一)字词句教学2、密切联系实际:错别字、病句的问题应当结合学 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课堂上无论交流什么,都要挤出 时间让学生写,并及时清查错字病 句,再写。(病句的几种类型)预习笔记、学生首先检查错字病 句。(一)字词句教学3、要给学生一点理性的引导教师要提出目标:错别字率要 小于1%进行采集本的交流、评议活动(一)字词句教学加强检查

7、:检查的方式应当多种多样、生动活泼 。如:知识竞赛、抢答、打擂台、百 词大赛等。提议由学生出题,学生判。语文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应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 标(二)语文百花园教学返璞归真 螺旋渐进千百年传统语文教育: w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w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 w读书百遍,其义自见。1、重积累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积累、积淀,莫求深解、甚解(天下本无甚解)。举三反一,回归语文教育“积累”之本。韩军重积累积累积累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语言、范型、思想情感、文化) 1、语文材料的积累 w1-5年级

8、学过的语文材料的积累的方法 ,继续使用。如:摘录笔记、背诵 w语文材料的积累的内容:生字新词、佳 句、片段、篇章和信息(例怎样写具体)积累2、在语文实践中积累:复习是学习之母,要不厌其烦地反 复练习巩固学过的东西。练习应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文就是道。朱熹语言和思想虽然也是两码事,可 是由于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而思 想是抽象的,它要靠语文这个物质外 壳而存在,所以语文和思想老是长在 一起,分不开。张志公附:怎样教学“积少成多”w1.重感悟 w2.重积累 w3.重运用 w4.重迁移 积累运用 w 课内课外 教学目标1.认识、积累 (知识与技能

9、) 2.自主实践,形成能力。(过程和方法) 3.感受、激发、养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成语 教学过程w一、导言激情,诱发学习兴 趣。n1.说 2.读 3.悟n二、指导朗读,感悟语言特点 。成语 教学过程w三、创设情境,积累运用。 w(一)课内 1.背诵 2.运用成语 教学过程w(二)课外积累运用 w1.看谁演得像2.看谁找得准3.看谁写得多4.看谁说得好成语 教学过程w四、课后迁移,促进积累运 用 w 作业自助餐:我会背我会查回归语文教育“文字”之本w语文课之独立价值是文字。 w语文课首先要上成文字课。 w着意于精神,着力于文字。上好语文课尚简、务实、求真、有度。靳家彦真实为本,朴实为妙 ,扎

10、实为绝。韩军第三学段阅读: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浏览。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辨别词语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 词句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 (三)阅读教学第三学段阅读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 的思想感情。 学习阅读说明文、叙述性作品、 诗歌。 诵读诗文,背诵诗文60篇,课外 阅读不少于100万字阅读教学已学的内容1、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 2、会分类处理所提的问题,有办 法解决所提的问题。 3、学会独立阅读的步骤和方法。阅读教学已学的内容4、学会写摘录笔记、(采集)并用 来自读。(批注法) 5、学会查找目录,检索资料,帮助 阅读或开展综合性活动。(检索法 ) 6、养成每天阅读的

11、好习惯、读书动 笔、阅读时翻查工具书的好习惯。六年级阅读教学学生:自读写笔记交流讨论、评价自己复习。 教师:讲解应逐步减少。独立阅读(一)自读 前五年的基础: w自读步骤:提问解答笔记 愿意提问敢于提问 善于提问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 解答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摘录笔记、批注笔记阅读方法1、会自己提出问题,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2、会处理所提的问题,不受枝节问题的羁绊3、基本上能自行解答提出的问题4、通过讨论,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5、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6、学会写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采集)7、基本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发散思维的练习 指导学生用“是什么”“怎么样”“为 什么”提问。引导学生符合逻辑地发散

12、思维。1、提问2、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w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问 w对作品中的人物提问 w对课文的层次线索提问 w对课文的写法提问 w对课文的词语提问提问讨论哪些问题提的好:引导学生抓主要问题合乎逻辑地思考 问题。对有价值的问题:一定要组织学生继续深入阅读课文 ,把主要问题弄明白。提问2、解答w看问题的上文,看问题的下文 。 w从全文整体内容理解。 w解决问题要从文本中回答。 w用把要点标在书上。笔记确保以学生的自读为基础。 自己阅读的感受体会和理解。是有效、高质量阅读的起码要求。 防止忽略感受理解的过程而死记标准答案的倾向。 这是学生练习表达的机会。 w每一部分再分几个要点去整理。这种记录都不为

13、应门面,求分数 ,讨教师的好,而只为于他们自己 有益必须这么做,他们的读书 学习才见得切实。”-叶圣陶古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要求;重在积累 注重朗读、诵读、吟咏 注重整体感受,不搞一对一直译 。一、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问题w (一)课改过程中出现非语文、泛语文的倾向 w 课改以来,语文课程与教学取得重要进展有目共 睹,种种问题也相伴而生。 w 如,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冷落了 教科书;太多的非语文活动,太多的形同虚设的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减损了语文学习的效果。 有专家说语文教学患了“多动症”,得了“浮躁病” 。反思:w 反思目前的小语教学,确实存在没有准确体 现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语文素养的天 平偏向人文素养的问题。 w 小学阅读教学,重在培养阅读能力,要注重 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w 很少读书、思考、练习,只靠感悟和清谈, w 是不能培养起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能力;w 不能积累起由常用字构成的几千个词语,并且把 它们变成能在口头或书面运用的积极词汇吗;w 不能培养起理清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